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

雍氏之役

雍氏之役

  雍氏之役〔一〕,韓徵甲與粟於周〔二〕。周君之,告蘇代。〔三〕蘇代曰:「何患〔四〕焉?代能為君令韓不徵甲與粟於周,又能為君得高都〔五〕。」君大悅曰:「子苟能,寡人請以國聽〔六〕。」蘇代遂往見韓相國公中〔七〕曰:「公不聞楚計乎?昭應〔八〕謂楚王〔九〕曰:『韓氏罷〔一0〕於兵,倉廩空,無以守城,吾收〔一一〕之以飢,不過一月必拔之。今圍雍氏五月不能拔〔一二〕,是楚病也〔一三〕。楚王始不信昭應之計矣,今公乃徵甲及粟於周,此告〔四〕楚病也。昭應聞此,必勸楚王益兵守雍氏,雍氏必拔。」公中曰:「善。然吾使者已行矣。」代曰:「何不以高都與周。」公中怒曰:「吾無徵甲與粟於周,亦已多矣。何為與高都?」代曰:「與之高都,則周折〔一五〕而入於韓,秦聞之必大怒,而焚周之節〔一六〕,不通其使,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,何不與也?」公中曰:「善。」不徵甲與粟於周而與高都,楚卒不拔雍氏而去。〔一七〕

〔一〕 姚本雍,韓別邑也。楚攻韓,圍雍氏,故曰役。役,事也。 鮑本周紀注,陽翟有雍氏城。韓紀注,赧王三年、十五年,楚再圍雍氏。此十五年也。

〔二〕 姚本韓召兵及糧於周也。 鮑本徵,猶索。

〔三〕 姚本蘇代,蘇秦兄也。 鮑本秦之弟,洛陽人。

〔四〕 姚本患,憂。

〔五〕 姚本高都,韓邑。今屬上黨。 鮑本屬上黨。正曰:水經云,伊水逕邥郵亭,又北逕高都。杜預云,河南新城有邥郵亭。括地志云,高都故城在洛州伊闕縣北。京相璠云,非在上黨者。

〔六〕 姚本聽,從也。 鮑本以國事從之。

〔七〕 姚本公中,韓公侈,為相國也。 鮑本「中」作「仲」。○ 韓公族。正曰:古「仲」字省。補曰:索隱云,公仲侈。裴駰云,相國,秦官。韓亦有相國,倣秦也。

〔八〕 姚本昭應,楚將也。 鮑本昭、屈、景皆楚之族姓。

〔九〕 鮑本懷王。

〔一0〕鮑本「罷」,「疲」同,勞也。

〔一一〕鮑本「收」作「攻」。○ 補曰:一本「收之」。

〔一二〕鮑本得城曰拔,如拔物然。

〔一三〕姚本病,困也。

〔一四〕鮑本猶以飢疲告之。

〔一五〕姚本折,屈也。 鮑本入,猶歸。

〔一六〕姚本節,符信也。 鮑本節,符信也,行者所執。焚之者,不通周也。周官,通達於天下必有節,無節則不達。

〔一七〕鮑本紀有而略,周君為東周。補曰:正義,雍,於恭反。

秦令樗里疾以車百乘入周

秦令樗里疾以車百乘入周

  秦令樗里疾〔一〕以車百乘入周,周君迎之以卒〔二〕,甚敬。〔三〕楚王〔四〕怒,讓周,以其重秦客〔五〕。游騰〔六〕謂楚王曰:「昔智伯欲伐厹由〔七〕,遺之大鍾,載以廣〔八〕車,因隨入以兵,厹由卒亡,無備故〔九〕也。桓公伐蔡〔一0〕也,號〔一一〕言伐楚,其實襲〔一二〕蔡。今秦者〔一三〕,虎狼之國也〔一四〕,兼有吞〔一五〕周之意;使樗里疾以車百乘入周,周君懼焉,以蔡、厹由戒〔一六〕之,故使長兵在前〔一七〕,強弩在後,名曰衛〔一八〕疾,而實囚之也〔一九〕。周君豈能無愛國哉?恐一日之亡國〔二0〕,而憂大王〔二一〕。」楚王乃悅。〔二二〕

〔一〕 姚本疾,秦公子名也。其里有大樗樹,因號樗里子也。 鮑本秦惠王弟。其居在渭南陰鄉樗里,故號樗里子。後相武王。

〔二〕 姚本百人為卒。

〔三〕 姚本甚敬,敬樗里疾也。

〔四〕 姚本楚王,懷王也。一曰頃襄王之子,懷王之孫也。

〔五〕 姚本怒周敬重秦客,故責讓之也。 鮑本謂疾。

〔六〕 姚本續:後語,游勝。游騰,周臣也。 鮑本周人。正曰:高注作「臣」。

〔七〕 姚本智伯,晉卿智襄子孫也。厹由,狄國,或作仇首也。 鮑本夷國,屬臨淮。漢志,「由」作「猶」。又九域圖,并州有仇猶城,引此。正曰:高注狄國。括地志云,并州盂縣外城,俗名原仇山。史樗里傳作「仇猶」,韓子「仇繇」,呂春秋、劉外紀「夙繇」。高注「或作仇首」。漢志,臨淮,乃泗之連水。羅氏路史謂,非智伯所伐者。厹,音求,字又作「旁」、「●」。札記丕烈案:「夙」是「厹」形近之訛。「厹」、「仇」同字。

〔八〕 姚本廣大車也。 鮑本欲開道也。

〔九〕 姚本厹由貪大鍾之賂,開道至晉以受鍾,智伯隨入兵伐而取之也。 鮑本受其鍾,不防以兵。

〔一0〕姚本桓歸蔡姬,未絕;蔡人嫁之,故伐蔡也。不欲令蔡知,故詐言誅楚也。 鮑本僖三年,蔡姬沈舟盪公,公怒,歸之,未絕也。蔡嫁之,故伐之。蔡,蔡叔度所封,屬汝南,後徙封下蔡。

〔一一〕鮑本號,聲言也。以伐楚號眾。

〔一二〕鮑本無鐘鼓曰襲。正曰:此據左氏說。陸氏纂例,掩其不備曰襲。

〔一三〕鮑本「秦」下無「者」字。○ 札記丕烈案:史記無。

〔一四〕姚本秦欲吞滅諸侯,故謂虎狼國也。鮑本喻其貪殘。

〔一五〕姚本吞,滅也。 札記丕烈案:史記無。

〔一六〕姚本戒,以二國為戒也。 鮑本「戒」作「惑」。○ 一本「戒之」。 札記丕烈案:史記作「以仇猶、蔡觀焉」,與策文不同。

〔一七〕鮑本戈矛之屬。

〔一八〕鮑本衛,行列為護也。

〔一九〕鮑本「之」下無「也」字。○ 補曰:一本有「也」字。 札記丕烈案:史記無。

〔二0〕姚本錢、劉一無「國」字。 鮑本恐秦亡之。

〔二一〕姚本恐不敬其使,一日之中以滅亡國,而為大王憂也。 鮑本為楚王憂。

〔二二〕鮑本補曰:樗里傳有。

秦攻魏將屖武軍於伊闕

秦攻魏將屖武軍於伊闕

秦攻魏將屖武軍於伊闕〔一〕,進兵而攻周〔二〕。為周最謂李兌〔三〕曰:「君不如禁〔四〕

秦之攻周。趙之上計,莫如令秦、魏復戰〔五〕。今秦攻周而得

〔六〕之,則眾必多傷矣。秦欲待〔七〕周之得,必不

攻魏;秦若攻周而不得,前有勝魏之勞,後有攻周之敗,又必不攻魏。今君禁之,而秦未與魏講〔八〕

也。而〔九〕全趙令其止,必不敢不聽,是君卻〔一0〕秦而

定周也。秦去周,必復攻魏,魏不能支〔一一〕,必因

君而講〔一二〕,則君〔一三〕重矣。若魏不講,而疾支之,是君存周而戰秦、魏也。重亦盡在趙。」

〔一〕鮑本唐志,為縣,屬河南。注,北有伊闕故關。此役秦昭十四年,此二十二年。補

曰:正義云,水經注,禹疏龍門以通水,兩山相對若闕,故謂之伊闕。今洛南猶謂之龍

門也。諸本「犀」作「屖」,當正。札記丕烈案

:「屖」即「犀」別體耳。後策文殺屖武,史記作「仆師武」,集解引此作「犀師」。「犀」者,

聲之轉也。

〔二〕姚本秦攻魏將屖武軍於伊闕,秦遂進攻周。伊闕,在洛陽西南六十里,禹所辟也,水所由此流入于洛川也。

〔三〕姚本李兌,趙將也。鮑本趙司寇。

〔四〕姚本禁,止也。

〔五〕鮑本趙,魏鄰也。魏有秦兵,則趙無事。

〔六〕鮑本得,猶勝。正曰:得其土地人民也。

〔七〕鮑本「待」作「持」。○補曰:字有訛。札記今本「待」作「持」。

〔八〕姚本講,和也。一曰「戰」。鮑本講,和解也。補曰:史甘茂傳索隱云,鄒氏「講」讀曰「媾」。又曰漢、史「媾」、「講」

兩字常雜。愚按,「搆」、「構」、「購」(韓世家有)亦然。

今凡為和解之義者,定讀從「媾」;為交結之義者,字當從「?」。後放此。

〔九〕姚本曾,一作「攻」,劉作「而」。

〔一0〕鮑本卻,猶退。

〔一一〕鮑本支,猶拒。

〔一二〕鮑本與秦和也。

〔一三〕姚本君,謂李兌也。鮑本凡言重,皆制人而不制于人者也。

戰國策卷二西周

戰國策卷二西周

    鮑本西周 漢志,河南、洛陽、穀城、平陰、偃師、鞏、緱氏,皆周地也。正曰:按

大事記,周貞定王二十八年考王初立,封其弟揭於河南,是為河南桓公。河南即郟鄏。武王遷九鼎,

周公營以為都,是為王城。洛陽,周公所營下都,以遷頑民,為成周。平王東遷,定都王城。

王子朝之亂,敬王徙都成周。至是考王以王城故地封桓公焉。平王東遷之後所謂西周者,豐鎬也;

東周者,東都也。威烈王以後,所謂西周者,河南也;東周者,洛陽也。何以稱河南西周?自洛陽下

都視王城,則在西也。何以稱洛陽為周?自河南王城視下都,則在東也。河南桓公卒,子公立。

威公卒,子惠公立。考王十五年,河南惠公復自封其少子班於鞏以奉王,號東周,沒亦謚惠。

是時東西周雖未分治,河南惠公既號奉王者為東周,亦必自號西周矣。顯王二年,趙與韓分周為二,

於是東西各為國。顯王雖在東周,特建空名。是後史傳所載致伯賜之類,周王也。征伐謀策稱東、

西周君者,皆謂二周也。周本紀云,赧王時,東、西周分治,非也。

赧王特徙都西周耳,當以趙世家為正(以上并大事記文)。按誘注,西周王城,今河南;東周成周,

今洛陽世本云,西周桓公名揭,居河南;東周惠公名班,居洛陽。及索隱、正義所載甚詳。

獨邵子世書紀赧王為西周君與東周惠公並,而不紀西周公,舊誤也。鮑考之不精,即以西周為王,

謂之正統,謂不得先於西,亂易舊次,此開卷第一繆。近時陳振孫書錄,特舉其首西周為美,

亦失考,所當改正從舊。又春秋,書王城、成周。公羊傳曰,王城者何?

西周也;成周者何?東周也。說亦甚明。昭二十六年,天王入成周。左傳以十二月入王城,三十二年,

城成周。蓋敬王定遷,在既城之後,而孫莘老、胡康侯皆以成周即師,亦未考王城、成周之實,

而誤合為一也。要之,此文古今說者,多以迷瞀致誤。故大事記辨之甚詳,且因鮑氏而發。

近有著東西周辨者,其說亦然,而不引呂子,豈未之見邪?徐廣云,周地亡,凡七縣,河南止氏。

此是合東、西周地言之。今總注,蓋因正統之說而誤者。

 
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

 
  薛公〔一〕以齊為韓、魏攻楚〔二〕,又與韓、攻秦〔三〕,而藉兵乞食於西周〔四〕。韓慶〔五〕為

西周〔六〕謂薛公曰:「君以齊為韓、魏攻楚,九年〔七〕取宛、葉〔八〕以北以〔九〕強韓、魏,

今又攻秦以益之〔一0〕。韓、魏南無楚憂,西無秦患,則廣而益重〔一一〕,齊必輕矣〔一二〕。

夫本末更〔三〕盛,虛實有時〔一四〕,竊為君危之〔一五〕。不如令弊邑〔一六〕陰合於〔一七〕

秦而君無攻〔一八〕,又無藉兵乞食〔一九〕。君臨函谷而無攻〔二0,令弊邑以君之情〔二一〕

謂秦王〔二二〕曰:『薛公必〔二三〕破秦以張〔二四〕韓、魏,所以進兵者,王令楚割東國以與

齊也〔二五〕。秦王出楚王以為和〔二六〕,君令弊邑以此忠〔二七〕秦,秦得無破〔八〕,

而以楚之東國〔二九〕自免也,必欲之。楚王出,必德齊〔三0〕,齊得東國而益強〔三一〕,

而薛世無患。秦不大弱〔三二〕,而處之三晉之西〔三三〕,三晉必重齊〔三四〕。」薛公曰:

「善。」因令韓入秦,而使三國無攻秦,而使不藉兵乞食於

西周。〔五〕〔一〕本薛,齊邑也。齊公子田嬰也,孟嘗君田文之父也。封於薛,號靖郭毛君,

今屬魯國也。鮑本靖郭君田嬰之子孟嘗君田文也。襲其父封薛。薛屬魯國。

〔二〕 鮑本楚懷二十六年,齊、韓、魏攻楚,此十二年也。

〔三〕 鮑本齊閔二十六年為韓、魏攻秦,此十七年也。正曰:此據史。按通鑑、大事記,

赧王二年,當閔王元年。此當作十六年。

〔四〕 姚本食,糧也。 鮑本藉,猶借。

〔五〕 姚本韓慶,西周臣也。本凡韓皆韓人,其在周,去韓仕周也。凡非本國人,皆

自其國求仕者也。

〔六〕 姚本續:史記,蘇代為西周。

〔七〕 鮑本「年」下無「而」字。○ 「九」字誤,當云「六」或「五」。

〔八〕 鮑本二縣屬南陽。補曰:宛,於袁反,鄧州縣。葉,舒涉反,汝州縣。

〔九〕 鮑本「以」作「為」。○ 補曰:一本「而取宛、葉以北以強韓、魏」。記丕

烈案:史記作「以」,無「而」字。

〔一0〕姚本益韓、魏之強也。 鮑本益其強。

〔一一〕姚本廣,多也。重,尊也。

〔一二〕姚本益韓、魏,韓、魏重而齊輕也。

〔一三〕鮑本更,猶迭。

〔一四〕鮑本言不可常。

〔一五〕姚本謂薛公。危,不安也。 鮑本并言齊、薛今雖善,韓、魏復或為患。

〔一六〕鮑本周也。

〔一七〕姚本陰,私也。 鮑本「於」作「為」。○ 札記丕烈案:史記作「於」。

〔一八〕姚本無攻秦也。 鮑本但出兵臨秦,不用攻也。

〔一九〕姚本勿示秦以少兵少糧也。 鮑本勿示秦以弱。

〔二0〕姚本臨,猶守也。函谷,關名也,在弘農城北,今在新安東。無攻秦。本臨,

言以兵至其地。補曰:正義云,陝州桃林縣西南有洪溜澗,古函谷也。今屬靈寶縣。

〔二一〕鮑本心所欲也。

〔二二〕鮑本昭襄。

〔二三〕鮑本「必」下補「不」字。○ 補曰:史,下有「不」字,是。

〔二四〕姚本張,彊也。 鮑本張,去音,大之也。

〔二五〕鮑本「也」作「而」。○ 補曰:史作「而」。楚之東地,即楚策「下東國」云。

〔二六〕姚本出,歸也。是時張儀誘楚懷王令召秦,秦使質之,故曰歸楚王以為和。本

懷。楚懷三十年,張儀誘楚王會秦,秦留之。此十六年也。

〔二七〕鮑本「忠」作「患」。○ 札記今本「忠」作「惠」,鮑本作「患」。丕烈案:史記作「惠」。

〔二八〕鮑本「破」作「攻」。○ 秦得無攻,周之力也。 札記丕烈案:史記作「破」。

「破秦」,上文有。鮑改誤甚。

〔二九〕姚本楚東國,近齊南境者也。

〔三0〕鮑本齊出之,齊之恩也。

〔三一〕姚本恩德齊,使得歸,楚王必以東國與齊也。

〔三二〕鮑本無三國之兵故。

〔三三〕姚本三晉,晉三卿韓氏、魏氏、趙氏分晉而君之,故曰三晉也。

〔三四〕鮑本秦居晉西,不弱而善齊,三晉畏秦,故齊重。

〔三五〕鮑本孟嘗傳有。今按楚記三國攻楚,秦救之,引去。與此言取宛、葉小駁。正曰:大事記,

穎濱蘇氏云,秦昭王欺楚懷王,要之割地。

諸侯孰視,無敢一言問秦者。惟田文怨秦,借楚為名與韓、魏伐秦,自山東難秦,未有若此其壯者也。

惜其聽蘇代之計,臨函谷而無攻,以求楚東國,而名義索以盡。由此觀之,秦惟不遇桓、文之君,故橫行

而莫之制,世豈有以大義而屈於不義者哉? 「為強」、「為和」之「為」,如字,餘去聲。

嚴氏為賊(校一)

嚴氏為賊(校一)
〔校一〕此篇鮑本列在《西周策》。

嚴氏為賊,而陽豎〔一〕與焉。道周〔二〕,周君留之十四日,載以乘車駟馬〔三〕而遣之。韓使人讓〔四〕周,周君患之。客謂周君〔五〕曰:「正語之曰:『寡人〔六〕知嚴氏之為賊,而陽豎與之,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〔七〕也。小國不足亦〔八〕以容賊,君之使又不至,是以遣之也。』」〔九〕

〔一〕姚本曾,一作「堅」。鮑本嚴仲殺韓相傀,列侯三年,書殺俠累是也。殺人不以道曰賊。於此為五年。正曰:韓策,陽堅,此作「豎」,字有訛。索隱曰,紀年,韓山堅賊其君哀侯。韓山堅即韓嚴,非嚴遂使聶政殺俠累事也。說見上及韓策。鴻烈人間訓注,豎,小使也。韓策名「堅」。

〔二〕鮑本出亡過周。

〔三〕鮑本乘,四馬也。一車駕四馬,所謂駟馬車。

〔四〕鮑本讓,譙責也。然則此時周之令已不行於諸侯矣。正曰:此東周君也。策文明曰「小國」。

〔五〕鮑本「客謂周君曰」作「客謂周君正語之曰」。○使以留之之情告之。補曰:一本「客謂周君曰正語之」。「正」,猶直也。

〔六〕鮑本孤寡不穀,王侯之稱。

〔七〕鮑本待韓之命。

〔八〕鮑本「足」下衍「亦」字。○補曰:疑在「不」字上。一本無。札記今本無「亦」字,乃誤涉鮑也,鮑衍「亦」字。

〔九〕鮑本原在東周策,時周未分也。彪謂:客之辯雖足以文周,而周君實為天下逋逃主,所謂欲蓋而彰者,何以示天下乎!正曰:考其時則烈王五年,王都東周,若以王都為尊,則舊卷首東周是矣。

昭翦與東周惡

昭翦與東周惡

昭翦與東周惡,或謂照〔一〕翦曰:「為公畫陰〔二〕計。」照翦曰:「何也?」「西〔三〕周甚憎東周,嘗〔四〕欲東周與楚惡,西周必令賊賊公,因宣〔五〕言東周也,以西周〔六〕之於王〔七〕也。」照翦曰:「善。吾又恐東周之賊己〔八〕而以輕西周惡之於楚〔九〕。」遽和東周。〔一0〕

〔一〕鮑本「照」作「昭」,下同。○札記今本「照」作「昭」。丕烈案:「昭」字是也。

〔二〕鮑本為人謀者,畫之以籌。

〔三〕鮑本「西」上補「曰」字。○正曰:古書多如此,不必補。

〔四〕鮑本「嘗」作「常」。○補曰:當作「常」,古通。

〔五〕鮑本集韻,宣揚也。

〔六〕鮑本「西周」作「以惡」。○補曰:字有訛,未詳。

〔七〕鮑本王,楚懷王。

〔八〕鮑本此翦自計。

〔九〕鮑本翦惡東必善西,西善翦,則楚亦因重西矣。東欲壞其交,故賊翦,翦死則西無內主於楚,東因得使楚惡之。

〔一0〕鮑本彪謂:周衰,君臣唯貪利而畏禍,故一切趨避變亂於游談之口,而無有持操。翦之慮死如此,其能復固其所守乎?

昌他亡西周

昌他亡西周

昌〔一〕他亡西周〔二〕,之東周,盡輸〔三〕西周之情於東周。東周大喜,西周大怒。馮且〔四〕曰:「臣能殺之。」君予金三十斤。馮且使人操金與書,間遺昌他書〔五〕曰:「告昌他,事可成,勉成之;不可成,亟〔六〕亡來亡來〔七〕。事久且泄,自令身死。〔八〕」因使人告東周之候〔九〕曰:「今夕有姦人當入者矣。」候得而獻東周〔一0〕,東周立殺昌他。

〔一〕鮑本「昌」作「宮」。○元作「昌」,下同。此書作「宮」,不一。正曰:且當依本文。

〔二〕鮑本以罪去國曰亡。

〔三〕鮑本輸,言委以告之。

〔四〕鮑本「且」作「雎」。○元作「且」,「雎」之省也,猶「趙」作「肖」,「齊」作「立」。故後唐且,史作「雎」。裴駰亦曰,「唐雎以華顛悟秦也」。此西人,下同。正曰:且當依本文。札記今本「且」作「雎」,下同,乃誤涉鮑也。

〔五〕鮑本「昌他」下無「書」字。○為反間書以遺之。札記今本無「書」字,改「昌」為「宮」,乃誤涉鮑也。

〔六〕鮑本亟,急也。

〔七〕姚本一本止一「亡來」字。

〔八〕鮑本事泄露則死,而不亟來,自取之也。正曰:本文明白,注少「久」字,似不必。

〔九〕鮑本偵候之吏。揚雄曰,「西北一候」。

〔一0〕鮑本得其人與書。

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

三國隘秦

三國隘秦

三國隘秦〔一〕,周令其相之秦,以秦之輕〔二〕也,留其行。〔三〕有人謂相國曰:「秦之輕重,未可知也。秦欲知三〔四〕國之情,公不如遂見秦王〔五〕曰:『請謂〔六〕王聽東方之處〔七〕。』秦必重公。是公重周,重周〔八〕以取秦也〔九〕。齊重故有周,〔一0〕而已取齊〔一一〕,是周常不失重〔一二〕國之交也。」

〔一〕鮑本赧十八年,注見前。隘,謂隔絕之。正曰:「八」當作「七」。補曰:策「隘」、「阨」字通。此當乙革反。

〔二〕鮑本見其隘於三國。

〔三〕鮑本不進。

〔四〕姚本曾、集、劉、錢作「亡」。

〔五〕鮑本昭王。

〔六〕鮑本「謂」作「為」。○札記丕烈案:史記作「為」。

〔七〕鮑本聽,偵候之。東,三國也。處,其所為。

〔八〕鮑本衍「重周」二字。札記丕烈案:鮑衍非也。此有脫誤。

〔九〕鮑本秦重相,則周重矣。

〔一0〕鮑本齊重,天下重之也。故,猶舊也。有,言善之。

〔一一〕鮑本此時秦、齊為天下重,已善秦,不可忽齊,故又勸之取齊。正曰:有,謂收己也。取,謂得於彼也。齊為重國,故能收有周,而周已取之矣。今復取秦,是周常不失重國之交。

〔一二〕鮑本補曰:凡「輕重」字,自然重者,上聲,重之者,去聲。此章「輕重」、「齊重」、「重國」之「重」,上聲。餘去聲。

周共太子死(校一)

周共太子死(校一)

    〔校一〕此篇鮑本列在《西周策》。
  周共太子死〔一〕,有五庶子,皆愛之,而無適〔二〕立也。司馬翦〔三〕謂楚王〔四〕曰:「何不封公子咎〔五〕,而為之請太子〔六〕?」左成〔七〕謂司馬翦曰:「周君不聽,是公之知困而交絕於周也。不如謂周君曰:『孰欲立也?微告翦,翦今〔八〕楚王資〔
九〕之以〔一0〕地。』公若欲為太子〔一一〕,因令人謂相國御展子〔一二〕、廧〔一三〕夫空曰:『王類欲令若為之〔一四〕,此健士〔一五〕也,居中〔一六〕不便〔一七〕於相國〔一八〕。』」相國令之為太子。〔一九〕

〔一〕 姚本續:史記,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。徐廣云,惠王,公之長子。今乃編在東周。 鮑本周紀云,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。正曰:策原在東周,鮑據周紀改此,恐有誤,而下注周紀之文,以存疑。

〔二〕 鮑本適,猶定也,故與莫反。正曰:適,專主也。

〔三〕 鮑本司馬,楚卿,疑即昭翦。

〔四〕 姚本一本無「楚」字。 鮑本懷。

〔五〕 姚本「咎」一作「右」。 鮑本周君別子。

〔六〕 鮑本請於周,請立為太子。

〔七〕 姚本「左」一作「右」。 鮑本楚人。正曰:此類當因舊注,凡有明徵者可定。其生地不可考而仕國可見者,則當曰「某國臣」。正義注此正作「楚臣」。高注亦多作臣。後放此。

〔八〕 鮑本「今」作「令」。○ 札記丕烈案:史記作「令」。

〔九〕 姚本「資」一作「奉」。

〔一0〕鮑本封之以為之資。

〔一一〕鮑本此左成告翦之辭。為,皆去音,猶助也。

〔一二〕鮑本楚相之御,姓展。

〔一三〕鮑本「廧」,「嗇」字同,小臣也,空其名。

〔一四〕鮑本王,楚王。類,猶似。若,汝也。言楚王之意然。

〔一五〕鮑本此亦左成喻翦之言。健,猶悍也。正曰:此亦成作翦語,語展子者。

〔一六〕鮑本國中。

〔一七〕姚本「便」,劉作「使」。曾云,恐作「便」。

〔一八〕鮑本二士居中與國事,以其悍,故相國不之便;若出而使周,則不居中用事,相國之所欲也。故以此說之,相國必從。

〔一九〕鮑本此策,周紀有。原在東周。正曰:見上。補曰:「共」,「恭」同。適,丁歷反。咎,音皋。

杜赫欲重景翠於周

杜赫欲重景翠於周

杜赫〔一〕欲重景翠於周,謂周君曰:「君之國小,盡君子〔二〕重寶珠玉以事諸侯,不可不察〔三〕也。譬之如張羅者,張於無鳥之所,則終日無所得矣;張於多鳥處,則又駭鳥〔四〕矣;必張於有鳥無鳥之際,然後能多得鳥矣。今君將施於大人,大人輕君;施於小人,小人無可以求,又費財焉〔五〕。君必施於今之窮士,不必且為大人者〔六〕,故能得欲矣。」〔七〕

〔一〕鮑本周人。正曰:楚策云,楚杜赫。

〔二〕鮑本「子」作「之」。○札記今本「子」作「之」。

〔三〕鮑本國小,必賂以求援。不可勝賂,故宜察。

〔四〕鮑本多鳥處,有觸羅者,傍鳥必覺,覺則群驚而去矣。

〔五〕鮑本均之,費財。而小人多,則多費也。

〔六〕鮑本不必,猶不可知也。言不終窮,或且為大人者,此指翠也。

〔七〕鮑本齊策、楚策皆有杜赫。在齊則威王時,於周顯王背也。自顯、威至是八十年矣,疑「赫」字誤。景翠實此時人。正曰:按齊策,田忌亡齊之楚,鄒忌代相,恐其以楚權復齊,杜赫曰,「臣請為留楚」。忌出奔,實宣王時。宣王二年,忌有馬陵之戰,其奔必後此(史以為威王時者誤,說見齊策)。楚策,五國伐秦,魏欲和,杜赫云云,在楚懷王十一年,當慎靚王三年。大事記據韓世家注,赧王三年,書楚景翠圍韓雍氏。自宣王二年至赧王三年,為三十年。自慎靚王三年至此為七年。則翠之與赫,何不相及之有?

趙取周之祭地

趙取周之祭地

 趙取周之祭地,周君患之,告於鄭朝〔一〕。鄭朝曰:「君勿患也,臣請以三十金〔二〕復取之。」周君予之,鄭朝獻之趙太卜,因告以祭地事。及王病,使卜之。太卜譴之〔三〕曰:「周之祭地為祟〔四〕。」趙乃還之。

〔一〕鮑本凡鄭,皆鄭人。

〔二〕鮑本一斤為一金。正曰:正義云,秦以一鎰為一金。孟康云,二十四兩。國語注同。趙岐云,二十兩。

〔三〕鮑本譴,謫問也。

〔四〕鮑本神禍也。

謂周最曰魏王以國與先生(校一)

謂周最曰魏王以國與先生(校一)

〔校一〕此篇姚本與《為周最謂魏王》連篇,鮑本另列一篇。據文義,從鮑本。

謂周最曰:「魏王〔一〕以國與先生〔二〕,貴〔三〕合於秦以伐齊。薛公〔四〕故主〔五〕,輕忘其薛,不顧其先君之丘墓〔六〕,而公獨脩虛信〔七〕為〔八〕茂〔九〕行,明群臣〔一0〕據故主〔一一〕,不與〔一二〕伐齊者〔一三〕,產以忿強秦〔一四〕,不可。公不如謂魏王、薛公曰:『請為王入齊,天下不能傷齊〔一五〕。而有變〔一六〕,臣請為救之〔一七〕;無變,王遂伐之〔一八〕。且臣〔一九〕為齊奴〔二0〕也,如累王之交於天下〔二一〕,不可〔二二〕。王為臣賜厚矣,臣入齊,則王亦無齊之累〔二三〕也。』」〔二四〕

〔一〕鮑本哀。正曰:昭。

〔二〕鮑本以德齒尊稱之也。與,謂相之。正曰:孟子注,學士年長者,謂之先生。

〔三〕鮑本貴,猶欲。

〔四〕鮑本田文。

〔五〕鮑本齊閔王也。最嘗仕齊,故稱之然。正曰:「故主」上恐缺一字。

〔六〕鮑本謂齊王、田文欲去國以避秦兵。正曰:此田文相魏時也,下文「謂魏王、薛公」可見。文激於祝弗、呂禮之故,勸秦伐齊。蓋言文猶背齊,以起下文「最不與伐齊」之意。大事記,赧王二十九年,魏以田文為相,謂其去齊相魏,在齊滅宋之前。史在滅宋後,非。

〔七〕鮑本最本善齊,固不背齊。然今相魏,魏有以秦伐齊之形,猶為虛信。信,謂親之。

〔八〕姚本曾,「為」下有「物」字。劉無。

〔九〕鮑本茂,盛美也。

〔一0〕鮑本明,猶示也。臣,魏臣。

〔一一〕鮑本據,仗持也,猶言為之。此言最在魏,示朝臣以為齊王,不欺之,此所謂「茂行」。正曰:「修虛信為茂行」句,「明群臣據故主」句。

〔一二〕鮑本與,去音。正曰:與,如字,許也。

〔一三〕鮑本「齊」下無「者」字。○

〔一四〕鮑本產,猶生也。魏欲伐齊,己獨不與,猶生此節目也。違秦不伐齊,故秦忿。

〔一五〕鮑本最之知略,足以全齊。

〔一六〕鮑本萬一有傷齊者。

〔一七〕鮑本此則非虛信矣。

〔一八〕鮑本伐秦。

〔一九〕鮑本「臣」作「秦」。○

〔二0〕鮑本為,去音。言其為之如奴事主。

〔二一〕鮑本累者,事相連及,猶誤也。交,謂齊、魏。

〔二二〕鮑本此言非人之情。

〔二三〕鮑本此累,猶患。

〔二四〕鮑本正曰:按魏策,周最入齊,秦王怒,令姚賈讓魏王,魏王為之謂秦王曰,「魏之所以為王通天下者,以周最也。今最遁寡人入齊,齊無通於天下矣。敝邑之事,王亦無齊累矣」。最入齊,則正與此章相首尾。所謂「敝邑之事,王亦無齊累」語,又與此合。曰:「請為王入齊,天下不能傷齊」者,最自許其足以全齊。「有變」,謂秦伐齊,齊急則請魏之救;「無變」,謂秦不能伐,則王遂伐之。此厚齊之說也。「且臣為齊奴」以下,以為魏言之。「為齊奴」,為齊奴隸也。交,指秦也。累,連及也。不可以最故,使魏惡於秦。王使最得入齊為賜厚矣。最入齊,則秦無疑於魏,是魏不為齊所累也。補曰:「為王」、「為救」之「為」,去聲。餘如字。

為周最謂魏王

為周最謂魏王
 
為周最謂魏王〔一〕曰:「秦知趙之難與齊戰也〔二〕,將恐齊、趙之合也,必陰勁〔三〕之趙不敢戰〔四〕,恐秦不己收〔五〕也,先合於齊秦、趙爭齊〔六〕,而王無人〔七〕焉,不可王不去周最〔八〕,合與收齊〔九〕,而以兵之急〔一0〕則伐齊,無因事〔一一〕也」〔一二〕

〔一〕鮑本哀正曰:襄

〔二〕鮑本難,言其不和正曰:難,畏阻意

〔三〕姚本曾、集改「勁」作「助」鮑本勁趙以兵,使之強

〔四〕鮑本難先戰

〔五〕鮑本違其勁之之意

〔六〕鮑本齊固秦所欲合,故其勁趙謂之陰勁正曰:秦欲伐齊,趙欲合齊,故云「爭齊」

〔七〕鮑本無主其事與齊者

〔八〕鮑本最時在魏,欲之齊,故此士為之言,使得去

〔九〕鮑本與,即謂齊齊,魏之與國

〔一0〕鮑本「之急」作「急之」,「急之」下重「急之」○原作「之急」,急之以兵,則非合矣

〔一一〕鮑本「也」作「矣」○

〔一二〕鮑本言秦見齊有魏兵必伐之有此有彼曰「因」,猶言無他事矣齊敗魏馬陵,宜為魏讎,因此言「合與」,蓋其國形宜相依也正曰:「而以」止「伐齊」,句因,猶依也言今不合與收齊,而以秦兵之急則伐齊(下章秦欲合魏伐齊,可見),是無可依之事矣

謂周最曰仇赫之相宋

謂周最曰仇赫之相宋

謂周最曰:「仇赫〔一〕之相宋,將以觀秦之應趙、宋〔二〕,敗三國〔三〕。三國不敗,將興趙、宋合於東方〔四〕以孤秦。亦將觀韓、魏之於齊也。不固,則將與宋敗三國〔五〕,則賣趙〔六〕、宋於三國〔七〕。公何不令人謂韓、魏之王〔八〕曰:『欲秦、趙之相賣〔九〕乎?何不合周最兼相〔一0〕,視之不可離〔一一〕,則秦、趙必相賣以合於王也。』」

〔一〕姚本續:史記,机郝。鮑本補曰:「赫」,一本作「郝」。

〔二〕鮑本絕句。

〔三〕鮑本韓、魏、齊也。魏紀,哀二十一年,與韓、齊敗秦函谷,蓋此時秦欲敗之,反為所敗也。赧十八年。正曰:「哀」當作「襄」,下同。「十八」當作「十七」,年表文,大事記從之。

〔四〕鮑本即三國。

〔五〕鮑本此應秦也。

〔六〕鮑本「賣」下無「趙」字。○補曰:一本「則賣趙、宋」。

〔七〕鮑本此應三國也。以國情輸之曰賣。言赫不忠於宋,不應秦則應三國。以此知赫本非宋人。

〔八〕鮑本韓襄、魏哀。

〔九〕鮑本此賣猶欺。

〔一0〕鮑本使韓、魏皆相之。

〔一一〕鮑本視,示字。二國同相最,可見其交之固。補曰:離,去聲。

蘇厲為周最謂蘇秦

蘇厲為周最謂蘇秦

蘇厲為周最謂蘇秦〔一〕曰:「君不如令王〔二〕聽最,以地〔
三〕合於魏、趙,故〔四〕必怒〔五〕合於齊〔六〕,是君以合〔七〕齊與強楚吏產子〔八〕。君若欲因最之事〔九〕,則合齊者,君也;割地者,最也。」〔一0〕

〔一〕鮑本「秦」作「子」。○札記丕烈案:此有誤,但所改未是。

〔二〕鮑本君,謂蘇子。王,周君也。此時與赧俱王,其稱公,後避秦也。正曰:尤繆。

〔三〕鮑本地,周地。

〔四〕姚本曾無「故」字。

〔五〕姚本「怒」,一作「恐」。鮑本稱故者,特為之。怒,蘇子怒最。

〔六〕鮑本怒最而反其所合。

〔七〕姚本一作「全以」。

〔八〕鮑本時齊與楚善,合齊則得與楚為與國,可至再世。產子,言易世也。與,黨與也。補曰:劉辰翁云,「吏」字當作「更」,平聲。

〔九〕鮑本與最同合魏、趙,此厲本謀也,前皆游辭耳。故為,為周最。

〔一0〕鮑本補曰:最欲合趙、魏,而蘇秦欲合齊,厲為最,故言若不發最之事,則君合齊,而最合趙、魏也。

齊聽祝弗(校一)

齊聽祝弗(校一)

 〔校一〕此篇姚本與《石行秦謂大梁造》連篇,劉本題起「
齊」字,鮑本另列一篇。據文義,從鮑本。

 齊〔一〕聽祝弗,外周最。謂齊王〔二〕曰:「逐周最、聽祝弗、相呂禮者,欲深取〔三〕秦也。秦得天下,則伐齊深〔四〕矣。夫齊合〔五〕,則趙恐伐〔六〕,故急兵以示秦〔七〕。秦以趙攻〔八〕,與之〔九〕齊伐趙,其實同理〔一0〕,必不處矣〔一一〕。故用祝弗,即天下之理〔一二〕也。」

〔一〕姚本劉本題起「齊」字。

〔二〕鮑本閔。

〔三〕鮑本補曰:「深取」之「深」,恐因下文衍。

〔四〕鮑本秦得齊,則益強,故能得天下;得天下,則亦不能存齊。

〔五〕鮑本「夫」下補「秦」字。○正曰:說見上。此下云「急兵以示秦」,則無「秦」字尤明矣。札記今本「夫」下有「秦」字,乃誤涉鮑也。鮑補「秦」字,吳氏有正。

〔六〕鮑本秦伐之。

〔七〕鮑本趙兵攻齊。

〔八〕鮑本攻齊。

〔九〕鮑本之,猶趨。

〔一0〕鮑本以趙攻齊則得齊,趨齊受趙亦得趙。故其理同。

〔一一〕鮑本處,猶據也。秦不據齊,理同。而獨不據齊,齊無兵而趙已出兵故也。正曰:注難通,「處」義未詳。

〔一二〕鮑本理在受兵於趙。正曰:言天下必將歸秦。

謂薛公(校一)

謂薛公(校一)

    〔校一〕此篇姚本與《石行秦謂大梁造曰》連篇,劉本題起「謂」字,鮑本另列一篇。據文義,從鮑本。

  謂〔一〕薛公〔二〕曰:「周最於齊王〔三〕也而逐之〔四〕,聽祝弗〔五〕,相呂禮者,欲取秦〔六〕。秦、齊合〔七〕,弗與禮重〔八〕矣。有周〔九〕齊〔一0〕,秦必輕君。君弗如急北兵趨趙〔一一〕以秦、魏〔一二〕,收周最以為後行〔一三〕,且反齊王之信〔一四〕,又禁天下之率〔一五〕。齊無秦,天下果〔一六〕,弗必走,齊王誰與為其國〔一七〕?」〔一八〕

〔一〕 姚本劉本題起「謂」字。

〔二〕 鮑本田文。 札記今本「公」誤「君」。

〔三〕 鮑本「王」下有「厚」字。○ 閔王。 札記今本「王」下有「厚」字。丕烈案:有者當是。

〔四〕 鮑本補曰:史,秦亡將呂禮相齊,欲困蘇代,代乃謂云云。 史,周最於齊王至厚也,而齊王逐之。策文省而勝。

〔五〕 姚本續:史記作「親弗」,注云,人姓名。索隱引戰國策作「祝弗」,蓋「祝」為得也。 鮑本齊人。補曰:「祝弗」史作「親弗」,索隱謂策得之。一本「況弗」。 札記丕烈案:鮑本當不作「
祝弗」,故吳校如此。詳姚校云,索隱引戰國策作「祝弗」,疑亦本不作「祝弗」也,今無可考。

〔六〕 鮑本無下「秦」字,「取秦」下補「也秦」二字。○ 札記今本「取秦」下有「也」字,乃誤涉鮑也。鮑本「秦」字不重。

〔七〕 鮑本上章所謂以齊事秦。正曰:注據史補二字。然言齊合則秦自見,省文爾。下章齊合亦然。

〔八〕 鮑本與,猶如也。言二國合,則齊所重無如禮者。正曰:史,「親弗與呂禮重矣」,言二國合,則二人重。策,「齊合,弗與禮重矣」,言齊與秦合,則一人重於齊。視史語簡而勝。上文「秦」字省,尤可見。

〔九〕 鮑本「有」下衍「周」字。○ 補曰:史作「用」。 札記今本無「周」字,乃誤涉鮑也。

〔一0〕鮑本秦有之。正曰:有用齊者,言二子用齊。

〔一一〕鮑本亦與趙攻秦。

〔一二〕鮑本能左右之曰「以」。以,猶使。正曰:從史,「以」下有「和」字是。「急北兵」讀,「秦、魏」句。是時秦怒齊,齊、趙交惡,秦欲合魏。前章,魏貴合秦以攻齊、趙,難與齊戰;下章,齊合則趙恐伐,可見皆一時事也。秦、趙、魏合,為攻齊也。故云「急北兵趨趙以和秦、魏」也。趨,即趣,促也。謂不如急北方之兵,促趙之應秦、魏,而相與以攻齊也。魏策,周最入齊,秦讓魏,魏謂秦曰,「大國欲急兵,則趨趙而已」。趨,即趣也。此語正同。雖時有後先,而事理不誤爾(魏策載周最入齊,知在後)。史載此策,在文謝病歸薛後,文從其計。而呂禮嫉害文,乃勸秦伐齊。呂禮亡,其後齊滅宋,文乃奔魏。且文在齊,豈敢召穰侯之兵哉?召秦伐齊必文也,去齊而史失之也。此策云,「收周最,反齊王」,則亦文奔魏之後,召秦兵之前乎?

〔一三〕鮑本齊初逐最,欲取秦合也;今攻秦,收最用之,可圖後舉。行,猶舉。正曰:當從史,無「為」字,「後」作「厚」。行,下孟反。最本厚於齊,今齊逐之,故收最以厚其行。上文「厚」字,同義。

〔一四〕鮑本齊前與秦合,今與趙攻之,信反也。正曰:齊周禮以合秦取信,今反之,使不合也。

〔一五〕鮑本率,猶從也。謂從齊。補曰:「率」,史作「變」。索隱云,齊、秦合則弗、禮用;用則輕孟嘗。二說皆通。 札記今本「
又」誤「以」。

〔一六〕鮑本果,猶決也。走,去音,趨之也。言不趨齊。正曰:史,齊無秦,則天下集齊,親弗必走。此「果」字,當從史作「集」。謂齊無秦合,而秦、趙、魏合,則天下之兵集於齊,祝弗必走。言弗而不及禮者,齊聽弗而相禮,弗走,禮不待言矣。

〔一七〕鮑本言必重文。孟嘗傳有。

〔一八〕鮑本正曰:以章參之,史可以互正。如弗乃祝弗名,易知,而注乃釋以他說,其誤甚矣。

石行秦謂大梁造

石行秦謂大梁造

 石行秦〔一〕謂大梁造〔二〕曰:「欲決霸王之名,不如備〔三〕兩周辯知之士。」謂周君〔四〕曰:「君不如令辯知之士,為君爭於秦。」〔五〕

〔一〕姚本劉本作「右行楚」。鮑本周人。正曰:無考。一本「
石」作「右」。右行,秦官也。

〔二〕姚本續:商子作「大梁造」。鮑本秦爵,「梁」作「良」。秦孝十年衛鞅,惠文五年公孫衍,昭襄十五年白起,皆為之。此蓋起也。正曰:無考。

〔三〕鮑本備,謹待之。

〔四〕鮑本行秦謂之。

〔五〕鮑本秦欲卑周,爭者爭此也。既謹待之,則爭必得矣。補曰:王應麟云,周赧王卒于乙巳。明年丙午,秦遷西周君,而東周君猶存。壬子,秦遷東周君,而周遂不祀。作史者當自丙午至壬子係周統於七國之上,乃得春秋存陳之義。大事記,周赧後即係秦,朱子以為未當。綱目以七國如楚、漢並書之。今按解題云,自赧王降,周統已絕,東周雖未亡,特邾、莒附庸之類耳。所以存而未論也。朱子雖以七國並書,而赧王之後,亦不以東周係統者,其意亦不異。綱目之成,在乾道壬辰,而淳熙辛丑呂子卒,大事記始出,非矯之也。

周最謂金投(校一)

周最謂金投(校一)
 
    〔校一〕此篇姚本與《或為周最謂金投》連篇,鮑本另列一篇。據文義,從鮑本。

  周最謂金投曰:「公負令〔一〕秦與強齊戰。戰勝〔二〕,秦且收齊而封〔三〕之,使無多割〔四〕,而聽天下之戰〔五〕;不勝,國大傷〔六〕,不得不聽秦〔七〕。秦盡韓、魏之上黨太原〔八〕,西〔九〕止〔一0〕秦之有已〔一一〕。秦地,天下之半也,制齊、楚、三晉之命〔一二〕,復〔一三〕國且身危〔一四〕,是何計之道〔一五〕也。」〔一六〕

〔一〕 姚本錢、劉作「全」。 鮑本負,猶失也,其失在此。正曰:負,持也。「令」字疑「合」。

〔二〕 鮑本勝齊。

〔三〕 鮑本封,謂疆理之。

〔四〕 鮑本割,謂出地。

〔五〕 鮑本諸國求地於齊,齊不多割,則必戰。此秦弱齊之計。正曰:此秦制齊之命。

〔六〕 鮑本趙傷也。時趙令秦與齊戰,戰不勝,則秦必咎趙,能無傷乎?正曰:趙恃合於秦以與齊戰,不勝,則國大傷而聽命於秦矣。

〔七〕 鮑本趙聽也。

〔八〕 鮑本魏地,後為秦郡。

〔九〕 姚本曾、錢、集作「西」。錢,一作「而」。

〔一0〕鮑本「止」作「土」。○ 札記丕烈按:此有誤,但所改未是。

〔一一〕鮑本秦之所難者,齊也。已收齊,則韓、魏不守。

〔一二〕鮑本趙以大傷,故亦見制。

〔一三〕鮑本「復」作「覆」。○ 補曰:「覆」通。

〔一四〕鮑本覆,如覆器然。國,趙也。身,謂投。

〔一五〕鮑本言非計。

〔一六〕鮑本此策,最為齊使趙拒秦也。

或為周最謂金投

或為周最謂金投

  或為周最謂金投〔一〕曰:「秦以周最之齊疑天下〔二〕,而又知趙之難子〔三〕齊人戰,恐〔四〕齊、韓之合〔五〕,必先合於秦。秦、齊合,則公之國虛〔六〕矣。公不如救齊,因佐秦而伐韓、魏,上黨長子〔七〕趙之有〔八〕。

公東收寶於秦〔九〕,南取地於韓〔一0〕,魏因以因〔一一〕,徐為之東〔一二〕,則有合矣〔一三〕。」

〔一〕 鮑本蓋趙人之不善齊者。

〔二〕 鮑本周使最之齊,秦以此疑周、齊與天下合而謀己。正曰:無考。

〔三〕 姚本曾本作「予」,集本改作「予」,劉作「子」。 鮑本不敢違投。

〔四〕 鮑本秦既疑齊,投又不善齊,故齊懼伐。

〔五〕 鮑本「齊」下衍「韓」字。○ 補曰:疑衍。 札記丕烈案:此不衍,謂秦恐齊、韓之合也。下文云必先合秦者,必先合齊於秦也。故下文即云秦、齊合。鮑誤以「恐」字屬上句讀,所解全謬。吳氏依之,亦非。

〔六〕 鮑本言趙必破而為墟。「墟」,「虛」字同,大丘也。

〔七〕 鮑本屬上黨,蓋韓地。

〔八〕 鮑本二國有秦兵,故趙得取其邊地。

〔九〕 鮑本佐秦故。

〔一0〕鮑本韓,魏唇齒之國故也。

〔一一〕鮑本「因」作「困」。○ 札記今本下「因」字作「困」。

〔一二〕鮑本為,猶謀也。東謂齊。

〔一三〕鮑本齊合趙也。始時趙與齊隙,無合理。今得秦、韓,故齊懼而合。其實,最時相齊,慮有趙患,故為最謀者,侈之韓、魏也。

溫人之周

溫人之周

  溫〔一〕人之周,周不納〔二〕。客即對〔三〕曰:「主人〔四〕也。」問其巷〔五〕而不知也,吏因囚之。君使人問之曰:「子非周人,而自謂非客何也?」對曰:「臣少而誦詩,詩曰:『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〔六〕。』今周君天下,則我天子之臣,而又為客哉?故曰主人。」君乃使吏出之。

〔一〕 鮑本溫,時為西邑,綦母恢請之也。正曰:西周得溫囿耳。

〔二〕 鮑本并東周。

〔三〕 姚本一本,「周不內,問曰:客耶?對曰」。續:韓非子文與一本同。

〔四〕 鮑本矯稱東人。

〔五〕 鮑本補曰:韓非子作「巷人」。

〔六〕 鮑本小雅北山詩。普,遍;率,從也。

周文君免士工師藉(校一)

周文君免士工師藉(校一)

    〔校一〕此章姚本與《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》連篇,鮑本另列一章。據文義,從鮑本。

  周文君〔一〕免士〔二〕工師藉,相呂倉,國人不說也。君有閔閔之心〔三〕。

〔一〕 鮑本史書東周略甚,豈惠公後有此君邪?不然,則惠公別稱也。鴻烈道應訓亦稱周昭文君。此後書訓,皆鴻烈也。

〔二〕 姚本集、曾,一去「士」字。 鮑本「免」下衍「士」字。○ 補曰:疑衍。 札記丕烈案:楚策,韓求相工陳籍,即此也。「
陳」乃「師」字形近之訛。

〔三〕 鮑本亦不說也。

  謂周文君曰:「國必有誹〔一〕譽,忠臣令誹在己,譽在上。宋君奪民時以為臺,而民非之〔二〕,無忠臣以掩蓋之也。子罕釋相為司空〔三〕,民非子罕而善其君。齊桓公宮中七〔四〕市,女閭七百〔五〕,國人非之。管仲故為三歸之家〔六〕,以掩桓公,非自傷於民也〔七〕?春秋記臣弒君者以百數,皆大臣見譽者也。故大臣得譽,非國家之美也〔八〕。故眾庶成彊〔九〕,增積成山〔一0〕。」周君遂不免〔一一〕。

〔一〕 鮑本誹,謗也。

〔二〕 鮑本見襄十一年。

〔三〕 鮑本司空主土工。傳言子罕親執朴以行築者,是也。

〔四〕 鮑本「七」作「女」。○

〔五〕 鮑本閭,里中門也。為門為市於宮中,使女子居之。正曰:宮中為七市,女閭此七百也。

〔六〕 鮑本婦人謂嫁曰歸,夫家曰家。仲蓋三取女也。

〔七〕 鮑本管仲為此,人皆毀之。仲非樂於毀也,其意欲掩蓋桓公耳。一說仲欲掩公之非,寧自毀也。

〔八〕 鮑本彪謂:此言掩君之非可耳!而齒見譽者於殺君之列,則後世名卿賢相,何道而可以安於朝廷之上?不仁哉此言也!補曰:漢高帝繫治,蕭何曰,「吾聞李斯相秦,有善歸主,有惡自與」云云。王衛尉曰,「秦以不聞其過,亡天下」。李斯之分過,又何足法哉?

〔九〕 鮑本「彊」作「強」。○ 言師籍之得眾。 札記今本「彊」誤「疆」。

〔一0〕鮑本「成」作「如」。○

〔一一〕鮑本卒相倉也。

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

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
 
  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〔一〕。前相工師藉恐客之傷己〔二〕也,因令人謂周君曰:「客者,辯士也,然而所以不可〔三〕者,好毀人。」〔四〕

〔一〕 鮑本言之於君,使得見。補曰:見,賢遍反。

〔二〕 鮑本「藉」作「籍」,下同。○ 傷,猶毀。此即後工陳籍。

〔三〕 鮑本不可聽用。

〔四〕 鮑本彪謂:工師籍,非端人也。德義不愆,何恤人之言。

周最謂石禮

周最謂石禮

  周最謂石禮〔一〕曰:「子何不以秦攻齊?臣請令齊相子〔二〕,子以齊事秦,必無處〔三〕矣。子因令〔四〕周最居魏以共〔五〕之,是天下制於子也。子東重於齊,西貴於秦,秦、齊合,則子常重矣。」

〔一〕 鮑本「石」作「呂」。○ 凡呂皆齊人。禮以秦昭十三年奔魏,十九年復歸秦,其相齊在薛公歸薛後,見孟嘗傳,蓋赧二十一年後也。正曰:呂皆齊人,此類無據,當缺。晉有呂錡、呂相,本魏氏,不必呂尚後也。 注「奔魏」,據秦紀。按,穰侯傳,冉相秦,欲誅呂禮,禮出奔齊。大事記從之。「歸秦」,據秦紀及穰侯傳。按,秦紀下接齊破宋之文,年表破宋在秦昭二十一年,則紀誤矣。按,呂禮相齊,孟嘗君遺穰侯書,勸秦伐齊而禮亡,事當在齊滅宋前。大事記書於赧王二十九年之首(即秦昭二十一年),則禮自奔齊至去齊,首尾九年。然解題亦據紀為說,謂後六年來歸,則未改也。 札記丕烈案:「呂」字是也。

〔二〕 鮑本秦攻齊,禮使之也。齊欲免攻,故可使之相禮。

〔三〕 鮑本「處」作「慮」。○ 正曰:前后章有此字,義當同。 札記丕烈案:後策文有「必不處矣」,又有「請謂王聽東方之處」。吳氏指此也。

〔四〕 鮑本「令」下衍「周」字。○

〔五〕 鮑本與齊俱事秦。

楚攻雍氏

楚攻雍氏

  楚攻雍氏〔一〕,周粻〔二〕秦、韓,楚王〔三〕怒周,周之君患之。為周謂楚王曰:「以王之強而怒周,周恐,必以國合於所與粟之國,則是勁〔四〕王之敵也。故王不如速解周恐〔五〕,彼前得罪而後得解,必厚事王矣。」

〔一〕 鮑本此亦赧之十五年也。

〔二〕 鮑本粻,食米也。時秦救韓,周以米餉之。正曰:詩傳,糧也。音張。

〔三〕 鮑本懷。

〔四〕 鮑本勁,強也。

〔五〕 鮑本周以楚怒之,故恐。

秦假道於周以伐韓(校一)

秦假道於周以伐韓(校一)
 
        〔 校 一 〕 此 篇 姚 本 與 《 昭 獻 在 陽 翟 》 章 連 篇 ,鮑 本 另 列 一 篇 。 據 文 義 , 從 鮑 本 。

    秦 假 道 於 周 以 伐 韓 , 周 恐 假 之 而 惡 於 韓 , 不 假 而惡 〔 一 〕 於 秦 。 史 黶 〔 二 〕 謂 周 君 曰 : 「 君 何 不 令 人 謂韓 公 叔 〔 三 〕 曰 : 『 秦 敢 絕 塞 〔 四 〕 而 伐 韓 者 , 信 東 周也 。 公 何 不 與 周 地 , 發 重 使 〔 五 〕 使 之 楚 , 秦 必 疑 〔 六〕 , 不 信 周 , 是 韓 不 伐 〔 七 〕 也 。 』 又 謂 秦 王 〔 八 〕 曰: 『 韓 強 〔 九 〕 與 周 地 , 將 以 疑 周 於 秦 , 寡 人 不 敢 弗 〔一 0 〕 受 。 』 秦 必 無 辭 而 令 周 弗 受 , 是 得 地 於 韓 而 聽 於秦 也 。 」 〔 一 一 〕

〔 一 〕   姚 本 續 : 史 記 兩 「 惡 」 作 「畏 」 。

〔 二 〕   姚 本 一 作 「 史 厭 」 。   鮑 本韓 史 。 疑 即 「 厭 」 。 補 曰 : 「 黶 」 , 正 義 云 , 烏 減 、 於點 二 反 。

〔 三 〕   鮑 本 韓 公 族 。

〔 四 〕   鮑 本 絕 , 橫 渡 。 塞 , 障 也 。為 垣 壘 以 遮 止 鄰 國 往 來 。

〔 五 〕   鮑 本 使 周 發 使 。

〔 六 〕   鮑 本 秦 、 楚 相 圖 之 國 也 , 周使 使 楚 , 故 秦 疑 其 圖 己 。

〔 七 〕   鮑 本 不 受 秦 伐 。

〔 八 〕   鮑 本 武 。

〔 九 〕   鮑 本 補 曰 : 強 , 巨 兩 反 。

〔 一 0 〕 姚 本 集 : 一 去 「 弗 」 字 。

〔 一 一 〕 鮑 本 紀 , 八 年 。 彪 謂 : 戰 國之 士 , 設 心 措 辭 , 無 不 出 於 詐 , 若 此 者 君 子 之 所 恕 也 。下 章 次 之 。 正 曰 : 鮑 意 尊 周 , 故 謂 行 詐 免 難 所 可 恕 。 與前 注 為 伍 得 章 失 同 。

昭獻在陽翟

昭獻在陽翟

    昭 獻 在 陽 翟 〔 一 〕 , 周 君 將 令 相 國 往 〔 二 〕 , 相 國將 不 欲 。 蘇 厲 為 之 謂 周 君 曰 : 「 楚 王 與 魏 王 遇 也 , 主 君令 陳 封 之 楚 〔 三 〕 , 令 向 公 之 魏 。 楚 、 韓 之 遇 〔 四 〕 也, 主 君 令 許 〔 五 〕 公 之 楚 , 令 向 公 之 韓 。 今 昭 獻 非 人 主也 , 而 主 君 令 相 國 往 ; 若 其 王 在 陽 翟 , 主 君 將 令 誰 往 ?〔 六 〕 」 周 君 曰 : 「 善 。 」 乃 止 其 行 。

〔 一 〕   鮑 本 屬 潁 川 。 補 曰 : 韓 策 ,楚 昭 獻 相 韓 。

〔 二 〕   鮑 本 往 與 獻 會 。

〔 三 〕   鮑 本 此 言 疇 昔 之 事 。 陳 、 向、 許 皆 仕 周 , 而 位 在 相 下 。

〔 四 〕   鮑 本 亦 其 王 遇 。

〔 五 〕   鮑 本 「 許 」 作 「 葉 」 。 ○  札 記 今 本 「 許 」 作 「 葉 」 。

〔 六 〕   姚 本 曾 作 「 誰 往 周 」 , 集 、劉 、 錢 無 「 周 」 字 。   鮑 本 言 必 君 自 往 。

東周欲為稻

東周欲為稻

    東 周 欲 為 〔 一 〕 稻 , 西 周 不 下 水 〔 二 〕 , 東 周 患 之。 蘇 子 〔 三 〕 謂 東 周 君 曰 : 「 臣 請 使 西 周 下 水 可 乎 ? 」乃 往 見 西 周 之 君 曰 : 「 君 之 謀 過 矣 ! 今 不 下 水 , 所 以 富東 周 也 。 今 其 民 皆 種 麥 〔 四 〕 , 無 他 種 矣 。 君 若 欲 害 之, 不 若 一 為 下 水 , 以 病 其 所 種 。 下 水 , 東 周 必 復 種 稻 ;種 稻 而 復 奪 之 。 若 是 , 則 東 周 之 民 可 令 一 仰 〔 五 〕 西 周, 而 受 命 於 君 矣 。 」 西 周 君 曰 : 「 善 。 」 遂 下 水 〔 六 〕。 蘇 子 亦 得 兩 國 之 金 也 〔 七 〕 。

〔 一 〕   鮑 本 為 , 謂 種 之 。

〔 二 〕   鮑 本 稻 宜 濕 , 西 周 居 河 之 上流 。 正 曰 : 未 知 專 指 河 否 ?

〔 三 〕   鮑 本 非 代 則 厲 。

〔 四 〕   鮑 本 麥 宜 燥 也 。

〔 五 〕   鮑 本 有 望 於 上 則 仰 。 補 曰 :為 , 去 聲 。 仰 , 疑 向 反 。

〔 六 〕   鮑 本 無 「 遂 下 水 」 三 字 。 ○

〔 七 〕   鮑 本 彪 謂 : 此 策 不 可 行 。 東、 西 周 壤 地 相 接 , 豈 不 能 候 其 所 種 ? 蘇 子 , 東 人 也 , 為東 游 說 而 豈 得 不 疑 ? 且 今 下 水 , 安 能 保 其 不 奪 ? 雖 一 為下 , 何 補 哉 ! 正 曰 : 據 此 策 , 則 西 人 可 以 制 周 , 必 不 疑於 其 說 。 蘇 子 公 為 反 覆 以 得 金 , 豈 顧 其 復 奪 哉 ? 大 事 記云 , 其 微 如 此 , 其 所 爭 又 如 此 , 可 不 哀 哉 ! 然 則 又 何 足深 辨 也 。

東周與西周爭(校一)

東周與西周爭(校一)

        〔 校 一 〕 此 篇 姚 本 與 《 東 周 與 西 周 戰 》 連 篇 ,鮑 本 另 列 一 篇 。 據 文 義 , 從 鮑 本 。

    東 周 與 西 周 爭 , 西 周 欲 和 於 楚 、 韓 〔 一 〕 。 齊 明〔 二 〕 謂 東 周 君 曰 : 「 臣 恐 西 周 之 與 楚 、 韓 寶 , 令 之 為己 求 地 於 東 周 也 。 不 如 謂 楚 、 韓 曰 , 西 周 之 欲 入 寶 , 持二 端 〔 三 〕 。 今 東 周 之 兵 不 急 西 周 , 西 周 之 寶 不 入 楚 、韓 。 楚 、 韓 欲 得 寶 , 即 且 趣 我 攻 西 周 〔 四 〕 。 西 周 寶 出, 是 我 為 楚 、 韓 取 寶 以 德 之 也 〔 五 〕 , 西 周 弱 矣 。 」

〔 一 〕   鮑 本 和 二 國 以 為 己 援 。

〔 二 〕   鮑 本 疑 楚 人 。 兩 見 楚 策 。 正曰 : 無 明 徵 。 注 例 , 以 國 姓 者 , 皆 其 國 人 , 齊 明 豈 不 可為 齊 人 邪 ? 故 大 事 記 止 云 當 時 之 辯 士 也 。

〔 三 〕   鮑 本 言 東 兵 急 則 入 , 不 急 則已 。

〔 四 〕   鮑 本 趣 , 疾 也 。 督 使 疾 戰 。我 , 謂 東 周 。

〔 五 〕   鮑 本 言 有 恩 於 楚 、 韓 。

東周與西周戰

東周與西周戰
 
     東 周 與 西 周 戰 , 韓 救 西 周 。 為 東 周 謂 〔 一 〕 韓 王 〔二 〕 曰 : 「 西 周 者 , 故 天 子 之 國 也 , 多 名 器 重 寶 。 案 〔三 〕 兵 而 勿 出 , 可 以 德 東 周 , 西 周 之 寶 可 盡 矣 。 」 〔 四〕

〔 一 〕   姚 本 集 本 改 作 「 謫 」 , 一 作「 謂 」 。

〔 二 〕   鮑 本 襄 。

〔 三 〕   鮑 本 「 案 」 作 「 按 」 。 ○  按 , 下 , 與 舉 反 。

〔 四 〕   鮑 本 欲 韓 出 兵 , 故 賂 之 。 紀八 年 有 。

秦攻宜陽

秦攻宜陽
 
    秦 攻 宜 陽 〔 一 〕 , 周 君 謂 趙 累 〔 二 〕 曰 : 「 子 以 為何 如 ? 」 對 曰 : 「 宜 陽 必 拔 也 。 」 君 曰 : 「 宜 陽 城 方 八里 , 材 士 〔 三 〕 十 萬 , 粟 支 數 年 , 公 仲 之 軍 二 十 萬 , 景翠 〔 四 〕 以 楚 之 眾 , 臨 山 而 救 之 〔 五 〕 , 秦 必 無 功 。 」對 曰 : 「 甘 茂 〔 六 〕 , 羈 旅 〔 七 〕 也 , 攻 宜 陽 而 有 功 ,則 周 公 旦 〔 八 〕 也 ; 無 功 , 則 削 跡 於 秦 〔 九 〕 。 秦 王 不聽 群 臣 父 兄 之 義 〔 一 0 〕 而 攻 宜 陽 , 宜 陽 不 拔 , 秦 王 恥之 。 臣 故 曰 拔 。 」 君 曰 :「
子 為 寡 人 謀 〔 一 一 〕 , 且 柰 何 ? 」 對 曰 : 「 君 謂 景 翠曰 : 『 公 爵 為 執 圭 , 官 為 柱 國 〔 一 二 〕 , 戰 而 勝 , 則 無加 焉 矣 〔 一 三 〕 ; 不 勝 , 則 死 。 不 如 背 秦 援 宜 陽 〔 一 四〕 。 公 進 兵 , 秦 恐 公 之 乘 〔 一 五 〕

其 弊 也 , 必 以 寶 事 公; 公 中 〔 一 六 〕 慕 公 之 為 己 乘 秦 也 , 亦 必 盡 其 寶 。 』 」

〔 一 〕   鮑 本 韓 邑 , 屬 弘 農 。 秦 武 三年 攻 宜 陽 , 赧 之 七 年 也 。   補 曰 : 大 事 記 云 , 今 河 南 有福 昌 縣 , 城 東 南 北 三 面 , 峭 絕 天 險 , 黽 池 、 二 殽 皆 在 境內 , 蓋 控 扼 之 地 。   此 據 甘 茂 傳 文 。 年 表 , 拔 宜 陽 在 次年 。 宜 陽 之 役 , 五 月 而 不 拔 , 凡 涉 兩 歲 也 。 通 鑑 、 大 事記 皆 於 赧 七 年 書 伐 , 八 年 書 拔 。 景 翠 救韓 在 八 年 。

〔 二 〕   鮑 本 「 趙 」 作 「 周 」 。 ○  補 曰 : 一 本 「 趙 累 」 。 大 事 記 引 。

〔 三 〕   鮑 本 士 之 有 材 武 者 。

〔 四 〕   鮑 本 楚 將 。

〔 五 〕   鮑 本 楚 與 韓 鄰 而 與 秦 相 圖 ,故 救 之 。

〔 六 〕   鮑 本 甘 茂 , 下 蔡 人 , 仕 秦 。補 曰 : 「 茂 」 一 作 「 戊 」 , 后 多 有 。 說 苑 作 「 戊 」 , 古字 通 。

〔 七 〕   鮑 本 集 韻 , 羈 旅 , 寓 也 。

〔 八 〕   鮑 本 言 且 相 秦 。

〔 九 〕   鮑 本 言 不 得 留 。

〔 一 0 〕 鮑 本 「 義 」 作 「 議 」 。 ○

〔 一 一 〕 札 記 今 本 「 為 」 誤 「 曰 」 。

〔 一 二 〕 鮑 本 楚 卿 。

〔 一 三 〕 姚 本 集 、 曾 作 「 耳 」 , 劉 、錢 作 「 矣 」 。

〔 一 四 〕 鮑 本 翠 時 蓋 援 宜 而 有 秦 私 ,故 說 之 云 。 補 曰 : 秦 策 , 馮 章 許 楚 漢 中 , 楚 懽 而 不 進 ,所 說 有 秦 私 者 。 竊 謂 , 此 策 上 既 言 秦 之 必 拔 , 翠 之 不 勝則 死 , 而 又 曰 「 不 如 背 秦 援 宜 陽 」 , 意 殊 不 類 。 恐此 句 有 缺 誤 , 「 背 」 下 或 有 「 之 」 字 , 或 「 秦 」 下 復 有「 秦 」 字 , 「 援 」 字 或 作 「 拔 」 。 勸 之 避 秦 兵 , 待 秦 既拔 , 然 後 進 兵 乘 其 敝 。 當 秦 懼 之 , 韓 德 之 , 而 交 得 賂 以為 利 。 下 文 秦 拔 宜 陽 , 景 翠 果 進 兵 , 「 果 」 字 可 見 。 又秦 策 , 「 楚 畔 秦 而 合 於 韓 」 句 , 意 似 與 此 同 。 然 彼 指 翠未 救 時 言 之 爾 。 其 後 韓 、 楚 雖 合 , 楚 不 為 韓 氏 , 謂 先 戰, 固 已 預 知 之 矣 。   札 記 丕 烈 案 : 吳 說 是 也 。 此 必 「 背」 下 有 脫 , 但 不 詳 何 字 。

〔 一 五 〕 鮑 本 乘 , 謂 因 而 攻 之 。

〔 一 六 〕 鮑 本 「 中 」 作 「 仲 」 。 ○  札 記 今 本 「 中 」 作 「 仲 」 。

    秦 拔 宜 陽 , 景 翠 果 進 兵 。 秦 懼 , 遽 效 煮 棗 〔 一 〕, 韓 氏 果 亦 效 重 寶 。 景 翠 得 城 於 秦 , 受 寶 於 韓 , 而 德 〔二 〕 東 周 。 〔 三 〕

〔 一 〕   鮑 本 屬 濟 陰 冤 句 。

〔 二 〕   鮑 本 德 , 恩 之 也 。

〔 三 〕   鮑 本 補 曰 : 「 為 寡 」 、 「 為己 」 之 「 為 」 , 去 聲 。 餘 如 字 。

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

秦 興 師 臨 周 而 求 九 鼎
 

 

    秦 興 師 臨 周 〔 一 〕 而 求 九 鼎 , 周 君 患 之 , 以 告 顏 率〔 二 〕 。 顏 率 曰 : 「 大 王 勿 憂 , 臣 請 東 借 救 於 齊 。 」 顏率 至 齊 , 謂 齊 王 〔 三 〕 曰 : 「 夫 秦 之 為 〔 四 〕 無 道 也 ,欲 興 兵 臨 周 而 求 九 鼎 , 周 之 君 臣 , 內 自 盡 〔 五 〕 計 〔 六〕 , 與 秦 , 不 若 歸 之 大 國 〔 七 〕 。 夫 存 危 國 〔 八 〕 , 美名 也 ; 得 九 鼎 , 厚 寶 〔 九 〕 也 。 願 大 王 圖 之 。 」 齊 王 大悅 〔 一 0 〕 , 發 師 五 萬 人 , 使 陳 臣 思 〔 一 一 〕 將 以 救 周, 而 秦 兵 罷 。

〔 一 〕   姚 本 續 : 周 顯 王 , 后 語 。

〔 二 〕   姚 本 續 : 率 , 名 也 。 當 如 字。 或 云 , 力 出 切 , 后 語 註 。   鮑 本 周 人 。

〔 三 〕   姚 本 續 : 齊 宣 王 , 后 語 。  鮑 本 閔 。 正 曰 : 大 事 記 云 , 姚 氏 考 春 秋 后 語 , 周 顯 王 、齊 宣 王 也 。 今 附 載 於 顯 王 三 十 三 年 宋 太 丘 社 亡 之 前 。

〔 四 〕   鮑 本 「 為 」 作 「 於 」 。 ○

〔 五 〕   姚 本 劉 、 曾 、 集 , 一 作 「 畫」 , 錢 作 「 盡 」 。   鮑 本 盡 其 心 思 。

〔 六 〕   鮑 本 計 , 猶 謀 。

〔 七 〕   鮑 本 謂 齊 。

〔 八 〕   鮑 本 周 有 秦 兵 , 危 。

〔 九 〕   鮑 本 厚 , 猶 重 。   札 記 今 本「 寶 」 作 「 實 」 , 鮑 本 作 「 寶 」 。

〔 一 0 〕 鮑 本 無 「 悅 」 字 。 ○   補 曰: 一 本 「 大 說 」 。

〔 一 一 〕 鮑 本 即 後 田 臣 思 , 凡 陳 、 田皆 齊 公 族 。

    齊 將 求 九 鼎 , 周 君 又 患 之 。 顏 率 曰 : 「 大 王 勿 憂, 臣 請 東 解 之 。 〔 一 〕 」 顏 率 至 齊 , 謂 齊 王 曰 : 「 周 賴大 國 之 義 ,

得 君 臣 父 子 相 保 也 , 願 獻 九 鼎 , 不 識 大 國 何塗 之 〔 二 〕 從 而 致 之 齊 ? 」 齊 王 曰 : 「 寡 人 將 寄 徑 〔 三〕 於 梁 。 」 顏 率 曰 :

「 不 可 。 夫 梁 之 君 臣 欲 得 九 鼎 , 謀之 暉 臺 〔 四 〕 之 下 , 少 海 〔 五 〕 之 上 , 其 日 久 矣 。 鼎 入梁 , 必 不 出 。 」 齊 王 曰 :

「 寡 人 將 寄 徑 於 楚 〔 六 〕 。 」對 曰 : 「 不 可 。 楚 之 君 臣 欲 得 九 鼎 , 謀 之 於 葉 庭 之 中 〔七 〕 , 其 日 久 矣 。 若 入 楚 ,

鼎 必 不 出 。 」 王 曰 : 「 寡 人終 何 塗 之 從 而 致 之 齊 ? 」 顏 率 曰 : 「 弊 邑 固 竊 為 大 王 患之 。 夫 鼎 者 , 非 效 虾 壺 醬 甀 〔 八 〕 耳 ,

可 懷 挾 提 挈 以 至齊 者 ; 非 效 鳥 集 烏 飛 , 兔 興 馬 逝 〔 九 〕 , 灕 然 止 〔 一 0〕 於 齊 者 。 昔 周 之 伐 〔 一 一 〕 殷 ,

得 〔 一 二 〕 九 鼎 , 凡一 鼎 而 〔 一 三 〕 九 萬 人 輓 〔 一 四 〕 之 , 九 九 八 十 一 萬 人, 士 卒 師 徒 〔 一 五 〕 , 器 械 被 具 〔 一 六 〕 , 所 以 〔 一 七〕

備 者 稱 此 〔 一 八 〕 。 今 大 王 縱 有 其 人 , 何 塗 之 從 而 出? 臣 竊 〔 一 九 〕 為 大 王 私 憂 之 。 」 齊 王 曰 : 「 子 之 數 來〔 二 0 〕 者 ,

猶 無 與 耳 〔 二 一 〕 。 」 顏 率 曰 : 「 不 敢 欺大 國 , 疾 定 所 從 出 , 弊 邑 遷 鼎 以 待 命 。 」 齊 王 乃 止 〔 二二 〕 。

〔 一 〕   鮑 本 東 之 齊 , 解 免 之 。

〔 二 〕   鮑 本 問 其 路 所 從 出 。 禮 , 「遂 上 有 徑 , 洫 上 有 塗 」 。

〔 三 〕   鮑 本 徑 , 步 道 也 。 猶 言 假 塗。

〔 四 〕   鮑 本 臺 名 曰 暉 。 故 孟 子 稱 「梁 有 臺 池 之 樂 」 。

〔 五 〕   鮑 本 「 少 」 作 「 沙 」 。 ○  補 曰 : 「 少 」 當 作 「 沙 」 。 九 域 圖 , 開 封 有 沙 海 , 引 此。   札 記 丕 烈 案 : 此 不 當 輒 改 。

〔 六 〕   鮑 本 楚 非 適 齊 之 途 , 既 不 可入 梁 , 亦 無 從 至 楚 。 其 云 然 不 可 曉 也 。

〔 七 〕   姚 本 續 : 后 語 作 「 章 華 之 庭」 。 注 云 , 徐 廣 曰 , 華 容 有 章 華 亭 。   鮑 本 即 南 陽 葉 也。

〔 八 〕   姚 本 一 作 「 瓿 」 。   鮑 本 「醯 壺 」 作 「 壺 醯 」 , 「 甀 」 作「
瓿 」 。 ○   壺 , 昆 吾 圜 器 。 瓿 , 甂也 。 補 曰 : 一 本 「 醯 壺 」 , 此 文殽 次 。

〔 九 〕   姚 本 曾 、 集 作 「 鳧 逝 」 。  鮑 本 並 喻 其 輕 疾 。

〔 一 0 〕 姚 本 「 止 」 一 作 「 可 至 」 。  鮑 本 集 韻 , 灕 , 滲 流 貌 。

〔 一 一 〕 鮑 本 「 伐 」 作 「 代 」 。 ○

〔 一 二 〕 姚 本 一 本 「 得 」 上 有 「 凡 」字 。

〔 一 三 〕 姚 本 一 本 無 「 凡 一 」 二 字 ,「 鼎 而 」 作 「 而 鼎 」 。

〔 一 四 〕 鮑 本 輓 , 引 也 。

〔 一 五 〕 鮑 本 士 , 一 人 也 。 二 千 五 百人 為 師 。 徒 , 步 行 者 。 正 曰 : 左 傳 注 , 步 卒 七 十 二 人 ,甲 士 三 人 。 又 百 人 為 卒 。 徒 , 眾 也 。 此 「 士 卒 師 徒 」 ,亦 大 概 言 之 耳 。

〔 一 六 〕 鮑 本 「 器 械 」 作 「 械 器 」 。 ○   械 , 器 之 總 名 。 被 具 , 士 卒 所 服 用 之 具 。

〔 一 七 〕 鮑 本 「 以 」 作 「 已 」 。 ○

〔 一 八 〕 鮑 本 備 人 之 所 應 用 , 使 稱 足此 八 十 一 萬 人 。 正 曰 : 稱 此 者 , 彼 此 均 等 , 猶 史 言 他 物稱 是 。 謂 士 眾 F 械 具 備 輓 鼎 之 役 者 , 又 且 八 十 一 萬 也 。

〔 一 九 〕 鮑 本 「 竊 」 作 「 切 」 。 ○

〔 二 0 〕 鮑 本 「 來 」 下 無 「 者 」 字 。 ○

〔 二 一 〕 鮑 本 言 許 之 而 實 不 與 也 。

〔 二 二 〕 鮑 本 補 曰 : 洪 氏 邁 , 原 策 首載 此 , 以 為 奇 謀 , 此 特 兒 童 之 見 爾 , 疑 必 無 是 事 , 而 好事 者 ⑶ 之 。 愚 按 , 左 氏 嘗 載 楚 子 問 鼎 事 , 當 時 爭 欲 得 鼎, 以 見 其 強 , 不 可 以 為 無 。

戰國策卷一

戰國策卷一-序

東 周

        鮑 本 東 周   漢 志 , 河 南 鞏 , 東周 君 所 居 。 正 曰 : 東 周 當 從 舊 , 居 卷 首 , 說 見 前 。   大事 記 云 , 東 周 惠 公 班 秉 政 洛 陽 , 采 邑 在 鞏 。 漢 志 說 非 。餘 見 前 。

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(戰國策) 釋文

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(戰國策) 釋文
 
    長 沙 馬 王 堆 三 號 漢 墓 出 土 的 帛 書 中 , 有 一 種 類 似 於今 本 《 戰 國 策 》 的 書 。 全 書 二 十 七 篇 , 一 萬 七 千 多 字 。其 中 十 一 篇 的 內 容 見 於 今 本 《 戰 國 策 》 和 《 史 記 》 , 文字 也 大 體 相 同 , 另 外 十 六 篇 則 為 佚 書 。 原 書 未 標 書 名 ,為 便 於 稱 引 , 我 們 暫 時 稱 之 為 帛 書 《 戰 國 策 》 。 這 裏 發表 的 是 這 一 種 書 的 釋 文 。

    為 了 便 於 閱 讀 , 釋 文 盡 可 能 用 今 體 字 排 印 。 假 借字 下 加 圓 括 號 注 明 是 今 之 某 字 。 原 文 明 顯 的 錯 字 , 下 加尖 括 號 注 明 本 字 。 缺 文 以 方 框 為 記 ; 如 所 缺 過 多 , 用 小注 說 明 所 缺 字 數 。 缺 文 可 以 補 出 的 , 以 方 括 號 為 記 。 釋文 中 加 圓 括 號 的 號 碼 為 原 件 行 次 。 個 別 錯 簡 處 於 行 內 加小 字 夾 注 加 以 說 明 。
        一
自 趙 獻 書 燕 王 曰 : 始 臣 甚 惡 事 。 恐 趙 足 缺二 十 餘 字 ( 一 ) 臣 之 所 惡 也 , 故 冒 趙 而 欲 說 丹 與 得, 事 非 囗 缺 五 六 字 臣 也 。 今 奉 陽〔 君 〕 缺 十 餘 字 ( 二 ) 封 秦 也 ,任 秦 也 , 比 燕 於 趙 。 令 秦 與 莌 ( 兌 ) 缺五 六 字 宋 不 可 信 , 若 □ □ □ □ 我 其 從 徐 □ □ □ □ □ □ ( 三 ) 制 事 , 齊 必 不 信 趙 矣 。 王 毋 憂 事 , 務 自 樂 也 。臣 聞 王 之 不 安 , 臣 甚 願 □ □ □ □ □ 之 中 重 齊 □ □ □ □ □ ( 四 ) 齊 , 秦 毋 惡 燕 粱 ( 梁 ) 以 自 持 ( 恃 ) 也 。 今 與 臣約 , 五 和 , 入 秦 使 , 使 齊 韓 粱 ( 梁 ) 缺七 八 字 約 ● ( 卻 ) 軍 之 日 無 伐 齊 、 外 齊 焉 。 ( 五 )事 之 上 , 齊 趙 大 惡 ; 中 , 五 和 , 不 外 燕 ; 下 , 趙 循 合 齊秦 以 謀 燕 。 今 臣 欲 以 齊 大 〔 惡 趙 〕 而 去 趙 , 胃 ( 謂 ) 齊王 , 趙 之 禾 ( 和 ) 也 , 陰 ( 六 ) 外 齊 、 謀 齊 , 齊 趙 必 大惡 矣 。 奉 陽 君 徐 為 不 信 臣 , 甚 不 欲 臣 之 之 齊 也 , 有 ( 又) 不 欲 臣 之 之 韓 粱 ( 梁 ) 也 , 燕 事 小 大 之 諍 ( 爭 ) , (七 ) 必 且 美 矣 。 臣 甚 患 趙 之 不 出 臣 也 。 知 ( 智 ) 能 免 國, 未 能 免 身 。 願 王 之 為 臣 故 此 也 。 使 田 伐 若 使 使 孫 疾 召( 八 ) 臣 , 自 辭 於 臣 也 。 為 予 趙 甲 因 在 粱 ( 梁 ) 者 。
        二
‧ 使 韓 山 獻 書 燕 王 曰 : 臣 使 慶 報 之 後 , 徐 為 之 與 臣 言 甚惡 。 死 亦 ( 九 ) 大 物 已 。 不 快 於 心 而 死 , 臣 甚 難 之 。 故臣 使 辛 謁 大 之 。 王 使 慶 謂 臣 不 利 於 國 , 且 我 憂 之 , 臣 為此 無 敢 去 之 。 ( 一 0 ) 王 之 賜 使 使 孫 與 弘 來 , 甚 善 已 。言 臣 之 後 , 奉 陽 君 徐 為 之 視 臣 益 善 , 有 遣 臣 之 語 矣 。 今齊 王 使 李 終 之 ( 一 一 ) 勺 ( 趙 ) , 怒 於 勺 ( 趙 ) 之 止 臣也 , 且 告 奉 陽 君 , 相 撟 於 宋 , 與 宋 通 關 。 奉 陽 君 甚 怒 於齊 , 使 勺 ( 趙 ) 足 問 之 臣 , 臣 對 以 弗 知 ( 一 二 ) 也 。 臣之 所 患 , 齊 勺 ( 趙 ) 之 惡 日 益 , 奉 陽 君 盡 以 為 臣 罪 , 恐久 而 後 不 可 □ 救 也 。 齊 王 之 言 臣 , 反 不 如 已 。 願 ( 一 三) 王 之 使 人 反 復 言 臣 , 必 毋 使 臣 久 於 勺 ( 趙 ) 也 。
        三
‧ 使 盛 慶 獻 書 於 〔 燕 王 曰 〕 □ □ 胃 ( 謂 ) 雖 未 功 ( 攻 )齊 , 事 ( 一 四 ) 必 □ 者 , 以 齊 之 任 臣 , 以 不 功 ( 攻 ) 宋, 欲 從 韓 粱 ( 梁 ) 取 秦 , 以 謹 〈 謀 〉 勺 ( 趙 ) 。 勺 ( 趙) 以 ( 已 ) 用 薛 公 徐 為 之 缺 八 九 字 (一 五 ) 相 □ 也 。 今 齊 王 使 宋 竅 謂 臣 , 曰 : 「 奉 陽 君 使 周納 告 寡 人 曰 : 『 燕 王 請 毋 任 蘇 秦 以 事 』 , 信 □ □ □ ( 一六 ) 奉 陽 君 使 周 納 言 之 曰 : 『 欲 謀 齊 』 , 寡 人 弗 信 也 。周 納 言 : 燕 勺 ( 趙 ) 循 善 矣 , 皆 不 任 子 以 事 。 奉 陽 〔 君〕 □ □ □ ( 一 七 ) 丹 若 得 也 , 曰 笥 毋 任 子 講 , 請 以 齊 為上 交 。 天 下 有 謀 齊 者 請 功 ( 攻 ) 之 。 」 蘇 脩 在 齊 , 使 □ □ □ □ ( 一 八 ) □ □ □ □ 中 齊 勺 ( 趙 ) 矣 。 今 〔 齊 〕 王使 宋 竅 詔 臣 曰 : 「 魚 ( 吾 ) 將 與 子 □ 有 謀 也 。 」 臣 之 所 缺 八 九 字 ( 一 九 ) 不 功 ( 攻 ) 齊, 全 於 □ 。 所 見 於 薛 公 徐 為 , 其 功 ( 攻 ) 齊 益 疾 。 王 必勺 ( 趙 ) 之 功 ( 攻 ) 齊 , 若 以 天 下 缺 五六 字 ( 二 0 ) 焉 。 外 齊 於 禾 ( 和 ) , 必 不 合 齊 秦 以謀 燕 , 則 臣 請 為 免 於 齊 而 歸 矣 。 為 趙 擇 □ □ 韓 □ □ □ □ ( 二 一 ) 必 趙 之 不 合 齊 秦 以 謀 燕 也 , 齊 王 雖 歸 臣 , 臣 將不 歸 。 諸 可 以 惡 齊 勺 ( 趙 ) 〔 者 〕 , 將 □ □ 之 。 以 □ 可〔 也 〕 , 以 蓐 ( 辱 ) 可 ( 二 二 ) 也 , 以 與 勺 ( 趙 ) 為 大讎 可 也 。 今 王 曰 : 「 必 善 勺 ( 趙 ) , 利 於 國 。 」 臣 與 不知 其 故 。 奉 陽 君 之 所 欲 , 循 〔 善 〕 齊 秦 ( 二 三 ) 以 定 其封 , 此 其 上 計 也 。 次 循 善 齊 以 安 其 國 。 齊 勺 ( 趙 ) 循 善, 燕 之 大 過 ( 禍 ) 。 〔 將 〕 養 勺(
趙 ) 而 美 之 齊 乎 , 害 於 ( 二 四 ) 燕 , 惡 之 齊 乎 , 奉 陽君 怨 臣 , 臣 將 何 處 焉 ? 臣 以 齊 善 勺 ( 趙 ) , 必 容 焉 , 以為 不 利 國 故 也 。 勺 ( 趙 ) 非 可 與 功 ( 攻 ) 齊 ( 二 五 ) 也, 無 所 用 。 勺 ( 趙 ) 毋 惡 於 齊 為 上 。 齊 勺(
趙 ) 不 惡 , 國 不 可 得 而 安 , 功 不 可 得 而 成 也 。 齊 趙 之惡 從 已 , ( 二 六 ) 願 王 之 定 慮 而 羽 鑽 ( 贊 ) 臣 也 。 勺 (趙 ) 止 臣 而 它 ( 他 ) 人 取 齊 , 必 害 於 燕 。 臣 止 於 勺 ( 趙) 而 侍 ( 待 ) 其 魚 肉 , 臣 囗 不 利 於 ( 二 七 ) 身 。
        四
‧ 自 齊 獻 書 於 燕 王 曰 : 燕 齊 之 惡 也 久 矣 。 臣 處 於 燕 齊 之交 , 固 知 必 將 不 信 。 臣 之 計 曰 : 齊 ( 二 八 ) 必 為 燕 大 患。 臣 循 用 於 齊 , 大 者 可 以 使 齊 毋 謀 燕 , 次 可 以 惡 齊 勺 (趙 ) 之 交 , 以 便 王 之 大 事 , 是 ( 二 九 ) 王 之 所 與 臣 期 也。 臣 受 教 任 齊 交 五 年 , 齊 兵 數 出 , 未 嘗 謀 燕 。 齊 勺 ( 趙) 之 交 。 壹 美 壹 ( 三 0 ) 惡 , 壹 合 壹 離 。 燕 非 與 齊 謀 勺( 趙 ) , 則 與 趙 謀 齊 。 齊 之 信 燕 , 〔 至 於 虛 〕 北 地 〔 行〕 其 甲 。 王 信 田 代 繰 去 〔 疾 〕 之 ( 三 一 ) 言 功 ( 攻 ) 齊, 使 齊 大 戒 而 不 信 燕 , 臣 秦 ● ( 拜 ) 辭 事 。 王 怒 而 不 敢強 。 勺 ( 趙 ) 疑 燕 而 不 功 ( 攻 ) 齊 , 王 使 襄 安 君 東 ,(
三 二 ) 以 便 事 也 。 臣 豈 敢 強 王 ● ( 哉 ) 。 齊 勺 ( 趙 )遇 於 阿 , 王 憂 之 。 臣 與 於 遇 , 約 功 ( 攻 ) 秦 去 帝 。 雖 費, 毋 齊 趙 之 患 , 除 ( 三 三 ) 群 臣 之 ● ( 恥 ) 。 齊 殺 張 ● , 臣 請 屬 事 , 辭 為 臣 於 齊 。 王 使 慶 謂 臣 ,「
不 之 齊 危 國 」 , 臣 以 死 之 ( 三 四 ) 圍 , 治 齊 燕 之 交 。後 薛 公 乾 ( 韓 ) 徐 為 與 王 約 功 ( 攻 ) 齊 , 奉 陽 君 鬻 臣 ,歸 罪 於 燕 , 以 定 其 封 於 齊 。 公 ( 三 五 ) 玉 丹 之 勺 ( 趙 )致 蒙 , 奉 陽 君 受 之 。 王 憂 之 , 故 強 臣 之 齊 。 臣 之 齊 , 惡齊 勺 ( 趙 ) 之 交 , 使 毋 予 蒙 而 通 宋 使 。 故 王 能 ( 三 六 )材 ( 裁 ) 之 , 臣 以 死 任 事 。 之 後 , 秦 受 兵 矣 , 齊 勺 ( 趙) 皆 嘗 謀 。 齊 勺 ( 趙 ) 未 嘗 謀 燕 , 而 俱 諍 ( 爭 ) 王 於 天下 。 臣 ( 三 七 ) 雖 無 大 功 , 自 以 為 免 於 罪 矣 。 今 齊 有 過辭 , 王 不 諭 齊 王 多 不 忍 ( 仁 ) 也 , 而 以 為 臣 罪 , 臣 甚 懼。 ● 之 死 ( 三 八 ) 也 , 王 辱 之 。 襄 安 君 之 不 歸 哭 也 , 王苦 之 。 齊 改 葬 其 后 而 召 臣 , 臣 欲 毋 往 , 使 齊 棄 臣 。 王 曰: 「 齊 王 之 多(
三 九 ) 不 忍 ( 仁 ) 也 , 殺 妻 逐 子 , 不 以 其 罪 , 何 可 怨也 」 , 故 強 臣 之 齊 。 二 者 大 物 也 , 而 王 以 赦 臣 , 臣 受 賜矣 。 臣 之 行 也 , ( 四 0 ) 固 知 必 將 有 口 , 故 獻 御 書 而 行。 曰 : 「 臣 貴 於 齊 , 燕 大 夫 將 不 信 臣 。 臣 賤 , 將 輕 臣 。臣 用 , 將 多 望 於 臣 , 齊 ( 四 一 ) 有 不 善 , 將 歸 罪 於 臣 。天 下 不 功 ( 攻 ) 齊 , 將 曰 善 與 齊 謀 。 天 下 功 ( 攻 ) 齊 ,將 與 齊 兼 棄 臣 。 臣 之 所 處 者 重 卵 ( 四 二 ) 也 。 」 王 謂 臣曰 : 「 魚 ( 吾 ) 必 不 聽 眾 口 與 造 言 , 魚 ( 吾 ) 信 若 遒 (猶 ) 齕 也 。 大 可 以 得 用 於 齊 , 次 可 以 得 信 , 下 笱 ( 苟 )毋 死 , 若 無 ( 四 三 ) 不 為 也 。 以 奴 自 信 可 , 與 言 去 燕 之齊 可 , 甚 者 與 謀 燕 可 , 期 於 成 事 而 已 。 」 臣 恃 之 詔 , 是故 無 不 以 口 齊(
四 四 ) 王 而 得 用 焉 。 今 王 以 眾 口 與 造 言 罪 臣 , 臣 甚 懼。 王 之 於 臣 也 , 賤 而 貴 之 , 蓐 ( 辱 ) 而 顯 之 , 臣 未 有 以報 王 。 以 求 卿 ( 四 五 ) 與 封 不 中 意 , 王 為 臣 有 之 兩 , 臣舉 天 下 使 臣 之 封 不 ● ( 慚 ) 。 臣 止 於 勺 ( 趙 ) , 王 謂 韓徐 為 : 「 止 某 不 道 , 袭 ( 猶 ) 免 寡 人 之 冠 也 。 」 以 ( 四六 ) 振 ( 拯 ) 臣 之 死 。 臣 之 德 王 , 铪 ( 深 ) 於 骨 隨 ( 髓) 。 臣 甘 死 蓐(
辱 ) , 可 以 報 王 , 願 為 之 。 今 王 使 慶 令 ( 命 ) 臣 曰 :「 魚 ( 吾 ) 欲 用 所 善 。 」 王 笱 ( 苟 ) 有 所 善 ( 四 七 ) 而欲 用 之 , 臣 請 為 王 事 之 。 王 若 欲 剸 舍 臣 而 摶 任 所 善 , 臣請 歸 , 擇 ( 釋 ) 事 , 句 ( 苟 ) 得 時 見 , 盈 願 矣 。
        五
‧ 謂 燕 王 ( 四 八 ) 曰 : 「 今 日 願 耤 ( 藉 ) 於 王 前 。 妈 (假 ) 臣 孝 如 增 ( 曾 ) 參 , 信 如 犀 ( 尾 ) 星 ( 生 ) , 廉 如相 ( 伯 ) 夷 , 節 ( 即 ) 有 惡 臣 者 可 毋 ● ( 慚 ) 乎 。 」 王曰 : 「 可 矣 。 」 「 臣 有 三 資 ( 四 九 ) 者 以 事 王 , 足 乎 ?」 王 曰 : 「 足 矣 。 」 「 王 足 之 , 臣 不 事 王 矣 。 孝 如 增(
曾 ) 參 , 乃 不 離 親 , 不 足 而 ( 以 ) 益 國 。 信 如 犀 ( 尾) 星 ( 生 ) , 乃 不 延 ( 誕 ) , 不 足 而 ( 以 ) 益 國 。 ( 五0 ) 廉 如 相 ( 伯 ) 夷 , 乃 不 竊 , 不 足 以 益 國 。 臣 以 信 不與 仁 俱 徹 , 義 不 與 王 皆 ( 偕 ) 立 。 」 王 曰 : 「 然 則 仁 義不 可 為 與 ? 」 對 曰 : 「 胡 為 不 ( 五 一 ) 可 。 人 無 信 則 不徹 , 國 無 義 則 不 王 。 仁 義 所 以 自 為 也 , 非 所 以 為 人 也 。自 復 之 術 , 非 進 取 之 道 也 。 三 王 代 立 , 五 相 ( 伯 ) 蛇 (五 二 ) 正 ( 政 ) , 皆 以 不 復 亓 ( 其 ) 掌 ( 常 ) 。 若 以 復亓 ( 其 ) 掌 ( 常 ) 為 可 王 , 治 官 之 主 , 自 復 之 術 也 , 非進 取 之 路 也 。 臣 進 取 之 臣 也 , 不 事 無 為 之 主 。 ( 五 三 )臣 願 辭 而 之 周 , 負 籠 操 首 , 毋 辱 大 王 之 廷 。 」 王 曰 : 「自 復 不 足 乎 ? 」 對 曰 : 「 自 復 而 足 , 楚 將 不 出 雎 ( 沮 )章 ( 漳 ) , 秦 將 不 出 ( 五 四 ) 商 閹 ( 於 ) , 齊 不 出 呂 ● ( 隧 ) , 燕 將 不 出 屋 注 , 晉 將 不 洦 ( 逾 ) 泰 ( 太 ) 行 ,此 皆 以 不 復 亓 ( 其 ) 常 為 進 者 。 」
        六
‧ 〔 自 〕 粱 ( 梁 ) 獻 書 於 燕 王 曰 : 齊 使 ( 五 五 ) 宋 竅 侯 ● 謂 臣 曰 :「
寡 人 與 子 謀 功 ( 攻 ) 宋 , 寡 人 恃 燕 勺 ( 趙 ) 也 。 今 燕王 與 群 臣 謀 破 齊 於 宋 而 功 ( 攻 ) 齊 甚 急 , 兵 ● ( 五 六 )有 子 循 而 不 知 寡 人 得 地 於 宋 , 亦 以 八 月 歸 兵 , 不 得 地 亦以 八 月 歸 兵 。 」 今 有 ( 又 ) 告 薛 公 之 使 者 田 林 , 薛 公 以告 臣 , 而 ( 五 七 ) 不 欲 亓 ( 其 ) 從 己 聞 也 。 願 王 之 陰 知之 而 毋 有 告 也 。 王 告 人 , 天 下 之 欲 傷 燕 者 與 群 臣 之 欲 害臣 者 , 將 成 ( 五 八 ) 之 。 臣 請 疾 之 齊 觀 之 , 而 以 報 。 王毋 憂 , 齊 雖 欲 功 ( 攻 ) 燕 , 未 能 , 未 敢 。 燕 南 方 之 交 完, 臣 將 令 陳 臣 許 翦 以 ( 五 九 ) 韓 粱 ( 梁 ) 問 之 齊 。 足 下雖 怒 於 齊 , 請 養 之 以 便 事 。 不 然 , 臣 之 苦 齊 王 也 , 不 樂生 矣 。
        七
‧ 自 粱 ( 梁 ) 獻 書 於 燕 王 曰 : 薛 ( 六 0 ) 公 未 得 所 欲 於晉 國 , 欲 齊 之 先 變 以 謀 晉 國 也 。 臣 故 令 遂 恐 齊 王 曰 : 「天 下 不 能 功 ( 攻 ) 秦 □ □ □ 齊 人 取 秦 □ 。 」 ( 六 一 ) 〔齊 〕 王 懼 而 欲 先 天 下 , 慮 從 楚 取 秦 , 慮 反 乾 ( 韓 ) ● ,有 ( 又 ) 慮 從 勺 ( 趙 ) 取 秦 。 今 梁 勺 ( 趙 ) 韓 〔 秦 〕 □ □ □ □ □ ( 六 二 ) 薛 公 、 徐 為 有 辭 , 言 勸 晉 國 變 矣 。 齊先 鬻 勺 ( 趙 ) 以 取 秦 , 後 賣 秦 以 取 勺 ( 趙 ) 而 功 ( 攻 )宋 , 今 有 ( 又 ) 鬻 天 下 以 取 秦 。 ( 六 三 ) 如 是 而 薛 公 徐為 不 能 以 天 下 為 亓 ( 其 ) 所 欲 , 則 天 下 故 ( 固 ) 不 能 謀齊 矣 。 願 王 之 使 勺 ( 趙 ) 弘 急 守 徐 為 , 令 田 賢 急 守 ( 六四 ) 薛 公 , 非 是 毋 有 使 於 薛 公 徐 之 所 , 它 ( 他 ) 人 將 非之 以 敗 臣 。 毋 與 奉 陽 君 言 事 , 非 於 齊 , 一 言 毋 舍 也 。 事必 □ ( 六 五 ) 南 方 強 , 燕 毋 首 。 有 ( 又 ) 慎 毋 非 令 群 臣眾 義 ( 議 ) 功 ( 攻 ) 齊 。 齊 王 以 燕 為 必 侍 ( 待 ) 亓 ( 其) ● ( 敝 ) 而 功 ( 攻 ) 齊 , 未 可 解 ( 懈 ) 也 。 言 者 以 臣 □ ( 六 六 ) 賤 而 邈 於 王 矣 。
        八
‧ 謂 齊 王 曰 : 薛 公 相 青 〈 齊 〉 也 , 伐 楚 、 九 歲 , 功 ( 攻) 秦 、 三 年 , 欲 以 殘 宋 , 取 進 ( 淮 ) 北 , 宋 不 殘 , 進 (淮 ) 北 不 得 。 以 齊 封 ( 六 七 ) 奉 陽 君 , 使 粱 ( 梁 ) 乾 (韓 ) 皆 效 地 , 欲 以 取 勺 ( 趙 ) , 勺 ( 趙 ) 是 ( 氏 ) 不 得。 身 ● ( 率 ) 粱 ( 梁 ) 王 與 成 陽 君 , 北 面 而 朝 奉 陽 君 於邯 鄲 而 勺 ( 趙 ) 氏 不 ( 六 八 ) 得 。 王 棄 薛 公 , 身 斷 事 ,立 帝 、 帝 立 , 伐 秦 、 秦 伐 , 謀 取 勺 ( 趙 ) 、 得 , 功 ( 攻) 宋 、 宋 殘 , 是 則 王 之 明 也 。 雖 然 , 願 王 之 察 之 也 。 是無 ( 六 九 ) 它 ( 他 ) 故 , 臣 之 以 燕 事 王 循 也 。 ● 謂 臣 曰: 「 傷 齊 者 必 勺 ( 趙 ) 也 。 秦 雖 強 , 終 不 敢 出 塞 涑 河 ,絕 中 國 而 功 ( 攻 ) 齊 。 楚 、 越 ( 七 0 ) 遠 , 宋 魯 弱 , 燕人 承 , 乾 ( 韓 ) 粱 ( 梁 ) 有 秦 患 , 傷 齊 者 必 勺 ( 趙 ) ,勺 ( 趙 ) 氏 終 不 可 得 已 。 為 之 若 何 ? 」 臣 謂 ● 曰 : 「 請劫 之 。 子 以 齊 ( 七 一 ) 大 重 秦 , 秦 將 以 燕 事 齊 , 齊 燕 為一 , 乾 ( 韓 ) 粱 ( 梁 ) 必 從 。 勺 ( 趙 ) 悍 則 伐 之 , 願 則摯 ( 執 ) 而 功 ( 攻 ) 宋 。 」 ● 以 為 善 。 臣 以 車 百 五 十 乘( 七 二 ) 入 齊 , ● 逆 於 高 閭 , 身 御 臣 以 入 。 事 曲 當 臣 之言 , 是 則 王 之 教 也 , 然 臣 亦 見 亓 ( 其 ) 必 可 也 。 猶 ● 不知 變 事 ( 七 三 ) 以 功 ( 攻 ) 宋 也 , 不 然 , ● 之 所 與 臣 前約 者 善 矣 。 今 三 晉 之 敢 據 薛 公 與 不 敢 據 , 臣 未 之 識 。 雖使 據 之 , 臣 保 燕 而 事 王 , ( 七 四 ) 三 晉 必 不 敢 變 。 齊 燕為 一 , 三 晉 有 變 , 事 乃 時 為 也 。 是 故 當 今 之 時 , 臣 之 為王 守 燕 , 百 它 ( 他 ) 日 之 節 。 雖 然 , 成 ( 七 五 ) 臣 之 事者 在 王 之 循 甘 燕 也 。 王 雖 疑 燕 , 亦 甘 之 , 不 疑 亦 甘 之 。王 明 視 ( 示 ) 天 下 以 有 燕 , 而 臣 不 能 使 王 得 志 於 三 ( 七六 ) 晉 , 臣 亦 不 足 事 也 。
        九
‧ 謂 齊 王 曰 : 始 也 燕 累 臣 以 求 摯 ( 質 ) , 臣 為 是 未 欲 來, 亦 未 可 為 王 為 也 。 今 南 方 之 事 齊 者 ( 七 七 ) 多 故 矣 ,是 王 有 憂 也 , 臣 何 可 以 不 亟 來 。 南 方 之 事 齊 者 , 欲 得 燕與 天 下 之 師 , 而 入 之 秦 與 宋 以 謀 齊 , 臣 諍 ( 爭 ) 之 於 燕( 七 八 ) 王 , 燕 王 必 弗 聽 矣 。 臣 有 ( 又 ) 來 則 大 夫 之 謀齊 者 大 解 ( 懈 ) 矣 。 臣 為 是 , 雖 無 燕 , 必 將 來 。 ● ( 管) 子 之 請 , 貴 循 也 , 非 以 自 為 也 。 □ □ ( 七 九 ) 公 聽 之。 臣 賢 王 於 桓 □ , 臣 不 敢 忘 ( 妄 ) 請 , □ □ □ □ 王 誠 重御 臣 , 則 天 下 必 曰 : 燕 不 應 天 下 以 師 , 有 ( 又 ) 使 蘇 □ ( 八 0 ) □ □ □ □ 貴 □ 缺 十 八 九 字 □ 齊 □ ● 之 □ □ □ □ 之 車 也 。 王 □ □ □ □ ( 八 一 ) 知 □ 可以 百 五 十 乘 , 王 以 諸 侯 御 臣 。 若 不 欲 □ □ □ 請 以 五 〔 十〕 乘 來 。 請 貴 重 之 □ 缺 約 十 字 (八 二 ) 高 賢 足 下 , 故 敢 以 聞 也 。
        十
‧ 謂 齊 王 : 燕 王 □ 於 王 之 不 信 己 也 則 有 之 , 若 慮 大 惡 焉則 無 之 。 燕 大 □ □ □ ( 八 三 ) 臣 必 以 死 諍 ( 爭 ) 之 , 不能 , 必 令 王 先 知 之 。 必 毋 聽 天 下 之 惡 燕 交 者 。 以 臣 所 □ □ □ 魯 甚 □ , □ 臣 大 □ □ ( 八 四 ) 息 士 民 , 毋 庸 發 怒 於宋 魯 也 。 為 王 不 能 , 則 完 天 下 之 交 , 復 與 粱 ( 梁 ) 王 遇。 □ □ 宋 之 事 , 士 民 句 ( 苟 ) 可 復 用 , 臣 必 ( 八 五 ) 王之 無 外 患 也 。 若 燕 , 臣 必 以 死 必 之 。 臣 以 燕 重 事 齊 , 天下 必 無 敢 東 。 □ □ □ 兄 ( 況 ) 臣 能 以 天 下 功 ( 攻 ) 秦 ,疾 與 ( 八 六 ) 秦 相 萃 也 而 不 解 , 王 欲 復 功 ( 攻 ) 宋 而 復之 , 不 而 舍 之 , 王 為 制 矣 。
        十 一
‧ 自 勺 ( 趙 ) 獻 書 於 齊 王 曰 : 臣 暨 ( 既 ) 從 燕 之 粱 ( 梁) 矣 ( 八 七 ) , 臣 至 勺 ( 趙 ) , 所 聞 於 乾 ( 韓 ) 粱 ( 梁) 之 功 ( 攻 ) 秦 , 無 變 志 矣 。 以 雨 , 未 得 鸱 ( 速 ) 也 。臣 之 所 得 於 奉 陽 君 者 , 乾 ( 韓 ) 粱 ( 梁 ) 合 , 勺 ( 趙 )氏 將 ( 八 八 ) 悉 上 黨 以 功 ( 攻 ) 秦 。 奉 陽 君 謂 臣 : 楚 無秦 事 , 不 敢 與 齊 遇 。 齊 楚 果 遇 , 是 王 收 秦 已 。 亓 ( 其 )不 欲 甚 。 ( 八 九 ) 欲 王 之 赦 粱 ( 梁 ) 王 而 復 見 之 。 勺 (趙 ) 氏 之 慮 , 以 為 齊 秦 復 合 , 必 為 兩 ● ( 敵 ) 以 功 ( 攻) 勺 ( 趙 ) , 若 出 一 口 。 若 楚 遇 不 必 , 雖 ( 九 0 ) 必 ,不 為 功 , 願 王 之 以 毋 遇 喜 奉 陽 君 也 。 臣 以 足 下 之 所 與 臣約 者 告 燕 王 , 臣 以 ( 已 ) 好 處 於 齊 。 齊 王 ( 九 一 ) 終 臣之 身 不 謀 燕 燕 。 臣 得 用 於 燕 , 終 臣 之 身 不 謀 齊 。 燕 王 甚兌 ( 悅 ) , 亓 ( 其 ) 於 齊 循 善 。 事 卬 ( 昂 ) 曲 盡 從 ( 九二 ) 王 。 王 賢 ( 堅 ) 三 晉 亦 從 王 , 王 取 秦 楚 亦 從 王 。 然而 燕 王 亦 有 苦 。 天 下 惡 燕 而 王 信 之 。 以 燕 之 事 齊 也 為 盡矣 。 ( 九 三 ) 先 為 王 絕 秦 摯 ( 質 ) 子 宦 二 萬 甲 自 食 以 功( 攻 ) 宋 , 二 萬 甲 自 食 以 功 ( 攻 ) 秦 , 乾 ( 韓 ) 粱 ( 梁) 豈 能 得 此 於 燕 ● ( 哉 ) 。 盡 以 為 齊 。 王 ● ( 猶 ) 聽 (九 四 ) 惡 燕 者 ( 九 五 ) 上 此 下 四 十 九 字錯 簡 移 後 燕 王 甚 苦 之 。 願 王 之 為 臣 甚 安 燕 王 之 心 也。 燕 齊 循 善 , 為 ( 九 六 ) 王 何 患 無 天 下 。
        十 二
‧ 自 勺 ( 趙 ) 獻 書 於 齊 王 曰 : 臣 以 令 告 奉 陽 君 曰 : 「 寡人 之 所 以 有 講 慮 者 有 , 寡 人 之 所 為 功 ( 攻 ) ( 九 七 ) 秦者 , 為 粱 ( 梁 ) 為 多 。 粱(
梁 ) 氏 留 齊 兵 於 觀 , 數 月 不 逆 , 寡 人 失 望 , 一 。 擇 齊兵 於 熒 陽 成 皋 , 數 月 不 從 而 功 ( 九 八 ) 上以 下 錯 簡 在 前 宋 , 再 。 寡 人 之 □ 功 ( 攻 ) 宋 也 , 請於 粱 ( 梁 ) , 閉 關 於 宋 而 不 許 。 寡 人 已 舉 宋 , 講 矣 , 乃來 諍(
爭 ) 得 , 三 。 今 燕 勺 ( 趙 ) 原 錯 在( 九 五 ) 行 下 之 兵 皆 至 矣 , 俞 ( 愈 ) 疾 功 ( 攻 ) 菑, 四 。 寡 人 有 ( 又 ) 聞 粱 ( 梁 ) 原 錯 在( 九 六 ) 行 上 入 兩 使 陰 成 於 秦 , 且 君 嘗 曰 : 吾 縣 免於 粱 ( 梁 ) 是 ( 氏 ) , 不 能 原 錯 在 ( 一0 一 ) 行 下 辭 已 。 雖 乾 ( 韓 ) 亦 然 。 寡 人 恐 粱 ( 梁) 氏 之 棄 與 國 而 獨 取 秦 也 , 是 以 有 講 慮 。 今 曰 不 原錯 在 ( 一 0 二 ) 行 上 女 ( 如 ) □ ( 九 八 ) 下 之 疾 之 , 請 從 。 功 ( 攻 ) 秦 、 寡 人 之 上 計 ; 講 最 寡人 之 大 ( 太 ) 下 也 。 粱 ( 梁 ) 氏 不 恃 寡 人 , 樹 寡 人 曰 :齊 道 楚 取 秦 , 蘇 脩 在 齊 矣 。 ( 九 九 ) 故 天 下 豬 豬 然 , 曰: 寡 人 將 反 揻 也 。 寡 人 無 之 。 乃 ● 固 於 齊 , 使 人 於 齊 大夫 之 所 , 而 俞 ( 偷 ) 語 則 有 之 。 寡 人 不 見 使 者 ( 一 0 0) □ □ 對 ( 懟 ) 也 。 寡 人 有 反 ● 之 慮 , 必 先 與 君 謀 之 。寡 人 ( 一 0 一 ) 上 以 下 錯 簡 四 十 八 字 已移 前 與 韋 非 約 曰 : 若 與 楚 遇 , 將 與 ( 一 0 二 ) 下 乾 ( 韓 ) 粱 ( 梁 ) 四 遇 , 以 約 功 ( 攻 ) 秦 。 若 楚 不遇 , 將 與 粱 ( 梁 ) 王 復 遇 於 圍 地 , 收 秦 等 , ● ( 遂 ) 明功 ( 攻 ) 秦 , 大(
太 ) 上 破 之 , 其 〔 次 〕 賓 ( 擯 ) 之 , 亓 ( 其 ) 下 完 交而 □ ( 一 0 三 ) 講 , 與 國 毋 相 離 也 。 此 寡 人 之 約 也 。 韋非 以 粱 ( 梁 ) 王 之 令 ( 命 ) 欲 以 平 陵 蛇 ( 貤 ) 薛 , 以 陶封 君 。 平 陵 雖 ( 惟 ) 城 而 已 , 亓 ( 其 ) ●(
鄙 ) 盡 ( 一 0 四 ) 入 粱 ( 梁 ) 氏 矣 。 寡 人 許 之 已 。 」臣 以 □ 告 奉 陽 君 , 奉 陽 君 甚 兌 ( 悅 ) , 曰 : 「 王 有 ( 又) 使 周 濕 、 長 駟 重 令 ( 命 ) 挩 ( 兌 ) , 挩 ( 兌 ) 也 敬 受令 ( 命 ) 。 」 奉 陽 君 合 ( 答 ) 臣 曰 : 「 篠(
彗 ) ( 一 0 五 ) 有 私 義 ( 議 ) , 與 國 不 先 反 而 天 下 有功 ( 攻 ) 之 者 , 雖 知 不 利 , 必 據 之 。 與 國 有 先 反 者 , 雖知 不 利 , 必 怨 之 。 」 今 齊 勺(
趙 ) 燕 ( 一 0 六 ) 循 相 善 也 。 王 不 棄 與 國 而 先 取 秦 ,不 棄 篠 ( 彗 ) 而 反 ● 也 , 王 何 患 於 不 得 所 欲 。 粱 ( 梁 )氏 先 反 , 齊 勺 ( 趙 ) 功 ( 攻 ) 粱 ( 梁 ) , 齊 ( 一 0 七 )必 取 大 粱 ( 梁 ) 以 東 , 勺 ( 趙 ) 必 取 河 內 , 秦 案 不 約 而應 , 王 何 患 於 粱 ( 梁 ) 。 粱 ( 梁 ) 、 乾 ( 韓 ) 無 變 , 三晉 與 燕 為 王 功 ( 攻 ) 秦 , 以 便 王 之 功 ( 攻 ) ( 一 0 八 )宋 也 , 王 何 不 利 焉 。 今 王 棄 三 晉 而 收 秦 反 ● 也 , 是 王 破三 晉 而 復 臣 天 下 也 。 天 下 將 入 地 與 重 摯 ( 質 ) 於 秦 而 獨為 ( 一 0 九 ) 秦 臣 以 怨 王 。 臣 以 為 不 利 於 足 不 下 , 願 王之 完 三 晉 之 交 , 與 燕 也 講 亦 以 是 。 疾 以 取 止 。
        十 三
‧ 乾 ( 韓 ) ● 獻 書 於 齊 曰 : 「 秦 悔 ( 一 一 0 ) 不 聽 王 以先 事 而 後 名 。 今 秦 王 請 侍 ( 待 ) 王 以 三 四 年 。 齊 不 收 秦, 秦 焉 □ 晉 國 。 齊 秦 復 合 , 使 ● 反 ( 返 ) , 且 復 故 事 ,秦 ( 一 一 一 ) 卬 曲 盡 聽 王 。 齊 取 宋 , 請 令 楚 粱 ( 梁 ) 毋敢 有 尺 地 於 宋 , 盡 以 為 齊 。 秦 取 粱 ( 梁 ) 之 上 黨 。 乾(
韓 ) 粱 ( 梁 ) 從 , 以 功 ( 攻 ) 勺 ( 趙 ) , 秦 ( 一 一 二) 取 勺 ( 趙 ) 之 上 地 , 齊 取 河 東 。 勺 ( 趙 ) 從 , 秦 取 乾( 韓 ) 之 上 地 , 齊 取 燕 之 陽 地 。 三 晉 大 破 , 而 □ □ , 秦取 鄢 田 雲 夢 , 齊 取 東 國 下 ( 一 一 三 ) 蔡 。 使 從 親 之 國 如帶 而 □ 。 齊 秦 雖 立 百 帝 , 天 下 孰 能 禁 之 。 」
        十 四
‧ 謂 齊 王 曰 : 臣 恐 楚 王 之 勤 豎 之 死 也 。 ( 一 一 四 ) 王 不可 以 宋 故 解(
懈 ) 之 。 臣 使 蘇 厲 告 楚 王 曰 : 「 豎 之 死 也 , 非 齊 之 令( 命 ) 也 。 洫 子 之 私 也 。 殺 人 之 母 而 不 為 亓 ( 其 ) 子 禮, 豎 ( 一 一 五 ) 之 罪 固 當 死 。 宋 以 淮 北 與 齊 講 , 王 功 (攻 ) 之 , 诒 ( 擊 ) 勺 ( 趙 ) 信 。 齊 不 以 為 怨 , 反 為 王 誅勺 ( 趙 ) 信 , 以 亓 ( 其 ) 無 禮 於 王 之 邊 吏 ( 一 一 六 ) 也。 王 必 毋 以 豎 之 私 怨 , 敗 齊 之 德 。 」 前 事 願 王 之 盡 加 之於 豎 也 , 母 與 它 ( 他 ) 人 矣 , 以 安 夫 薛 公 之 心 。 王 尚 (嘗 ) 與 ( 一 一 七 ) 臣 言 甘 薛 公 以 就 事 。 臣 甚 善 之 。 今 爽也 、 強 得 也 , 皆 言 王 之 不 信 薛 公 , 薛 公 甚 懼 。 此 不 便 於事 。 非 薛 公 之 信 ( 一 一 八 ) 莫 能 合 三 晉 以 功 ( 攻 ) 秦 ,願 王 之 甘 之 也 。 臣 負 齊 燕 以 司 ( 伺 ) 薛 公 , 薛 公 必 不 敢反 王 。 薛 公 有 變 , 臣 必 絕 之 。 臣 請 終 事 ( 一 一 九 ) 而 與王 勿 計 , 願 王 之 固 為 終 事 也 。 功 ( 攻 ) 秦 之 事 成 , 三 晉之 交 完 於 齊 , 齊 事 從 橫 盡 利 。 講 而 歸 亦 利 , 圍 而 ( 一 二0 ) 勿 舍 亦 利 , 歸 息 士 民 而 復 之 , 使 如 中 山 , 亦 利 。 功(
攻 ) 秦 之 事 敗 , 三 晉 之 約 散 而 靜 ( 爭 ) 秦 , 事 卬 曲 盡害 。 是 故 臣 以 王 ( 一 二 一 ) 令 曰 : 「 薛 公 驕 ( 矯 ) 敬 (檠 ) 三 晉 , 勸 之 為 一 , 以 疾 功 ( 攻 ) 秦 , 必 破 之 。 不 然則 賓 ( 擯 ) 之 。 不 則 與 齊 共 講 , 欲 而 復 之 。 三 晉 以 王 為愛 己 ( 一 二 二 ) 忠 己 。 今 功 ( 攻 ) 秦 之 兵 方 始 合 , 王 有(
又 ) 欲 得 兵 以 功 ( 攻 ) 平 陵 , 是 害 功 ( 攻 ) 秦 也 。 天下 之 兵 皆 去 秦 而 與 齊 諍 ( 爭 ) 宋 地 , 此 亓 ( 其 ) 為 ( 一二 三 ) □ 不 難 矣 。 願 王 之 毋 以 此 畏 三 晉 也 。 獨 以 甘 楚 。楚 雖 毋 伐 宋 , 宋 必 聽 。 王 以 ( 已 ) 和 三 晉 伐 秦 , 秦 必 不敢 言 救 宋 。 □ ( 一 二 四 ) 弱 宋 服 則 王 事 鸱 ( 速 ) 夬 ( 決) 矣 。 夏 后 堅 欲 為 先 薛 公 得 平 陵 , 願 王 之 勿 聽 也 。 臣 欲王 以 平 陵 予 薛 公 , 然 而 不 欲 王 ( 一 二 五 ) 之 無 事 予 之 也。 欲 王 之 縣 陶 平 陵 於 薛 公 奉 陽 君 之 上 以 勉 之 , 終 事 然 後予 之 , 則 王 多 資 矣 。 ● 〈 御 〉 事 者 必 曰 : 三 晉 ( 一 二 六) 相 豎 ( 堅 ) 也 而 傷 秦 , 必 以 其 餘 驕 王 , 願 王 之 勿 聽 也。 三 晉 伐 秦 , 秦 未 至 ● 而 王 已 盡 宋 息 民 矣 。 臣 保 燕 ( 一二 七 ) 而 循 事 王 , 三 晉 必 無 變 。 三 晉 若 願 乎 , 王 ● ( 遂) 锁 ( 役 ) 之 。 三 晉 若 不 願 乎 , 王 收 秦 而 齊 ( 劑 ) 亓 (其 ) 後 。 三 晉 豈 敢 為 王 驕 。 若 三 晉 相 豎 ( 堅 ) 也 ( 一 二八 ) 以 功 ( 攻 ) 秦 , 案 以 負 ( 倍 ) 王 而 取 秦 , 則 臣 必 先智 ( 知 ) 之 。 王 收 燕 循 楚 而 啗 秦 以 晉 國 , 三 晉 必 破 。 是故 臣 在 事 中 , 三 晉 必 不 敢 反 。 ( 一 二 九 ) 臣 之 所 以 備 患者 百 餘 。 王 句 ( 苟 ) 為 臣 安 燕 王 之 心 而 毋 聽 傷 事 者 之 言, 請 毋 至 三 月 而 王 不 見 王 天 下 之 業 , 臣 請(
一 三 0 ) 死 。 臣 之 出 死 以 要 事 也 , 非 獨 以 為 王 也 , 亦自 為 也 。 王 以 不 謀 燕 為 臣 賜 , 臣 有 以 德 燕 王 矣 。 王 舉 霸王 之 業 而 以 臣 為 三 公 , 臣 ( 一 三 一 ) 有 以 矜 於 世 矣 。 是故 事 句 ( 苟 ) 成 , 臣 雖 死 不 丑 。 」
        十 五
‧ ● ( 華 ) 軍 , 秦 戰 勝 魏 , 走 孟 卯 , 攻 大 粱 ( 梁 ) 。 須賈 說 穰 侯 曰 : 「 臣 聞 魏 長 ( 一 三 二 ) 吏 胃 ( 謂 ) 魏 王 曰: 『 初 時 者 , 惠 王 伐 趙 , 戰 勝 三 粱 ( 梁 ) , 拔 邯 鄲 , 趙氏 不 割 而 邯 鄲 復 歸 。 齊 人 攻 燕 , 拔 故 國 , 殺 子 之 , ( 一三 三 ) 燕 人 不 割 而 故 國 復 反 。 燕 趙 之 所 以 國 大 兵 強 而 地兼 諸 侯 者 , 以 亓 ( 其 ) 能 忍 難 而 重 出 地 也 。 宋 中 山 數 伐( 一 三 四 ) 數 割 , 而 國 隋 ( 隨 ) 以 亡 。 臣 以 為 燕 趙 可 法而 宋 中 山 可 毋 為 也 。 秦 貪 戾 之 國 也 而 無 親 , 蠶 食 魏 氏 ,盡 晉 ( 一 三 五 ) 國 , 勝 暴 子 , 割 八 縣 , 地 未 畢 入 而 兵 復出 矣 。 夫 秦 何 厭 之 有 ● ( 哉 ) 。 今 有 ( 又 ) 走 孟 卯 , 入北 宅 , 此 非 敢 ( 一 三 六 ) 粱 ( 梁 ) 也 , 且 劫 王 以 多 割 ,王 必 勿 聽 也 。 今 王 循 楚 趙 而 講 , 楚 趙 怒 而 與 王 爭 秦 , 秦必 受 之 。 秦 挾 楚 趙 ( 一 三 七 ) 之 兵 以 復 攻 , 則 國 求 毋 亡, 不 可 得 已 。 願 王 之 必 毋 講 也 。 王 若 欲 講 , 必 小 ( 少 )割 而 有 質 , 不 然 必 欺 。 』 此 臣 ( 一 三 八 ) 之 所 聞 於 魏 也, 願 君 之 以 氏 ( 是 ) 慮 事 也 。 《 周 書 》 曰 : 『 唯 命 不 為常 』 , 此 言 幸 之 不 可 數 也 。 夫 戰 勝 暴 子 , 割 八 縣 之 ( 一三 九 ) 地 , 此 非 兵 力 之 請(
精 ) 也 , 非 計 慮 之 攻 ( 工 ) 也 , 夫 天 幸 為 多 。 今 有 (又 ) 走 孟 卯 , 入 北 宅 , 以 攻 大 粱 ( 梁 ) , 是 以 天 幸 自 為常 也 。 ( 一 四 0 ) 知 ( 智 ) 者 不 然 。 臣 聞 魏 氏 悉 亓 ( 其) 百 縣 勝 甲 以 上 , 以 戎 ( 戍 ) 大 粱 ( 梁 ) , 臣 以 為 不 下卅 萬 。 以 卅 萬 之 眾 , 守 七 仞 之 城 , 臣 以 為 湯 武 ( 一 四 一) 復 生 , 弗 易 攻 也 。 夫 輕 信 楚 趙 之 兵 , 陵 七 刃 之 城 , 犯卅 萬 之 眾 而 必 舉 之 , 臣 以 為 自 天 地 始 分 , 以 至 於 今 ( 一四 二 ) 未 之 嘗 有 也 。 攻 而 弗 拔 , 秦 兵 必 罷 ( 疲 ) , 陶 必亡 , 則 前 功 有 必 棄 矣 。 今 魏 方 疑 , 可 以 小(
少 ) 割 而 收 也 。 願 君 ( 一 四 三 ) 遝 ( 逮 ) 楚 趙 之 兵 未至 於 粱 ( 梁 ) 也 , 亟 以 小 ( 少 ) 割 收 魏 , 魏 方 疑 而 得 以小 ( 少 ) 割 為 和 , 必 欲 之 , 則 君 得 所 欲 矣 。 楚 趙 ( 一 四四 ) 怒 於 魏 之 先 己 也 , 必 爭 事 秦 , 從 已 散 而 君 後 擇 焉 。且 君 之 得 地 也 , 豈 必 以 兵 ● ( 哉 ) 。 □ 晉 國 也 , 秦 兵 不功 ( 攻 ) ( 一 四 五 ) 而 魏 效 降 ( 絳 ) , 安 邑 , 有 ( 又 )為 陶 啟 兩 , 幾 盡 故 宋 , 而 ● ( 衛 ) 效 ● 尤 。 秦 兵 笱 ( 苟) 全 而 君 制 之 , 何 索 而 不 得 , 奚 為 〔 而 ( 一 四 六 ) 不 可〕 。 願 君 之 孰 ( 熟 ) 慮 之 而 毋 行 危 也 。 」 君 曰 : 「 善 」, 乃 罷 粱 ( 梁 ) 圍 。 ‧ 五 百 七 十 。
        十 六
‧ 謂 魏 王 曰 : 秦 與 戎 翟 同 俗 , 有 □ □ ( 一 四 七 ) 〔 之 〕心 , 貪 戾 好 利 , 無 親 , 不 試 ( 識 ) 禮 義 德 行 。 笱 ( 苟 )有 利 焉 , 不 顧 親 戚 弟 兄 , 若 禽 守 ( 獸 ) 耳 。 此 天 下 之 所試 ( 識 ) 也 。 非 □ □ ( 一 四 八 ) 厚 積 德 也 。 故 大 ( 太 )后 母 也 , 而 以 憂 死 。 穰 侯 咎 ( 舅 ) 也 , 功 莫 多 焉 , 而 諒( 竟 ) 逐 之 。 兩 弟 無 罪 而 再 挩 ( 奪 ) 之 國 。 此 於 〔 親 〕( 一 四 九 ) 戚 若 此 而 兄 ( 況 ) 仇 讎 之 國 乎 。 今 王 與 秦 共伐 韓 而 近 秦 患 , 臣 甚 惑 之 。 而 王 弗 試 ( 識 ) , 則 不 明 。群 臣 莫 以 囗 ( 一 五 0 ) 則 不 忠 。 今 韓 氏 以 一 女 子 奉 一 弱主 , 內 有 大 ● ( 亂 ) , 外 支 秦 魏 之 兵 , 王 以 為 不 亡 乎 。韓 亡 , 秦 有 「 鄭 」 ( 一 五 一 ) 地 , 與 大 粱 ( 梁 ) 僯 ( 鄰) , 王 以 為 安 乎 。 王 欲 得 故 地 而 今 負 強 秦 之 禍 , 王 以 為利 乎 。 秦 非 無 事 之 國 也 , 韓 亡 之 後 ( 一 五 二 ) 必 將 更 事, 更 事 必 就 易 與 利 , 就 易 與 利 , 必 不 伐 楚 與 趙 矣 。 是 何也 , 夫 〔 越 山 與 河 , 絕 〕 韓 上 黨 而 攻 強 趙 , ( 一 五 三 )氏 ( 是 ) 復 閼 與 之 事 也 , 秦 必 弗 為 也 。 若 道 河 內 , 倍 鄴、 朝 歌 , 絕 漳 、 鋪 ( 滏 ) 約 缺 五 六 字 邯鄲 之 鄗 ( 郊 ) , 氏 ( 是 ) 知 伯 之 ( 一 五 四 ) 過 ( 禍 ) 也, 秦 有 ( 又 ) 不 敢 。 伐 楚 , 道 涉 谷 , 行 三 千 里 而 攻 冥 ●(
阨 ) 之 塞 , 所 行 甚 遠 , 所 攻 甚 難 , 秦 有 ( 又 ) 弗 為 也。 若 道 河 ( 一 五 五 ) 外 , 倍 大 粱 ( 梁 ) , 右 蔡 、 召 , 與楚 兵 夬 ( 決 ) 於 陳 鄗 ( 郊 ) , 秦 有 ( 又 ) 不 敢 。 故 曰 :秦 必 不 伐 楚 與 趙 矣 。 有 ( 又 ) 不 攻 燕 與 齊 矣 。 韓 亡 之 後, ( 一 五 六 ) 兵 出 之 日 , 非 魏 無 攻 已 。 秦 固 有 壞 ( 懷 )、 茅 、 刑 ( 邢 ) 丘 , 城 垝 津 以 臨 河 內 , 河 內 共 墓 必 危 。有 鄭 地 , 得 垣 ● ( 雍 ) , 決 熒 澤 , 大 粱 ( 梁 ) ( 一 五 七) 必 亡 。 王 之 使 者 大 過 而 惡 安 陵 是 ( 氏 ) 於 秦 , 秦 之 欲許 久 矣 。 秦 有 葉 、 昆 陽 , 與 舞 陽 鄰 , 聽 使 者 之 惡 , 隨 (墮 ) 安 陵 是 ( 氏 ) 而 亡 ( 一 五 八 ) 之 。 繚 舞 陽 之 北 以 東臨 許 , 南 國 必 危 。 國 先 害 已 。 夫 增 ( 憎 ) 韓 , 不 愛 安 陵氏 , 可 也 。 夫 不 患 秦 , 不 愛 南 國 , 非 也 。 異 日 者 , 秦 (一 五 九 ) 在 河 西 , 晉 國 去 粱(
梁 ) 千 里 , 有 河 山 以 闌 之 , 有 周 韓 而 間 之 。 從 林 軍 以至 於 今 , 秦 七 攻 魏 , 五 人 囿 中 , 櫋 ( 邊 ) 城 盡 拔 , 支 臺( 一 六 0 ) 隨 ( 墮 ) , 垂 都 然 ( 燃 ) , 林 木 伐 , 麋 鹿 盡, 而 國 續 以 圍 。 有 ( 又 ) 長 毆 ( 驅 ) 粱 ( 梁 ) 北 , 東 至虖 ( 乎 ) 陶 衛 之 〔 郊 , 北 至 乎 〕 監 。 所 亡 秦 者 , 山 南 、山 北 、 河 ( 一 六 一 ) 外 、 河 內 , 大 縣 數 十 , 名 都 數 百 。秦 乃 在 河 西 , 晉 國 去 粱 ( 梁 ) 千 里 而 過 ( 禍 ) 若 是 矣 。〔 又 況 於 使 〕 秦 無 韓 , 有 鄭 地 , 無 〔 河 〕 ( 一 六 二 ) 山而 闌 之 , 無 周 韓 而 間 之 , 去 粱 ( 梁 ) 百 里 , 〔 禍 〕 必 百此 矣 。 異 日 者 , 從 〔 縱 〕 之 不 〔 成 〕 也 , 〔 楚 〕 魏 疑 而韓 不 〔 可 得 也 〕 。 ( 一 六 三 ) 今 韓 受 兵 三 年 , 秦 撓 以 講, 識 亡 不 聽 。 投 質 於 趙 , 請 為 天 〔 下 雁 〕 行 頓 〔 刃 〕 , □ □ □ 疾 □ 。 〔 皆 〕 識 秦 □ □ 〔 無 〕 ( 一 六 四 ) 躬 ( 窮) 也 , 非 盡 亡 天 下 之 兵 而 臣 海 內 , 必 不 休 。 是 故 臣 願 以從 事 王 , 王 □ □ □ □ □ ● 韓 之 質 , 以 存 韓 而 ( 一 六 五 )求 故 地 , 韓 必 效 之 。 此 士 民 不 勞 而 故 地 盡 反 矣 。 亓 ( 其) 功 多 於 與 秦 共 伐 韓 , 〔 而 〕 必 無 與 強 秦 粼 ( 鄰 ) 之 禍。 ( 一 六 六 ) 夫 存 韓 安 魏 而 利 天 下 , 此 亦 王 之 大 時 已 。通 韓 上 黨 於 共 寧 , 使 道 安 成 之 □ , 出 入 賦 之 , 是 魏 重 質( 一 六 七 ) 韓 以 亓 ( 其 ) 上 黨 也 。 合 有 亓 ( 其 ) 賦 , 足以 富 國 , 韓 必 德 魏 、 重 魏 、 畏 魏 , 韓 必 不 敢 反 魏 , 是 韓, 魏 之 縣 也 。 魏 ( 一 六 八 ) 得 韓 以 為 縣 , 以 ● ( 衛 ) 大粱 ( 梁 ) , 河 北 必 安 矣 。 今 不 存 韓 , 貳 ( 二 ) 周 安 陵 必貤 ( 弛 ) , 楚 趙 大 破 , 燕 齊 甚 卑 , 天 下 西 舟 而 馳 ( 一 六九 ) 秦 , 而 入 朝 為 臣 不 久 矣 。 ‧ 八 百 五 十 八
        十 七
‧ 胃 ( 謂 ) 起 賈 曰 : 私 心 以 公 為 為 天 下 伐 齊 , 共 約 而 不同 慮 。 齊 秦 相 伐 , ( 一 一 0 ) 利 在 晉 國 。 齊 晉 相 伐 , 重在 秦 。 是 以 晉 國 之 慮 奉 秦 , 以 重 虞 秦 。 破 齊 , 秦 不 妒 得, 晉 之 上 也 。 秦 食 ( 一 七 一 ) 晉 以 齊 , 齊 毀 , 晉 敝 , 餘齊 不 足 以 為 晉 國 主 矣 。 晉 國 不 敢 倍 秦 伐 齊 , 有 ( 又 ) 不敢 倍 秦 收 齊 , 秦 兩 縣 ( 懸 ) 齊 晉 ( 一 七 二 ) 以 持 大 重 ,秦 之 上 也 。 是 以 秦 晉 皆 ● ( 策 ) 若 計 以 相 笥 ( 伺 ) 也 。古 之 為 利 者 養 人 □ □ 立 重 , 立 重 者 畜 人 以 ( 一 七 三 ) 利。 重 立 而 為 利 者 卑 , 利 成 而 立 重 者 輕 。 故 古 之 人 患 利 、重 之 自 奪 □ □ □ 唯 賢 者 能 以 重 □ , 察 ( 一 七 四 ) 於 見 反, 故 能 制 天 下 。 願 御 史 之 孰 ( 熟 ) 慮 之 也 。 且 使 燕 盡 陽地 , 以 河 為 竟 ( 境 ) , 燕 齊 毋 □ 難 矣 。 以 燕 王 之 賢 , (一 七 五 ) 伐 齊 , 足 以 ● ( 刷 ) 先 王 之 餌 ( 恥 ) , 利 擅 河山 之 間 , 埶 ( 勢 ) 無 齊 患 , 交 以 趙 為 死 友 , 地 不 與 秦 攘( 壤 ) 介 ( 界 ) , 燕 畢 □ □ ( 一 七 六 ) 之 事 , 難 聽 尊 矣。 趙 取 濟 西 , 以 方 河 東 , 燕 、 趙 共 相 , 二 國 為 一 , 兵 全以 臨 齊 , 則 秦 不 能 與 燕 、 趙 爭 □ □ □ ( 一 七 七 ) □ 亡 宋, 得 南 陽 , 傷 於 魯 , 北 地 歸 於 燕 , 濟 西 破 於 趙 , 餘 齊 弱於 晉 國 矣 。 為 齊 計 者 不 逾 強 □ □ □ □ ( 一 七 八 ) □ 秦 □ □ 不 合 , 莫 尊 秦 矣 。 魏 亡 晉 國 ● ( 猶 ) 重 秦 也 。 與 之 攻齊 , 攻 齊 已 , 魏 為 □ 國 重 楚 為 □ □ □ □ , ( 一 七 九 ) 重不 在 粱 ( 梁 ) 西 矣 。 一 死 生 於 趙 , 毀 齊 , 不 敢 怨 魏 , 魏, 公 之 魏 已 。 楚 割 淮 北 , 以 為 下 蔡 啟 □ , 得 ( 一 八 0 )雖 近 越 , 實 必 利 郢 。 天 下 且 功 ( 攻 ) 齊 , 且 屬 從 , 為 傳棼 ( 焚 ) 之 約 。 終 齊 事 , 備 患 於 秦 , □ ( 一 八 一 ) 是 秦重 攻 齊 也 , 國 必 慮 。 意 齊 毀 未 當 於 秦 心 也 。 盧 ( 慮 ) 齊( 劑 ) 齊 而 □ 事 於 □ □ □ 與 天 下 交 長 , 秦 無 ( 一 八 二 )過 ( 禍 ) 矣 。 天 下 齊 ( 劑 ) 齊 不 侍 ( 待 ) 夏 , 近 慮 周 ,周 必 半 歲 , 上 黨 寧 陽 非 一 舉 之 事 也 。 然 則 韓 □ 一 年 有 餘矣 。 天 下 休 ( 一 八 三 ) , 秦 兵 適 敝 , 秦 有 慮 矣 。 非 是 猶不 倍 齊 也 , 畏 齊 大 ( 太 ) 甚 也 。 公 孫 鞅 之 欺 魏 卬 也 , 公孫 鞅 之 罪 也 。 身 在 ( 一 八 四 ) 於 秦 , 請 以 其 母 質 , 襄 疵弗 受 也 。 魏 至 今 然 者 , 襄 子 之 過 也 。 今 事 來 矣 , 此 齊 之以 母 質 之 時 也 , 而 武 ( 一 八 五 ) 安 君 之 棄 禍 存 身 之 夬 (訣 ) 也 。 ‧ 五 百 六 十 三
        十 八
‧ 趙 大 ( 太 ) 后 規 用 事 。 秦 急 攻 之 , 求 救 於 齊 , 齊 曰 :必 〔 以 〕 大(
太 ) 后 ( 一 八 六 ) 少 子 長 安 君 來 質 , 兵 乃 出 。 大 ( 太) 后 不 肯 , 大 臣 強 之 。 大 ( 太 ) 后 明 胃 ( 謂 ) 左 右 曰 :「 有 復 言 令 長 安 君 質 者 , 老 婦 ( 一 八 七 ) 必 唾 亓 ( 其 )面 。 」 左 師 觸 龍 言 , 願 見 。 大 ( 太 ) 后 盛 氣 而 胥 之 。 入而 徐 趨 , 至 而 自 〔 謝 〕 曰 : 「 老 臣 病 足 , 曾 不 能 疾 走 。(
一 八 八 ) 不 得 見 久 矣 。 竊 自 □ 老 輿 ( 與 ) , 恐 玉 ● (體 ) 之 有 所 ●(
] ) 也 , 故 願 望 見 大 ( 太 ) 后 。 」 曰 : 「 老 婦 持 ( 恃) 連 ( 輦 ) 而 ● ( 還 ) 。 」 曰 : 「 食 ● ( 飲 ) 得 ( 一 八九 ) 毋 衰 乎 ? 」 曰 : 「 侍 ( 恃 ) 鬻 鬻 ( 粥 ) 耳 。 」 曰 :「 老 臣 間 者 殊 不 欲 食 , 乃 自 強 步 , 日 三 四 里 , 少 益 耆 (嗜 ) 食 , ● 於 身 。 」 曰 : 「 老 婦 不 ( 一 九 0 ) 能 。 」 大(
太 ) 后 之 色 少 解 。 左 師 觸 龍 曰 : 「 老 臣 賤 息 □ □ , ● ( 最 ) 少 , 不 宵 ( 肖 ) , 而 衰 竊 愛 憐 之 。 願 令 得 補 黑 衣之 數 , ( 一 九 一 ) 以 ● 〈 衛 〉 王 宮 。 昧 死 以 聞 。 」 大 (太 ) 后 曰 : 「 敬 若 ( 諾 ) 。 年 幾 何 矣 ? 」 曰 : 「 十 五 歲矣 。 雖 少 , 願 及 未 寘 ( 填 ) ● ( 壑 ) 谷 而 託 之 。 」 曰 :「
丈 夫 ( 一 九 二 ) 亦 愛 憐 少 子 乎 ? 」 曰 : 「 甚 於 婦 人 。」 曰 : 「 婦 人 異 甚 。 」 曰 : 「 老 臣 竊 以 為 媼 之 愛 燕 后 賢長 安 君 。 」 曰 : 「 君 過 矣 。(
一 九 三 ) 不 若 長 安 君 甚 。 」 左 師 觸 龍 曰 : 「 父 母 愛 子則 為 之 計 深 遠 。 媼 之 送 燕 后 也 , 攀 亓 ( 其 ) ● ( 踵 ) 為之 泣 , 念 亓 ( 其 ) 遠 ( 一 九 四 ) 也 。 亦 哀 矣 。 已 行 , 非弗 思 也 。 祭 祀 則 祝 之 曰 : 必 不 使 反 。 剴 ( 豈 ) 非 計 長 久子 孫 相 繼 為 王 也 ● ( 哉 ) 。 」 大 ( 太 ) 后 曰 : ( 一 九 五) 「 然 。 」 左 師 觸 龍 曰 : 「 今 三 世 以 前 , 至 於 趙 之 為 趙, 趙 主 之 子 侯 者 , 亓 ( 其 ) 繼 有 在 者 乎 ? 」 曰 : 「 無 有。 」 曰 : 「 微 獨 趙 , 諸 侯 有(
一 九 六 ) 在 者 乎 ? 」 曰 : 「 老 婦 弗 聞 。 」 曰 : 「 此 亓( 其 ) 近 者 , 禍 及 亓 ( 其 ) 身 , 遠 者 及 亓 ( 其 ) 孫 。 剴( 豈 ) 人 主 之 子 侯 則 必 不 善 ● ( 哉 ) , 位 尊 而 無 功 , 奉( 一 九 七 ) 厚 而 無 勞 , 而 挾 重 器 多 也 。 今 媼 尊 長 安 之 位, 而 封 之 膏 腴 之 地 , 多 予 之 重 器 , 而 不 汲 ( 及 ) 今 令 有功 於 國 ( 一 九 八 ) , 山 陵 堋 ( 崩 ) , 長 安 君 何 以 自 託 於趙 ? 老 臣 以 媼 為 長 安 君 計 之 短 也 。 故 以 為 亓 ( 其 ) 愛 也不 若 燕 后 。 」 大 ( 太 ) 后 曰 : 「 若 ( 諾 ) 。 次 ( 恣 ) (一 九 九 ) 君 之 所 使 之 。 」 於 氏 ( 是 ) 為 長 安 君 約 車 百 乘, 質 於 齊 , 兵 乃 出 。 子 義 聞 之 曰 : 「 人 主 子 也 , 骨 肉 之親 也 , ● ( 猶 ) 不 能 持 無 ( 二 0 0 ) 功 之 尊 , 不 勞 之 奉, 而 守 金 玉 之 重 也 。 然 兄 ( 況 ) 人 臣 乎 。 」 ‧ 五 百 六 十九
        十 九
‧ 胃 ( 謂 ) 穰 侯 : 「 秦 封 君 以 陶 , 假 君 天 下 數 ( 二 0 一) 年 矣 。 攻 齊 之 事 成 , 陶 為 萬 乘 長 , 小 國 ● ( 率 ) 以 朝, 天 下 必 聽 , 五 伯 之 事 也 。 攻 齊 不 成 , 陶 為 廉 監 而 莫 〔之 〕 ( 二 0 二 ) 據 。 故 攻 齊 之 於 陶 也 , 存 亡 之 幾 也 。 君欲 成 之 , 侯 不 使 人 胃 ( 謂 ) 燕 相 國 曰 : 『 聖 人 不 能 為 時, 時 至 亦 弗 失 也 。 舜 ( 二 0 三 ) 雖 賢 , 非 適 禺 ( 遇 ) 堯, 不 王 也 。 湯 武 雖 賢 , 不 當 桀 紂 , 不 王 天 下 。 三 王 者 皆賢 矣 , 不 曹 ( 遭 ) 時 不 王 。 今 天 下 攻 齊 , ( 二 0 四 ) 此君 之 大 時 也 。 因 天 下 之 力 , 伐 讎 國 之 齊 , 報 惠 王 之 ● (恥 ) , 成 昭 襄 王 之 功 , 除 萬 世 之 害 , 此 燕 之 利 也 , 而(
二 0 五 ) 君 之 大 名 也 。 詩 曰 , 樹 德 者 莫 如 茲 ( 滋 ) ,除 怨 者 莫 如 盡 。 吳 不 亡 越 , 越 故 亡 吳 。 齊 不 亡 燕 , 燕 故亡 齊 。 吳 亡 於 越 , 齊 亡 ( 二 六 六 ) 於 燕 , 餘 ( 除 ) 疾 不盡 也 。 非 以 此 時 也 成 君 之 功 , 除 萬 世 之 害 , 秦 有 它 ( 他) 事 而 從 齊 , 齊 趙 親 , 其 讎 君 必 深 矣 。 挾 ( 二 0 七 ) 君之 讎 , 以 於 燕 , 後 雖 悔 之 , 不 可 得 矣 。 君 悉 燕 兵 而 疾 贊之 , 天 下 之 從 於 君 也 , 如 報 父 子 之 仇 。 誠 為 粼 ( 鄰 ) ,世 世 ( 二 0 八 ) 無 患 。 願 君 之 剸 ( 專 ) 志 於 攻 齊 而 無 有它 ( 他 ) 慮 也 。 」 』 ‧ 三 百

    ‧ 大 凡 二 千 八 百 七 十
        二 十
‧ 胃 ( 謂 ) 燕 王 曰 : 「 列 在 萬 乘 , 奇 ( 寄 ) 質 ( 二 0 九) 於 齊 , 名 卑 而 權 輕 。 奉 萬 乘 助 齊 伐 宋 , 民 勞 而 實 費 。夫 以 宋 加 之 淮 北 , 強 萬 乘 之 國 也 , 而 齊 ( 二 一 0 ) 兼 之, 是 益 齊 也 。 九 夷 方 一 百 里 , 加 以 魯 衛 , 強 萬 乘 之 國 也, 而 齊 兼 之 , 是 益 二 齊 也 。 夫 一 齊 之 強 , ( 二 一 一 ) 燕猶 弗 能 支 。 今 以 三 齊 臨 燕 , 亓 ( 其 ) 過 ( 禍 ) 必 大 。 雖然 , 夫 知 ( 智 ) 者 之 〔 舉 〕 事 , 因 過 ( 禍 ) 〔 而 為 〕 福, 轉 敗 而 為 功 。 齊 紫 敗 ( 二 一 二 ) 素 也 , 賈 十 倍 。 句 淺棲 會 稽 , 亓 ( 其 ) 後 殘 吳 , 霸 天 下 。 此 皆 因 過 ( 禍 ) 為福 , 轉 敗 而 為 功 。 今 王 若 欲 因 過 ( 禍 ) 而 為 福 , ( 二 一三 ) 轉 敗 而 為 功 , 則 莫 若 招 ( 遙 ) 霸 齊 而 尊 之 , 使 明 (盟 ) 周 室 而 棼 ( 焚 ) 秦 符 , 曰 : 『 大 ( 太 ) 上 破 秦 , 亓( 其 ) 次 必 長 毖 之 。 』 秦 囗 毖 ( 二 一 四 ) 以 侍 ( 待 ) 破, 秦 王 必 患 之 。 秦 五 世 伐 諸 侯 , 今 為 齊 下 。 秦 王 之 心 苟得 窮 齊 , 不 難 以 國 壹 棲 ( 接 ) 。 然 則 王 何 ( 二 一 五 ) 不使 辯 士 以 若 說 說 秦 王 曰 : 『 燕 趙 破 宋 , 肥 齊 , 尊 之 , 為之 下 者 , 燕 趙 非 利 之 也 。 燕 趙 弗 利 而 埶 ( 勢 ) 為 者 , 以不 ( 二 一 六 ) 信 秦 王 也 。 然 則 王 何 不 使 可 信 者 , 棲 ( 接) 收 燕 趙 , 如 經 ( 涇 ) 陽 君 , 如 高 陵 君 , 先 於 燕 趙 , 曰, 秦 有 變 。 ( 二 一 七 ) 因 以 為 質 , 則 燕 趙 信 秦 。 秦 為 西帝 , 燕 為 北 帝 , 趙 為 中 帝 , 立 三 帝 以 令 於 天 下 。 韓 魏 不聽 則 秦 伐 ,(
二 一 八 ) 齊 不 聽 則 燕 趙 伐 , 天 下 孰 敢 不 聽 ? 天 下 服 聽, 因 ● ( 驅 ) 韓 魏 以 伐 齊 , 曰 , 必 反 宋 , 歸 楚 淮 北 。 反宋 、 歸 楚 淮 北 , 燕 趙 ( 二 一 九 ) 之 所 利 也 。 并 立 三 王 ,燕 趙 之 所 願 也 。 夫 實 得 所 利 , 尊 得 所 願 , 燕 趙 之 棄 齊 說( 脫 ) 沙 ( 屣 ) 也 。 今 不 收 燕 趙 , 齊 伯 ( 二 二 0 ) 必 成。 諸 侯 贊 齊 而 王 弗 從 , 是 國 伐 也 。 諸 侯 伐 齊 而 王 從 之 ,是 名 卑 也 。 今 收 燕 趙 , 國 安 、 名 尊 , 不 收 燕 ( 二 二 一 )趙 , 國 危 而 名 卑 。 夫 去 尊 安 , 取 卑 危 , 知 ( 智 ) 者 弗 為。 』 秦 王 聞 若 說 必 如 ● ( 刺 ) 心 。 然 則 〔 王 〕 何 不 使 辯士 以 如 說 〔 說 〕 ( 二 二 二 ) 秦 , 秦 必 取 , 齊 必 伐 矣 , 夫取 秦 上 交 也 , 伐 齊 正 利 也 , 尊 上 交 , 務 正 利 , 聖 王 之 事也 。 」
        二 十 一
‧ 獻 書 趙 王 : 臣 聞 ( 二 二 三 ) 〔 甘 〕 洛 ( 露 ) 降 , 時 雨至 , 禾 谷 泟(
豐 ) 盈 , 眾 人 喜 之 , 賢 君 惡 之 。 今 足 下 功 力 非 數 加 於秦 也 , 怨 竺 ( 毒 ) 積 怒 , 非 深 於 齊 , 下 吏 ( 二 二 四 ) 皆以 秦 為 憂 趙 而 曾 ( 憎 ) 齊 。 臣 竊 以 事 觀 之 , 秦 幾 ( 豈 )憂 趙 而 曾 ( 憎 ) 齊 ● ( 哉 ) , 欲 以 亡 韓 呻(
吞 ) 兩 周 , 故 以 齊 餌 天 下 。 ( 二 二 五 ) 恐 事 之 不 誠 (成 ) , 故 出 兵 以 割 革 趙 魏 。 恐 天 下 之 疑 己 , 故 出 摯 ( 質) 以 為 信 。 聲 德 與 國 , 實 伐 鄭 韓 。 囗 ( 二 二 六 ) 以 秦 之計 , 必 出 於 此 。 且 說 士 之 計 , 皆 曰 韓 亡 參(
三 ) 川 , 魏 亡 晉 國 , 市 朝 未 罷 , 過 ( 禍 ) 及 於 趙 。 且物 固 〔 有 事 〕(
二 二 七 ) 異 而 患 同 者 。 昔 者 楚 久 伐 , 中 山 亡 。 今 燕 盡齊 之 河 南 , 距 莎 ( 沙 ) 丘 巨 鹿 之 囿 三 百 里 , 距 麋 關 北 至於 囗 囗 ( 二 二 八 ) 者 千 五 百 里 。 秦 盡 韓 魏 之 上 黨 則 地 與王 布 屬 壤 芥 ( 界 ) 者 七 百 里 。 秦 以 強 弩 坐 羊 腸 之 道 則 地去 ( 二 二 九 ) 邯 鄲 百 廿 里 , 秦 以 三 軍 功 ( 攻 ) 王 之 上 常(
黨 ) 而 包 其 北 , 則 注 之 西 非 王 之 有 也 。 今 增 注 ● 恆 山而 守 三 百 里 ( 二 三 0 ) 過 〈 通 〉 燕 陽 曲 逆 , 此 代 馬 胡 狗( 駒 ) 不 東 , 綸 ( 崙 ) 山 之 玉 不 出 , 此 三 葆 ( 寶 ) 者 或非 王 之 有 也 。 今 從 強 秦 久 伐 ( 二 三 一 ) 齊 , 臣 恐 亓 ( 其) 過 ( 禍 ) 出 於 此 也 。 且 五 國 之 主 嘗 合 衡 謀 伐 趙 , 疏 分趙 壤 , 箸 之 ● ( 盤 ) 竽 ( 盂 ) , 屬 之 祀 晋 , 五 國 之 兵 (二 三 二 ) , 兵 出 有 日 矣 。 齊 乃 西 師 , 以 碌 ( 禁 ) 強 秦 ,史 ( 使 ) 秦 廢 令 疏 服 而 聽 , 反 溫 、 軹 、 高 平 於 魏 , 反 王、 公 符 逾 於 趙 , 此 ( 二 三 三 ) 天 下 所 明 知 也 。 夫 齊 之 事趙 , 宜 正 為 上 交 , 乃 以 柢 ( 抵 ) 罪 取 伐 , 臣 恐 後 事 王 者不 敢 自 必 也 。 今 王 收 ( 二 三 四 ) 齊 , 天 下 必 以 王 為 義 矣, 齊 ● ( 保 ) 社 稷 事 王 , 天 下 必 重 王 。 然 則 齊 義 , 王 以天 下 就 之 。 齊 逆 , 王 以 天 下 □ ( 二 三 五 ) 之 , 是 一 世 之命 制 於 王 也 。 臣 願 王 與 下 吏 羊 ( 詳 ) 計 某 言 而 竺 ( 篤 )慮 之 也 。
        二 十 二
‧ 齊 宋 攻 魏 , 楚 回 ( 圍 ) 翁 ( 雍 ) 是 ( 氏 ) , 秦 敗 屈 (二 三 六 ) 丐 。 胃 ( 謂 ) 陳 軫 曰 : 「 願 有 謁 於 公 , 其 為 事甚 完 , 便 楚 利 公 , 成 則 為 福 , 不 成 則 為 福 。 今 者 秦 立 於( 二 三 七 ) 門 , 客 有 言 曰 : 『 魏 王 胃 ( 謂 ) 韓 倗 、 張 義( 儀 ) : 煮 棘 ( 棗 ) 將 榆 ( 逾 ) , 齊 兵 有 ( 又 ) 進 , 子來 救 〔 寡 〕 人 可 也 , 不 救 寡 人 , 寡 人 弗 ( 二 三 八 ) 能 枝( 支 ) 。 』 槫 ( 轉 ) 辭 也 。 秦 韓 之 兵 毋 東 , 旬 餘 , 魏 是( 氏 ) 槫 ( 轉 ) , 韓 是 ( 氏 ) 從 , 秦 逐 張 義 ( 儀 ) , 交臂 而 事 楚 , 此 公 事 成 也 。 」 ( 二 三 九 ) 陳 軫 曰 : 「 若 何史 ( 使 ) 毋 東 ? 」 合 ( 答 ) 曰 : 「 韓 傰 之 救 魏 之 辭 , 必不 胃 ( 謂 ) 鄭 王 曰 : 『 傰 以 為 魏 。 』 必 將 曰 : 『 傰 將 槫( 摶 ) 三 國(
二 四 0 ) 之 兵 , 乘 屈 丐 之 敝 , 南 割 於 楚 , 故 地 必 盡 。』 張 義 ( 儀 ) 之 救 魏 之 辭 , 必 〔 不 〕 胃 ( 謂 ) 秦 王 曰 :『 義 ( 儀 ) 以 為 魏 。 』 〔 必 將 〕 ( 二 四 一 ) 曰 : 『 義 (儀 ) 且 以 韓 秦 之 兵 , 東 巨 ( 拒 ) 齊 宋 , 義(
儀 ) 〔 將 〕 槫 ( 摶 ) 三 國 之 兵 , 乘 屈 丐 之 敝 , 〔 南 割於 〕 楚 , 名 存 亡 〔 國 〕 , □ □ ( 二 四 二 ) □ □ 而 歸 , 此王 業 也 。 』 公 令 楚 〔 王 與 韓 氏 地 , 使 〕 秦 制 和 。 胃 ( 謂) 秦 曰 缺 七 字 施 三 ( 二 四 三 ) □ 〔 韓 〕 是(
氏 ) 之 兵 不 用 而 得 地 〔 於 楚 〕 缺 二十 餘 字 ( 二 四 四 ) □ 魏 , 魏 是 ( 氏 ) 不 敢 不 聽 。 韓欲 地 而 兵 案 聲 〔 威 發 〕 於 魏 , 魏 是 ( 氏 ) 缺八 九 字 魏 氏 〔 轉 〕 , ( 二 四 五 ) 秦 韓 爭 事 齊 , 楚 王欲 毋 予 地 , 公 令 秦 韓 之 兵 不 〔 用 而 得 地 , 有 一 大 〕 德 。秦 韓 之 ( 二 四 六 ) 王 劫 於 韓 傰 、 張 義 ( 儀 ) 而 東 兵 以 服魏 , 公 常 操 □ □ □ 責 於 秦 缺 四 五 字 公 □ □ 〔 張 〕 ( 二 四 七 ) 義 ( 儀 ) 多 資 矣 。 」
        二 十 三
‧ 胃 ( 謂 ) 春 申 君 曰 : 「 臣 聞 之 , 於 安 思 危 , 危 則 慮 安。 今 楚 王 之 春 秋 高 矣 。 □ □ □ ( 二 四 八 ) 地 不 可 不 蚤 定。 為 君 慮 封 , 莫 若 遠 楚 。 秦 孝 王 死 , 公 孫 鞅 殺 。 惠 王 死, 襄 子 殺 。 公 孫 ( 二 四 九 ) 央 ( 鞅 ) 功 臣 也 , 襄 子 親 因( 姻 ) 也 , 皆 不 免 , 封 近 故 也 。 太 公 望 封 齊 , 召 公 奭 封於 燕 , 欲 遠 王 室 ( 二 五 0 ) 也 。 今 燕 之 罪 大 , 趙 之 怒 深, 君 不 如 北 兵 以 德 趙 , 淺 ( 踐 ) ● ( 亂 ) 燕 國 , 以 定 身封 , 此 百 世 一 時 也 。 」 「 所 ( 二 五 一 ) 道 攻 燕 , 非 齊 則魏 , 齊 魏 新 惡 楚 , 唯 ( 雖 ) 欲 攻 燕 , 將 何 道 ● ( 哉 ) ?」 對 曰 : 「 請 令 魏 王 可 。 」 君 曰 ( 二 五 二 ) : 「 何 ? 」曰 : 「 臣 至 魏 , 便 所 以 言 之 。 」 乃 胃 ( 謂 ) 魏 王 曰 : 「今 胃 ( 謂 ) 馬 多 力 則 有 。 言 曰 勝 千 鈞 , 則 不 然 者 , 何 (二 五 三 ) 也 ? 千 鈞 非 馬 之 任 也 。 今 胃 ( 謂 ) 楚 強 大 則 有矣 。 若 夫 越 趙 魏 , 關 甲 於 燕 , 幾 ( 豈 ) 楚 之 任 ● ( 哉 )? ( 二 五 四 ) 非 楚 之 任 而 為 之 , 是 敝 楚 也 。 敝 楚 強 楚 ,亓 ( 其 ) 於 王 孰 便 ? 」
        二 十 四
‧ 秦 韓 戰 於 蜀 潢 , 韓 是 ( 氏 ) 急 。 ( 二 五 五 ) 公 中 ( 仲) 傰 胃 ( 謂 ) 韓 王 曰 : 「 冶 ( 與 ) 國 非 可 持 ( 恃 ) 也 。今 秦 之 心 欲 伐 楚 , 王 不 若 因 張 義 ( 儀 ) 而 和 於 ( 二 五 六) 秦 , 洛 ( 賂 ) 之 以 一 名 縣 , 與 之 南 伐 楚 , 此 以 一 為 二之 計 也 。 」 韓 王 曰 : 「 善 。 」 乃 警 公 中 ( 仲 ) 傰 , 將 使( 二 五 七 ) 西 講 於 秦 。 楚 王 聞 之 , 大 恐 。 召 陳 軫 而 告 之。 陳 軫 曰 :「
夫 秦 之 欲 伐 王 久 矣 。 今 或 ( 二 五 八 ) 得 韓 一 名 縣 具 甲, 秦 韓 并 兵 南 鄉 ( 向 ) 楚 , 此 秦 之 所 廟 祠 而 求 也 , 今 已得 之 , 楚 ( 二 五 九 ) 國 必 伐 。 王 聽 臣 之 為 之 , 警 四 竟 (境 ) 之 內 , 興 師 救 韓 , 名 ( 命 ) 戰 車 , 盈 夏 路 , 發 信 〔臣 , 多 〕 ( 二 六 0 ) 亓 ( 其 ) 車 , 重 亓 ( 其 ) 敝 ( 幣 ), 史 ( 使 ) 信 王 之 救 己 也 。 韓 為 不 能 聽 我 , 韓 之 德 王 也, 必 不 為 逆 以 來 , 是 〔 秦 〕 ( 二 六 一 ) 韓 不 和 也 。 〔 兵雖 〕 至 , 楚 國 不 大 病 矣 。 為 能 聽 我 , 絕 和 於 秦 , □ 必 大怒 , 以 厚 怨 韓 。 韓 南 ( 二 六 二 ) □ □ 必 輕 秦 , 輕 秦 , 亓( 其 ) 應 必 不 敬 矣 。 是 我 困 秦 韓 之 兵 , 免 楚 國 楚 國 之 患也 。 」 楚 ( 二 六 三 ) 之 〈 王 〉 若 ( 諾 ) 。 乃 警 四 竟 ( 境) 之 內 , 興 師 , 言 救 韓 , 發 信 臣 , 多 車 , 厚 亓 ( 其 ) 敝( 幣 ) , 使 之 韓 , 胃 ( 謂 ) 韓 ( 二 六 四 ) 王 曰 : 「 不 穀唯 ( 雖 ) 小 , 已 悉 起 之 矣 。 願 大 國 肆 意 於 秦 , 不 穀 將 以楚 □ 韓 。 」 〔 韓 王 〕 ( 二 六 五 ) 說 ( 悅 ) , 止 公 中 ( 仲) 之 行 。 公 中 ( 仲 ) 曰 : 「 不 可 。 夫 以 實 苦 我 者 秦 也 。以 虛 名 救 〔 我 〕 者 楚 也 。 □ ( 二 六 六 ) 楚 之 虛 名 , 輕 絕強 秦 之 適 ( 敵 ) , 天 下 必 苾〈
笑 〉 王 。 且 楚 韓 非 兄 弟 之 國 也 , 有 ( 又 ) 非 素 ( 二 六七 ) 謀 伐 秦 也 。 已 伐 刑 ( 形 ) , 因 興 師 言 救 韓 , 此 必 陳軫 之 謀 也 。 夫 輕 絕 強 秦 而 強 □ ( 二 六 八 ) 楚 之 謀 臣 , 王必 悔 之 。 」 韓 王 弗 聽 , 遂 絕 和 於 秦 。 秦 因 大 怒 , 益 師 ,與 韓 是 ( 氏 ) 戰 於 岸 ( 二 六 九 ) 門 。 楚 救 不 至 , 韓 是 (氏 ) 大 敗 。 故 韓 是 ( 氏 ) 之 兵 非 弱 也 , 亓 ( 其 ) 民 非 愚蒙 也 , 兵 為 秦 禽 , 知 ( 智 ) ( 二 七 0 ) 為 楚 ● ( 笑 ) 者, 過 聽 於 陳 軫 , 失 計 韓 傰 。 故 曰 : 「 計 聽 知 順 逆 , 唯 (雖 ) 王 可 。 」
        二 十 五
‧ 秦 使 辛 ( 二 七 一 ) 梧 據 粱 ( 梁 ) , 合 秦 粱 ( 梁 ) 而 攻楚 。 李 園 憂 之 。 兵 未 出 , 謂 辛 梧 : 「 以 秦 之 強 , 有 粱 (梁 ) 之 勁 , 東 面 而 伐 ( 二 七 二 ) 楚 。 於 臣 也 , 楚 不 侍 (待 ) 伐 割 摯 馬 免 而 西 走 , 秦 餘 ( 與 ) 楚 為 上 交 , 秦 禍 案環 ( 還 ) 中 粱 ( 梁 ) 矣 。 ( 二 七 三 ) 將 軍 必 逐 於 粱 ( 梁) , 恐 誅 於 秦 。 將 軍 不 見 井 忌 乎 ? 為 秦 據 趙 而 攻 燕 , 拔二 城 。 燕 使 蔡 ( 二 七 四 ) 鳥 股 符 胠 壁 , 姦 ( 間 ) 趙 入 秦。 以 河 間 十 城 封 秦 相 文 信 侯 。 文 信 侯 弗 敢 受 , 曰 : 『 我無 功 。 』 蔡 鳥 ( 二 七 五 ) 明 日 見 , 帶 長 劍 , 案 ( 按 ) 其劍 , 舉 其 末 , 視 ( 示 ) 文 信 侯 曰 : 『 君 曰 我 無 功 , 君 無功 , 胡 不 解 君 之 璽 , 以 ( 二 七 六 ) 佩 蒙 钺 、 王 齮 也 ? 秦王 以 君 為 賢 , 故 加 君 二 人 之 上 。 今 燕 獻 地 。 此 非 秦 之 地也 。 君 弗 ( 二 七 七 ) 受 , 不 忠 。 』 文 信 侯 敬 若 ( 諾 ) 。言 之 秦 王 , 秦 王 令 受 之 。 餘 ( 與 ) 燕 為 上 交 , 秦 禍 案 環( 還 ) 歸 於 趙 矣 。 秦 ( 二 七 八 ) 大 舉 兵 東 面 而 齎 趙 , 言毋 攻 燕 。 以 秦 之 強 , 有 燕 之 怒 , 割 勺 ( 趙 ) 必 铪 ( 深 )。 趙 不 能 聽 , 逐 井 忌 , 誅 於 ( 二 七 九 ) 秦 。 今 臣 竊 為 將軍 私 計 , 不 如 少 案 ( 按 ) 之 , 毋 庸 出 兵 , 秦 未 得 志 於 楚, 必 重 粱 ( 梁 ) , 粱 ( 梁 ) ( 二 八 0 ) 未 得 志 於 楚 , 必重 秦 , 是 將 軍 兩 重 。 天 下 人 無 不 死 者 , 久 者 壽 。 願 將 軍之 察 ( 二 八 一 ) 之 也 。 粱 ( 梁 ) 兵 未 出 , 楚 見 粱 ( 梁 )之 未 出 兵 也 , 走 秦 必 緩 。 秦 王 怒 於 楚 之 緩 也 , 惌 ( 怨 )必 深 。 ( 二 八 二 ) 是 將 軍 有 ( 又 ) 重 矣 。 」 粱 ( 梁 ) 兵果 六 月 乃 出 。
        二 十 六
‧ 見 田 ● 於 粱 ( 梁 ) 南 , 曰 : 「 秦 攻 鄢 陵 幾 拔 矣 。 粱 (梁 ) ( 二 八 三 ) 計 將 奈 何 ? 」 田 ● 曰 : 「 在 楚 之 救 粱 (梁 ) 。 」 對 曰 : 「 不 然 。 在 粱 ( 梁 ) 之 計 , 必 有 以 自 恃也 。 無 自 恃 計 , ( 二 八 四 ) 傳 ( 專 ) 恃 楚 之 救 則 粱 ( 梁) 必 危 矣 。 」 田 ● 曰 : 「 為 自 恃 計 , 奈 何 ? 」 曰 : 「 粱( 梁 ) 之 東 地 , 尚 方 五 ( 二 八 五 ) 百 餘 里 而 與 粱 ( 梁 )千 丈 之 城 , 萬 家 之 邑 , 大 縣 十 七 , 小 縣 有 市 者 卅 有 餘 。將 軍 ( 二 八 六 ) 皆 令 縣 急 急 為 守 備 , 譔 ( 選 ) 擇 賢 者 ,令 之 堅 守 , 將 以 救 亡 。 令 粱 ( 梁 ) 中 都 尉 □ □ ( 二 八 七) 大 將 , 其 有 親 戚 父 母 妻 子 , 皆 令 從 粱 ( 梁 ) 王 葆 ( 保) 之 東 地 單 父 , 善 為 守 備 。 」 田 ● 〔 曰 〕 : ( 二 八 八 )「 粱 ( 梁 ) 之 群 臣 皆 曰 : 粱 ( 梁 ) 守 百 萬 , 秦 人 無 奈 粱( 梁 ) 何 也 。 粱 ( 梁 ) 王 出 , 顧 危 。 」 對 曰 : 「 粱 ( 梁) 之 群 ( 二 八 九 ) 臣 必 大 過 矣 , 國 必 大 危 矣 。 粱 ( 梁 )王 自 守 , 一 舉 而 地 畢 , 固 秦 之 上 計 也 。 今 粱 ( 梁 ) 王 居( 二 九 0 ) 東 地 , 其 危 何 也 ? 秦 必 不 倍 ( 背 ) 粱 ( 梁 )而 東 , 是 何 也 ? 多 之 則 危 , 少 則 傷 。 所 說 謀 者 為 之 ( 二九 一 ) 而 秦 無 所 關 其 計 矣 。 危 弗 能 安 , 亡 弗 能 存 , 則 奚貴 於 智 矣 。 願 將 軍 之 察 ( 二 九 二 ) 也 。 粱 ( 梁 ) 王 出 粱( 梁 ) , 秦 必 不 攻 粱 ( 梁 ) , 必 歸 休 兵 , 則 是 非 以 危 為安 、 以 亡 為 存 邪 , 是 計 一 得 ( 二 九 三 ) 也 。 若 秦 拔 鄢 陵, 必 不 能 掊(
背 ) 粱 ( 梁 ) 、 黃 、 濟 陽 、 陶 、 睢 陽 而 攻 單 父 , 是 計二 得 也 。 若 欲 出 楚 ( 二 九 四 ) 地 而 東 攻 單 父 , 則 可 以 轉禍 為 福 矣 , 是 計 三 得 也 。 若 秦 拔 鄢 陵 而 不 能 東 攻 ( 二 九五 ) 單 父 , 欲 攻 粱 ( 梁 ) , 此 粱 ( 梁 ) 楚 齊 之 大 福 已 。粱 ( 梁 ) 王 在 單 父 , 以 萬 丈 之 城 , 百 萬 之 守 , 五 年 之 (二 九 六 ) 食 , 以 粱 ( 梁 ) 餌 秦 , 以 東 地 之 兵 為 齊 楚 為 前行 , 出 之 必 死 , 擊 其 不 意 , 萬 必 勝 。 齊 楚 見 ( 二 九 七 )亡 不 妈 , 為 粱 ( 梁 ) 賜 矣 。 將 軍 必 聽 臣 , 必 破 秦 於 粱 (梁 ) 下 矣 。 臣 請 為 將 軍 言 秦 之 可 ( 二 九 八 ) 可 破 之 理 ,願 將 軍 察 聽 之 〔 也 〕 。 今 者 秦 之 攻 粱 ( 梁 ) □ □ □ 將 □ 以 □ □ 行 幾 二 千 里 , 至 ( 二 九 九 ) , 與 楚 粱 ( 梁 ) 大 戰長 社 , 楚 粱 ( 梁 ) 不 勝 , 秦 攻 鄢 陵 , 秦 兵 之 □ □ 死 傷 也, 天 下 之 □ □ □ □ 也 。 ( 三 0 0 ) 秦 兵 戰 勝 , 必 收 地 千里 , 今 戰 勝 不 能 倍 ( 背 ) 鄢 陵 而 攻 粱 ( 梁 ) 者 少 也 。 鄢陵 之 □ □ 守 , □ □ 丈 , 卒 ( 三 0 一 ) 一 萬 。 今 粱 ( 梁 )守 , 城 萬 丈 , 卒 百 萬 。 臣 聞 之 也 , 兵 者 弗 什 弗 圍 , 弗 □ □ □ 軍 。 今 粱(
梁 ) 守 百 萬 , 粱 ( 梁 ) ( 三 0 二 ) 王 有 ( 又 ) 出 居 單父 。 秦 拔 鄢 陵 , 必 歸 休 兵 。 若 不 休 兵 而 攻 □ 粱 ( 梁 ) ,守 必 堅 。 是 〔 何 〕 也 ? 王 ( 三 0 三 ) 在 外 , 大 臣 則 有 為守 , 士 卒 則 有 為 死 , 東 地 民 有 為 勉 , 諸 侯 有 為 救 粱 ( 梁) , 秦 必 可 ( 三 0 四 ) 破 粱 ( 梁 ) 下 矣 。 若 粱 ( 梁 ) 王不 出 粱 ( 梁 ) , 秦 拔 鄢 陵 , 必 攻 粱 ( 梁 ) , 必 急 。 將 卒必 □ □ , 守 必 不 ( 三 0 五 ) 固 。 是 何 也 ? 之 王 則 不 能 自植 士 卒 ; 之 將 則 以 王 在 粱 ( 梁 ) 中 也 , 必 輕 ; 之 武 則 □ □ □ 如 不 □ ( 三 0 六 ) 粱 ( 梁 ) 中 必 ● ( 亂 ) ; 之 東 地則 死 。 王 更 有 大 慮 , 之 諸 侯 則 兩 心 □ □ □ 無 □ □ □ 地 ;之 ( 三 0 七 ) 粱 ( 梁 ) 將 則 死 王 有 兩 心 , 無 以 出 死 救 粱( 梁 ) , 無 以 救 東 地 而 □ □ □ □ □ □ □ □ 王 不 出 ( 三 0八 ) 粱 ( 梁 ) 之 禍 也 。 」 田 ● 曰 : 「 請 使 宜 信 君 載 先 生見 缺 十 二 三 字 不 責 ( 三 0 九 ) 於臣 , 不 自 處 危 。 今 王 之 東 地 尚 方 五 百 餘 里 缺十 二 三 字 責 於 臣 ( 三 一 0 ) 。 若 王 □ □ , 秦 必 攻 粱( 梁 ) , 是 粱 ( 梁 ) 無 東 地 憂 而 王 缺 十二 三 字 ( 三 一 一 ) 粱 ( 梁 ) 中 , 〔 王 〕 不 出 , 攻 粱( 梁 ) 必 急 。 王 出 , 則 秦 之 攻 粱(
梁 ) 必 缺 十 二 三 字 ( 三 一 二 ) □ □ □ □ 則 秦 □ □ 大 破 缺 二 十 餘 字 ( 三 一三 ) □ □ □ □ 臣 來 獻 □ □ □ □ 王 弗 用 臣 則 缺三 至 六 七 字 。 」
        二 十 七
‧ 〔 邯 〕 鄲 缺 八 九 字 ( 三 一 四 ) □ □ □ 也 。 工 君 ( 尹 ) ● ( 奚 ) 洫 □ □ □ □ □ 將 請 師 邪 ?皮 ( 彼 ) 將 □ □ □ 重 此 □ 毋 北 兼 邯 鄲 , 南 必 □ □ □ □ (三 一 五 ) □ □ □ 城 必 危 , □ □ □ □ □ □ 則 吾 將 悉 興 □ □ □ □ 吾 非 敢 以 為 邯 鄲 賜 也 。 吾 將 以 救 吾 □ □ □ ( 三 一 六) □ 曰 : 「 主 君 若 有 賜 , 興 □ □ 以 救 敝 邑 , 則 使 臣 □ □ □ □ 其 日 以 復 於 □ 君 乎 。 」 工 君(
尹 ) ● ( 奚 ) 洫 曰 : 「 大 ( 太 ) 緩 , 救 邯 鄲 , 邯 鄲 □ □ □ ( 三 一 七 ) 鄲 , 進 兵 於 楚 , 非 國 之 利 也 。 子 擇 亓 (其 ) 日 歸 而 已 矣 , □ 今 從 子 之 後 。 」 ● 皮 歸 , 復 令 ( 命) 於 邯 鄲 君 。 曰 : 「 □ □ □ □ □ □ ( 三 一 八 ) 和 於 魏 ,楚 兵 不 足 侍 ( 恃 ) 也 。 」 邯 鄲 君 曰 : 「 子 使 , 未 將 令 (命 ) 也 , 人 許 子 兵 甚 俞 , 何 為 而 不 足 恃 〔 也 〕 ? 」 ● 皮曰 : 「 臣 之 □ □ □ ( 三 一 九 ) 恃 者 , 以 亓 ( 其 ) □ 也 。彼 亓 ( 其 ) 應 臣 甚 辨 ( 辯 ) , 女 ( 如 ) 似 有 理 。 皮 ( 彼) 非 卒 ( 猝 ) 然 之 應 也 。 皮 ( 彼 ) 笥 ( 伺 ) 齊 □ □ □ □ □ 守 亓 ( 其 ) □ □ □ □ 矣 。 □ □ □ ( 三 二 0 ) 兵 之 日 ,不 肯 告 臣 。 □ 然 如 進 亓 ( 其 ) 左 耳 而 後 亓 ( 其 ) 右 耳 ,台 乎 亓 ( 其 ) 所 後 者 , 必 亓 ( 其 ) 也 與 □ □ □ □ □ □ 許我 兵 , 我 必 列 ( 裂 ) 地 以 和(三 二 一 ) 於 魏 , 魏 必 不 敝 , 得 地 於 趙 , 非 楚 之 利 也 。故 俞 許 我 兵 者 , 所 勁 吾 國 。 吾 國 勁 而 魏 氏 敝 , □ 人 然 後舉 兵 , 兼 承 吾 ( 三 二 二 ) 國 之 敝 。 主 君 何 為 亡 邯 鄲 以 敝魏 氏 , 而 兼 為 楚 人 禽 ● ( 哉 ) 。 故 蔞 ( 數 ) 和 為 可 矣 。」 邯 鄲 君 榣 ( 搖 ) 於 楚 人 之 許 己 兵 ( 三 二 三 ) 而 不 肯 和。 三 年 , 邯 鄲 □ , 楚 人 然 後 舉 兵 , 兼 為 正 ( 征 ) 乎 兩 國。 若 由 是 觀 之 , 楚 國 之 口 雖 急 乎 , 亓 ( 其 ) 實 未 也 。 故( 三 二 四 ) □ □ 應 , 且 曾 聞 亓 ( 其 ) 音 以 知 亓 ( 其 ) 心。 夫 熲 然 見 於 左 耳 , ● 皮 已 計 之 矣 。

人名索引

士   倉   秦 五 ‧ 濮 陽 人 呂 不 韋 賈 於 邯 鄲
士   尉   齊 一 ‧ 靖 郭 君 善 齊 貌 辨
大 公 事   楚 一 ‧ 五 國 約 以 伐 齊
大 成 午   韓 一 ‧ 大 成 午 從 趙 來
女   阿   楚 二 ‧ 女 阿 謂 蘇 子
子   之   齊 二 ‧ 韓 齊 為 與 國
     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走 芒 卯 而 圍 大 梁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        燕 一 ‧ 初 蘇 秦 弟 厲 因 燕 質 子 而 求 見 齊 王
        燕 一 ‧ 齊 伐 宋 宋 急
子   良   秦 五 ‧ 四 國 為 一 將 以 攻 秦
        楚 二 ‧ 楚 襄 王 為 太 子 之 時
子   奢   楚 四 ‧ 客 說 春 申 君
子   傒   秦 五 ‧ 濮 陽 人 呂 不 韋 賈 於 邯 鄲
子   發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子   華   楚 一 ‧ 威 王 問 於 莫 敖 子 華
子   象   楚 一 ‧ 齊 楚 構 難
子   義   趙 四 ‧ 趙 太 后 新 用 事
子   楚   見 莊 襄 王
子   噲   見 燕 王 噲
山 陽 君   楚 一 ‧ 江 尹 欲 惡 昭 奚 恤 於 楚 王
        趙 一 ‧ 秦 韓 圍 梁 燕 趙 救 之
        韓 三 ‧ 或 謂 山 陽 君
工 師 藉   東 周 ‧ 周 相 呂 倉 見 客 於 周 君
        東 周 ‧ 周 文 君 免 士 工 師 藉
工 陳 藉   楚 一 ‧ 張 儀 相 秦

 

中   期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秦 五 ‧ 秦 王 與 中 期 爭 論
中 行 氏   秦 五 ‧ 謂 秦 王
        齊 五 ‧ 蘇 秦 說 齊 閔 王
     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        趙 一 ‧ 晉 畢 陽 之 孫 豫 讓
仇   郝   仇 赫
        東 周 ‧ 謂 周 最 曰 仇 赫 之 相 宋
        趙 四 ‧ 三 國 攻 秦 趙 攻 中 山
        趙 四 ‧ 魏 敗 楚 於 陘 山
公   中   公 仲   公 仲 侈   韓 侈
        西 周 ‧ 雍 氏 之 役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攻 宜 陽
        秦 二 ‧ 宜 陽 未 得
        楚 三 ‧ 秦 伐 宜 陽
        韓 三 ‧ 韓 相 公 仲 禄 使 韓 侈 之 秦
公   仲   公 仲 明   明   韓 公 仲
        東 周 ‧ 秦 攻 宜 陽
        楚 一 ‧ 五 國 約 以 伐 齊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告 公 仲
        韓 一 ‧ 宣 王 謂 摎 留
        韓 一 ‧ 張 儀 謂 齊 王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圍 宜 陽
        韓 一 ‧ 公 仲 以 宜 陽 之 故 仇 甘 茂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韓 戰 於 濁 澤
        韓 一 ‧ 顏 率 見 公 仲
        韓 一 ‧ 韓 公 仲 謂 向 壽
        韓 一 ‧ 或 謂 公 仲 曰 聽 者 聽 國
        韓 一 ‧ 韓 公 仲 相
        韓 一 ‧ 公 仲 數 不 信 於 諸 侯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五 月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韓 令 冷 向 借 救 於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公 仲 為 韓 魏 易 地
        韓 二 ‧ 錡 宣 之 教 韓 王 取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胡 衍 之 出 幾 瑟 於 楚
        韓 三 ‧ 或 謂 韓 公 仲
        韓 三 ‧ 或 謂 公 仲
        韓 三 ‧ 張 丑 之 合 齊 楚 講 於 魏
        韓 三 ‧ 公 仲 使 韓 禄 之 秦 求 武 隧
        韓 三 ‧ 客 卿 為 韓 謂 秦 王
公   叔   韓 公 叔
        東 周 ‧ 秦 假 道 於 周 以 伐 韓
        秦 三 ‧ 魏 謂 魏 冉
        楚 一 ‧ 韓 公 叔 有 齊 魏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王 將 相 張 儀
        韓 一 ‧ 張 儀 謂 齊 王
        韓 一 ‧ 楚 昭 獻 相 韓
        韓 一 ‧ 鄭 彊 載 八 百 金 入 秦
        韓 一 ‧ 宣 王 謂 摎 留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五 月
        韓 二 ‧ 公 仲 為 韓 魏 易 地
        韓 二 ‧ 錡 宣 之 教 韓 王 取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襄 陵 之 役
        韓 二 ‧ 公 叔 使 馮 君 於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謂 公 叔 曰 公 欲 得 武 遂 於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謂 公 叔 曰 乘 舟
        韓 二 ‧ 齊 令 周 最 使 鄭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公 叔 與 幾 瑟 爭 國 鄭 強 為 楚 王 使 於 韓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公 叔 與 幾 瑟 爭 國 中 庶 子 強 謂 太 子
        韓 二 ‧ 齊 明 謂 公 叔
        韓 二 ‧ 公 叔 將 殺 幾 瑟
        韓 二 ‧ 公 叔 且 殺 幾 瑟
        韓 二 ‧ 謂 新 城 君 曰
        韓 二 ‧ 幾 瑟 亡 之 楚
公   期   宋 衛 ‧ 衛 嗣 君 病
公 子 卬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公 子 他   秦 二 ‧ 徑 山 之 事
        秦 四 ‧ 三 國 攻 秦 入 函 谷
     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公 子 牟   趙 三 ‧ 平 原 君 謂 平 陽 君
公 子 年   韓 三 ‧ 張 登 請 費 惞?
公 子 成   趙 二 ‧ 武 靈 王 平 晝 間 居
公 子 咎   見 韓 咎
公 子 延   燕 二 ‧ 秦 召 燕 王
公 子 勁   楚 二 ‧ 魏 相 翟 強 死
公 子 郚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藺 離 石 祁 拔
公 子 高   魏 二 ‧ 惠 施 為 韓 魏 交
        韓 二 ‧ 襄 陵 之 役
公 子 理   魏 二 ‧ 魏 惠 王 起 境 內 眾
公 子 傾   中 山 ‧ 魏 文 侯 欲 殘 中 山
公 子 繒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藺 離 石 祁 拔
公 王 曰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公 仲 侈   見 公 中
公 仲 明   見 公 仲
公 仲 禄   韓 禄   韓 呡
        秦 四 ‧ 薛 公 入 魏 而 出 齊 女
        趙 四 ‧ 齊 欲 攻 宋
     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        魏 二 ‧ 五 國 伐 秦
        韓 三 ‧ 韓 人 攻 宋
        韓 三 ‧ 公 仲 使 韓 禄 之 秦 求 武 隧
        韓 三 ‧ 韓 相 公 仲 禄 使 韓 侈 之 秦
        韓 三 ‧ 客 卿 為 韓 謂 秦 王
        韓 三 ‧ 韓 禄 相 齊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公 叔 痤   魏 一 ‧ 魏 公 叔 痤 為 魏 將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公 叔 痤 病
公 孫 子   齊 六 ‧ 貂 勃 常 惡 田 單
公 孫 氏   衛 嗣 君
        宋 衛 ‧ 衛 嗣 君 病
        宋 衛 ‧ 衛 嗣 君 時 胥 靡 逃 之 魏
公 孫 弘   齊 四 ‧ 孟 嘗 君 為 從
        中 山 ‧ 司 馬 熹 使 趙
公 孫 戍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出 行 國 至 楚
公 孫 衍   衍   犀 首
        秦 一 ‧ 楚 攻 魏 張 儀 謂 秦 王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惠 王 死 公 孫 衍 欲 窮 張 儀
        秦 二 ‧ 義 渠 君 之 魏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攻 宜 陽
        秦 二 ‧ 宜 陽 未 得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相 秦
        齊 二 ‧ 犀 首 以 梁 為 齊 戰 於 承 匡 而 不 勝
        趙 三 ‧ 建 信 君 貴 於 趙
        趙 四 ‧ 齊 欲 攻 宋
     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        魏 一 ‧ 陳 軫 為 秦 使 於 齊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王 將 相 張 儀
        魏 一 ‧ 徐 州 之 役
        魏 一 ‧ 秦 敗 東 周
        魏 一 ‧ 齊 王 將 見 燕 趙 楚 之 相 於 衛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令 公 孫 衍 請 和 於 秦
        魏 一 ‧ 公 孫 衍 為 魏 將
        魏 二 ‧ 犀 首 田 盼 欲 得 齊 魏 之 兵 以 伐 趙
        魏 二 ‧ 犀 首 見 梁 君
        魏 二 ‧ 蘇 代 為 田 需 說 魏 王
        魏 二 ‧ 史 舉 非 犀 首 於 王
        魏 二 ‧ 楚 王 攻 梁 南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惠 王 死
      魏 二 ‧ 魏 文 子 田 需 周 霄 相 善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王 令 惠 施 之 楚
        魏 二 ‧ 田 需 死
        韓 一 ‧ 宣 王 謂 摎 留
        韓 一 ‧ 張 儀 謂 齊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秦 召 燕 王
公 孫 消   秦 五 ‧ 獻 則 謂 公 孫 消
公 孫 昧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韓 令 冷 向 借 救 於 秦
公 孫 郝   公 孫 赫
        楚 一 ‧ 楚 王 問 於 范 環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令 昭 雎 之 秦 重 張 儀
        趙 一 ‧ 甘 茂 為 秦 約 魏 以 攻 韓 宜 陽
        韓 一 ‧ 韓 公 仲 謂 向 壽
        韓 一 ‧ 或 謂 公 仲 曰 聽 者 聽 國
        韓 三 ‧ 客 卿 為 韓 謂 秦 王
公 孫 起   見 白 起
公 孫 閈   齊 一 ‧ 齊 將 封 田 嬰 於 薛
        齊 一 ‧ 成 侯 鄒 忌 為 齊 相
公 孫 鞅   商   商 君   衛 鞅
        秦 一 ‧ 衛 鞅 亡 魏 入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齊 四 ‧ 孟 嘗 君 為 從
        齊 五 ‧ 蘇 秦 說 齊 閔 王
        楚 四 ‧ 虞 卿 謂 春 申 君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公 叔 痤 病
公 孫 綦   韓 三 ‧ 安 邑 之 御 史 死
公 孫 龍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平 原 君 請 救 於 魏
公 孫 顯   秦 二 ‧ 秦 惠 王 死 公 孫 衍 欲 窮 張 儀
        韓 一 ‧ 宜 陽 之 役
公 輸 般   宋 衛 ‧ 公 輸 般 為 楚 設 機
公 疇 豎   韓 三 ‧ 韓 禄 相 齊
公 子 牟 夷   趙 四 ‧ 樓 緩 將 使 伏 事 辭 行
公 子 無 忌   見 魏 公 子 無 忌
公 甫 文 伯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於 長 平
太 子 丹   見 燕 太 子 丹
太 子 平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太 子 申   齊 一 ‧ 田 忌 為 齊 將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惠 王 起 境 內 眾
        魏 二 ‧ 齊 魏 戰 於 馬 陵
太 子 扁   韓 二 ‧ 襄 陵 之 役
太 子 鳴   魏 二 ‧ 惠 施 為 韓 魏 交
太 子 顏   宋 衛 ‧ 智 伯 欲 襲 衛
太 史 撵   齊 六 ‧ 齊 閔 王 之 遇 殺
尹   澤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巴   寧   魏 一 ‧ 魏 公 叔 痤 為 魏 將
支   期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王 於 華 魏 王 且 入 朝 於 秦
文   子   見 田 文
文   張   趙 四 ‧ 樓 緩 將 使 伏 事 辭 行
文 信 侯   見 呂 不 韋
毋   澤   秦 三 ‧ 魏 謂 魏 冉
牛   贊   趙 二 ‧ 王 破 原 陽
王   斗   齊 四 ‧ 先 生 王 斗 造 門 而 欲 見 齊 宣 王
王   良   韓 三 ‧ 段 干 越 人 謂 新 城 君
王   陵   中 山 ‧ 昭 王 既 息 民 繕 兵
王   賁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王   翦   趙 四 ‧ 秦 使 王 翦 攻 趙
     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王   稽   秦 三 ‧ 范 子 因 王 稽 入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秦 攻 邯 鄲
     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王   齕   中 山 ‧ 昭 王 既 息 民 繕 兵
王   鍾   魏 一 ‧ 魏 武 侯 與 諸 大 夫 浮 於 西 河
王   齮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王 孫 賈   齊 六 ‧ 王 孫 賈 年 十 五 事 閔 王

 

世   鈞   趙 四 ‧ 秦 召 春 平 侯
主   父   見 武 靈 王
代   王   燕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破 從 連 橫 謂 燕 王
代 王 嘉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冉   子   楚 四 ‧ 虞 卿 謂 春 申 君
去   疾   燕 二 ‧ 蘇 秦 自 齊 獻 書 於 燕 王
史   舍   韓 二 ‧ 齊 令 周 最 使 鄭
史   疾   韓 二 ‧ 史 疾 為 韓 使 楚
史   惕   韓 二 ‧ 公 仲 為 韓 魏 易 地
史   厭   史 黶
        東 周 ‧ 秦 假 道 於 周 以 伐 韓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攟 相 秦 魏
史   舉   楚 一 ‧ 楚 王 問 於 范 環
        魏 二 ‧ 史 舉 非 犀 首 於 王
史   ?   燕 一 ‧ 蘇 秦 謂 燕 昭 王
司 空 狗   趙 三 ‧ 衛 靈 公 近 雍 疽 彌 子 瑕
司 馬 空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出 走
司 馬 尚   趙 四 ‧ 秦 使 王 翦 攻 趙
司 馬 悍   西 周 ‧ 謂 齊 王
司 馬 康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韓 令 冷 向 借 救 於 秦
司 馬 淺   趙 三 ‧ 富 丁 欲 以 趙 合 齊 魏
司 馬 翦   東 周 ‧ 周 共 太 子 死
司 馬 熹   中 山 ‧ 司 馬 熹 使 趙
        中 山 ‧ 司 馬 熹 三 相 中 山
        中 山 ‧ 陰 姬 與 江 姬 爭 為 后
司 馬 錯   秦 一 ‧ 司 馬 錯 與 張 儀 爭 論 於 秦 惠 王 前
司 寇 布   西 周 ‧ 司 寇 布 為 周 最 謂 周 君
司 馬 子 期   中 山 ‧ 中 山 君 饗 都 土
司 馬 食 其   魏 四 ‧ 客 謂 司 馬 食 其
司 馬 穰 苴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左   成   東 周 ‧ 周 共 太 子 死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欲 假 秦 兵 以 救 魏
        秦 二 ‧ 宜 陽 未 得
左   尚   西 周 ‧ 謂 齊 王
左   爽   楚 三 ‧ 陳 軫 告 楚 之 魏
左   華   魏 一 ‧ 張 儀 惡 陳 軫 於 魏 王
左 師 公   見 觸 讋
巿   被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市 丘 君   韓 一 ‧ 五 國 約 而 攻 秦
平 原 君   見 趙 勝
平 陽 君   見 趙 豹
平 都 君   魏 四 ‧ 長 平 之 役
平 都 侯   趙 四 ‧ 秦 召 春 平 侯
甘   茂   東 周 ‧ 秦 攻 宜 陽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欲 假 秦 兵 以 救 魏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欲 以 漢 中 與 楚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惠 王 死 公 孫 衍 欲 窮 張 儀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攻 宜 陽
        秦 二 ‧ 宜 陽 未 得
        秦 二 ‧ 宜 陽 之 役 楚 畔 秦 合 於 韓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亡 秦 且 之 齊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相 秦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約 秦 魏 而 攻 楚
        楚 一 ‧ 楚 王 問 於 范 環
        楚 二 ‧ 魏 相 翟 強 死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令 昭 雎 之 秦 重 張 儀
        趙 一 ‧ 甘 茂 為 秦 約 魏 以 攻 韓 宜 陽
        韓 一 ‧ 宜 陽 之 役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圍 宜 陽
        韓 一 ‧ 公 仲 以 宜 陽 之 故 仇 甘 茂
        韓 一 ‧ 韓 公 仲 謂 向 壽
        韓 一 ‧ 或 謂 公 仲 曰 聽 者 聽 國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五 月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韓 令 冷 向 借 救 於 秦
        韓 三 ‧ 客 卿 為 韓 謂 秦 王
甘   羅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欲 攻 趙 以 廣 河 間
田   文   文   文 子   薛 公   孟 嘗   孟 嘗 君
        東 周 ‧ 謂 薛 公
        東 周 ‧ 謂 周 最 曰 魏 王 以 國 與 先 生
        秦 三 ‧ 薛 公 為 魏 謂 魏 冉
        秦 四 ‧ 秦 取 楚 漢 中
        秦 四 ‧ 薛 公 入 魏 而 出 齊 女
     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齊 一 ‧ 靖 郭 君 善 齊 貌 辨
        齊 三 ‧ 楚 王 死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將 入 秦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在 薛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奉 夏 侯 章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讌 坐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舍 人 有 與 君 之 夫 人 相 愛 者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有 舍 人 而 弗 悅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出 行 國 至 楚
        齊 四 ‧ 齊 人 有 馮 諼 者
        齊 四 ‧ 孟 嘗 君 為 從
        齊 四 ‧ 魯 仲 連 謂 孟 嘗
        齊 四 ‧ 孟 嘗 君 逐 於 齊 而 復 反
        楚 四 ‧ 長 沙 之 難
        趙 一 ‧ 趙 王 封 孟 嘗 君 以 武 城
        趙 三 ‧ 魏 因 富 丁 且 合 於 秦
        趙 四 ‧ 齊 欲 攻 宋
        趙 四 ‧ 魏 敗 楚 於 陘 山
        魏 二 ‧ 犀 首 見 梁 君
        魏 二 ‧ 蘇 代 為 田 需 說 魏 王
        魏 二 ‧ 五 國 伐 秦
        魏 三 ‧ 秦 將 伐 魏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田   伐   燕 二 ‧ 蘇 秦 自 齊 獻 書 於 燕 王
田   光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田   成   韓 一 ‧ 宣 王 謂 摎 留
田   忌   齊 一 ‧ 成 侯 鄒 忌 為 齊 相
        齊 一 ‧ 田 忌 為 齊 將
        齊 一 ‧ 田 忌 亡 齊 而 之 楚
田   侯   齊 一 ‧ 邯 鄲 之 難
        齊 一 ‧ 南 梁 之 難
        魏 二 ‧ 犀 首 田 盼 欲 得 齊 魏 之 兵 以 伐 趙
田   盼   盼 子
        齊 一 ‧ 楚 威 王 戰 勝 於 徐 州
        齊 六 ‧ 濮 上 之 事
        魏 二 ‧ 犀 首 田 盼 欲 得 齊 魏 之 兵 以 伐 趙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惠 王 起 境 內 眾
田   苓   韓 三 ‧ 趙 魏 攻 華 陽
田   章   秦 二 ‧ 徑 山 之 事
田   莘   秦 一 ‧ 田 莘 之 為 陳 軫 說 秦 惠 王
田   單   安 平 君   都 平 君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取 七 十 餘 城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齊 破
        齊 六 ‧ 貂 勃 常 惡 田 單
        齊 六 ‧ 田 單 將 攻 狄
        趙 二 ‧ 秦 攻 趙
        趙 三 ‧ 趙 惠 文 王 三 十 年
        趙 四 ‧ 燕 封 宋 人 榮 蚡 為 高 陽 君
        燕 二 ‧ 昌 國 君 樂 毅 為 燕 昭 王 合 五 國 之 兵 而 攻齊
田   瞀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讌 坐
田   需   齊 四 ‧ 管 燕 得 罪 齊 王
        魏 二 ‧ 犀 首 見 梁 君
        魏 二 ‧ 蘇 代 為 田 需 說 魏 王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文 子 田 需 周 霄 相 善
        魏 二 ‧ 田 需 貴 於 魏 王
        魏 二 ‧ 田 需 死
田   駟   趙 四 ‧ 翟 章 從 梁 來
田   嬰   嬰 子   薛 公   靖 郭 君
        西 周 ‧ 薛 公 以 齊 為 韓 魏 攻 楚
        秦 三 ‧ 魏 謂 魏 冉
        齊 一 ‧ 楚 威 王 戰 勝 於 徐 州
        齊 一 ‧ 齊 將 封 田 嬰 於 薛
        齊 一 ‧ 靖 郭 君 將 城 薛
        齊 一 ‧ 靖 郭 君 謂 齊 王
        齊 一 ‧ 靖 郭 君 善 齊 貌 辨
        齊 一 ‧ 南 梁 之 難
        齊 二 ‧ 權 之 難 齊 燕 戰
        齊 三 ‧ 齊 王 夫 人 死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        魏 一 ‧ 齊 魏 約 而 伐 楚
        魏 二 ‧ 犀 首 見 梁 君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文 子 田 需 周 霄 相 善
        魏 二 ‧ 齊 魏 戰 於 馬 陵
        魏 二 ‧ 惠 施 為 韓 魏 交
        魏 二 ‧ 田 需 死
        韓 二 ‧ 謂 公 叔 曰 乘 舟
        中 山 ‧ 犀 首 立 五 王
田   簡   中 山 ‧ 司 馬 熹 三 相 中 山
田   駢   齊 四 ‧ 齊 人 見 田 駢
田   繻   魏 一 ‧ 公 孫 衍 為 魏 將
田 子 方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讌 坐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文 侯 與 田 子 方 飲 酒 而 稱 樂
田 臣 思   齊 一 ‧ 南 梁 之 難
        齊 二 ‧ 韓 齊 為 與 國
申   縛   秦 四 ‧ 或 為 六 國 說 秦 王
        齊 一 ‧ 楚 威 王 戰 勝 於 徐 州
申 不 害   申 子
        韓 一 ‧ 魏 之 圍 邯 鄲
        韓 一 ‧ 申 子 請 仕 其 從 兄 官
        韓 一 ‧ 大 成 午 自 趙 來
        韓 三 ‧ 謂 鄭 王
白 圭   白 珪
        魏 四 ‧ 白 珪 謂 新 城 君
        魏 四 ‧ 成 陽 君 欲 以 韓 魏 聽 秦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白 起   公 孫 起   武 安 君
        西 周 ‧ 蘇 厲 謂 周 君
        秦 三 ‧ 謂 魏 冉 曰 和 不 成
        秦 三 ‧ 謂 應 侯 曰 君 禽 馬 服 乎
     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秦 四 ‧ 頃 襄 王 二 十 年
     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欲 攻 趙 以 廣 河 間
     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        趙 三 ‧ 平 原 君 請 馮 忌
        中 山 ‧ 昭 王 既 息 民 繕 兵
皮 相 國   趙 一 ‧ 謂 皮 相 國
        趙 一 ‧ 或 謂 皮 相 國
石   禮   東 周 ‧ 周 最 謂 石 禮
石 行 秦   東 周 ‧ 石 行 秦 謂 大 梁 造

 

任   固   齊 六 ‧ 齊 以 淖 君 之 亂
任   章   魏 一 ‧ 智 伯 索 地 於 魏 桓 子
共 太 子   東 周 ‧ 周 共 太 子 死
列 子 圉 寇   韓 二 ‧ 史 疾 為 韓 使 楚
后   勝   齊 六 ‧ 齊 閔 王 之 遇 殺
向   子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向   公   東 周 ‧ 昭 獻 在 陽 翟
向   晉   韓 三 ‧ 韓 氏 逐 向 晉 於 周
向   壽   秦 二 ‧ 秦 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韓 一 ‧ 韓 公 仲 謂 向 壽
夷 維 子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如   耳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趙 二 ‧ 秦 攻 趙
安 平 君   見 田 單
安 成 君   韓 三 ‧ 或 謂 韓 公 仲
安 陵 君   楚 一 ‧ 江 乙 說 於 安 陵 君
        魏 三 ‧ 魏 將 與 齊 攻 韓
        魏 四 ‧ 魏 攻 管 而 不 下
        魏 四 ‧ 秦 王 使 人 謂 安 陵 君
州   侯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行   願   韓 一 ‧ 或 謂 公 仲 曰 聽 者 聽 國
戎   郭   趙 四 ‧ 三 國 攻 秦 趙 攻 中 山
成   侯   見 鄒 忌
成   荊   韓 二 ‧ 韓 傀 相 韓
成   恢   魏 二 ‧ 楚 王 攻 梁 南
        韓 三 ‧ 韓 氏 逐 向 晉 於 周
成 陽 君   秦 三 ‧ 五 國 罷 成 睪
     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        魏 四 ‧ 成 陽 君 欲 以 韓 魏 聽 秦
        韓 三 ‧ 韓 禄 相 齊
朱   己   魏 三 ‧ 魏 將 與 秦 攻 韓
朱   英   楚 四 ‧ 楚 考 烈 王 無 子
朱   倉   魏 二 ‧ 惠 施 為 韓 魏 交
朱   嬰   魏 二 ‧ 五 國 伐 秦
朱   讙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汗   明   楚 四 ‧ 汗 明 見 春 申 君
江   一   江 乙   江 尹
        楚 一 ‧ 荊 宣 王 問 群 臣
        楚 一 ‧ 昭 奚 恤 與 彭 城 君 議 於 王 前
        楚 一 ‧ 江 尹 欲 惡 昭 奚 恤 於 楚 王
        楚 一 ‧ 江 乙 惡 昭 奚 恤
        楚 一 ‧ 江 乙 欲 惡 昭 奚 恤 於 楚
        楚 一 ‧ 江 乙 說 於 安 陵 君
        楚 一 ‧ 江 乙 為 魏 使 於 楚
江   姬   中 山 ‧ 陰 姬 與 江 姬 爭 為 后
机   郝   趙 三 ‧ 趙 使 机 郝 之 秦
西 門 豹   魏 一 ‧ 西 門 豹 為 鄴 令

 

伯   嬰   韓 二 ‧ 公 叔 且 殺 幾 瑟
        韓 二 ‧ 謂 新 城 君 曰
        韓 二 ‧ 幾 瑟 亡 之 楚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令 景 鯉 入 韓
冷   向   泠 向
        秦 一 ‧ 泠 向 謂 秦 王
        趙 一 ‧ 甘 茂 為 秦 約 魏 以 攻 韓 宜 陽
        韓 一 ‧ 鄭 彊 載 八 百 金 入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韓 令 冷 向 借 救 於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冷 向 謂 韓 咎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令 景 鯉 入 韓
        韓 三 ‧ 秦 招 楚 而 伐 齊
吳   起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齊 五 ‧ 蘇 秦 說 齊 閔 王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取 七 十 餘 城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武 侯 與 諸 大 夫 浮 於 西 河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公 叔 痤 為 魏 將
吳   慶   魏 四 ‧ 秦 罷 邯 鄲
吾   得   西 周 ‧ 楚 兵 在 山 南
告   子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呂   倉   東 周 ‧ 周 相 呂 倉 見 客 於 周 君
        東 周 ‧ 周 文 君 免 士 工 師 藉
呂   遼   趙 一 ‧ 或 謂 皮 相 國
呂   遺   趙 三 ‧ 苦 成 常 謂 建 信 君
呂   禮   東 周 ‧ 謂 薛 公
        東 周 ‧ 齊 聽 祝 弗
        秦 三 ‧ 薛 公 為 魏 謂 魏 冉
呂 不 韋   文 信 侯
        秦 五 ‧ 濮 陽 人 呂 不 韋 賈 於 邯 鄲
     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欲 攻 趙 以 廣 河 間
     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出 走
        楚 四 ‧ 楚 考 烈 王 無 子
        趙 一 ‧ 或 謂 皮 相 國
        趙 三 ‧ 苦 成 常 謂 建 信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希 寫 見 建 信 君
        趙 四 ‧ 秦 召 春 平 侯
宋   突   趙 三 ‧ 趙 使 机 郝 之 秦
        趙 四 ‧ 三 國 攻 秦 趙 攻 中 山
宋   郭   魏 二 ‧ 五 國 伐 秦
宋   赫   韓 二 ‧ 公 叔 且 殺 幾 瑟
宋 康 王   宋 衛 ‧ 宋 康 王 之 時 有 雀 生 鸇
延 陵 王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孝 文 王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希   卑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鼓 鐸 之 音 聞 於 北 堂
希   寫   趙 三 ‧ 希 寫 見 建 信 君
旰   夷   魏 一 ‧ 齊 魏 約 而 伐 楚
更   羸   楚 四 ‧ 天 下 合 從
李   向   齊 二 ‧ 權 之 難 齊 燕 戰
李   伯   趙 三 ‧ 齊 人 李 伯 見 孝 成 王
李   兌   奉 陽 君   說
        西 周 ‧ 秦 攻 魏 將 屖 武 軍 於 伊 闕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楚 四 ‧ 客 說 春 申 君
        趙 一 ‧ 蘇 秦 說 李 兌
        趙 一 ‧ 齊 攻 宋 奉 陽 君 不 欲
        趙 二 ‧ 蘇 秦 從 燕 之 趙 始 合 從
        趙 二 ‧ 張 儀 為 秦 連 橫 說 趙 王
        趙 三 ‧ 魏 因 富 丁 且 合 於 秦
        趙 四 ‧ 齊 欲 攻 宋
        趙 四 ‧ 齊 將 攻 宋 而 秦 楚 禁 之
     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        趙 四 ‧ 秦 召 春 平 侯
        魏 一 ‧ 秦 敗 東 周
        魏 二 ‧ 五 國 伐 秦
        魏 四 ‧ 秦 攻 魏 急
        燕 一 ‧ 奉 陽 君 李 兌 甚 不 取 於 蘇 秦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李   牧   繓   武 安 君
        秦 四 ‧ 秦 王 欲 見 頓 弱
     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出 走
        趙 四 ‧ 秦 使 王 翦 攻 趙
李   信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李   郝   魏 四 ‧ 芮 宋 欲 絕 秦 魏 之 交
李   疵   中 山 ‧ 主 父 欲 伐 中 山
李   從   魏 一 ‧ 陳 軫 為 秦 使 於 齊
李   園   楚 四 ‧ 楚 考 烈 王 無 子
李   讎   秦 二 ‧ 秦 惠 王 死 公 孫 衍 欲 窮 張 儀
杜   聊   韓 一 ‧ 公 仲 以 宜 陽 之 故 仇 甘 茂
杜   赫   東 周 ‧ 杜 赫 欲 重 景 翠 於 周
        齊 一 ‧ 田 忌 亡 齊 而 之 楚
        楚 一 ‧ 楚 杜 赫 說 楚 王 以 取 趙
        楚 三 ‧ 五 國 伐 秦
        韓 一 ‧ 公 仲 以 宜 陽 之 故 仇 甘 茂
杜   摯   秦 三 ‧ 秦 攻 邯 鄲
羋   戎   辛 戎
        秦 五 ‧ 獻 則 謂 公 孫 消
        楚 二 ‧ 術 視 伐 楚
        楚 四 ‧ 長 沙 之 難
        韓 二 ‧ 幾 瑟 亡 之 楚
芒   卯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魏 三 ‧ 秦 趙 約 而 伐 魏
        魏 三 ‧ 芒 卯 謂 秦 王
     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走 芒 卯 而 圍 大 梁
足   強   韓 三 ‧ 韓 陽 役 於 三 川 而 欲 歸
辛   戎   見 羋 戎
辛 垣 衍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
 

函 冶 氏   西 周 ‧ 司 寇 布 為 周 最 謂 周 君
卓   滑   見 淖 滑
周   肖   魏 四 ‧ 周 肖 謂 宮 他
周   佼   韓 三 ‧ 或 謂 公 仲
周   霄   魏 二 ‧ 魏 文 子 田 需 周 霄 相 善
周   啟   韓 三 ‧ 或 謂 公 仲
周   紹   趙 二 ‧ 王 立 周 紹 為 傅
周   訢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魏 王 且 入 朝 於 秦
周   最   東 周 ‧ 周 最 謂 石 禮
        東 周 ‧ 或 謂 周 最 謂 金 投
        東 周 ‧ 周 最 謂 金 投
        東 周 ‧ 謂 薛 公
        東 周 ‧ 齊 聽 祝 弗
        東 周 ‧ 蘇 厲 為 周 最 謂 蘇 秦
        東 周 ‧ 謂 周 最 曰 仇 赫 之 相 宋
        東 周 ‧ 為 周 最 謂 魏 王
        東 周 ‧ 謂 周 最 曰 魏 王 以 國 與 先 生
        西 周 ‧ 秦 攻 魏 將 屖 武 軍 於 伊 闕
        西 周 ‧ 周 君 之 秦
        西 周 ‧ 司 寇 布 為 周 最 謂 周 君
        西 周 ‧ 秦 欲 攻 周
        西 周 ‧ 宮 他 謂 周 君
        西 周 ‧ 謂 齊 王
        秦 四 ‧ 楚 使 者 景 鯉 在 秦
        趙 三 ‧ 魏 因 富 丁 且 合 於 秦
        魏 二 ‧ 五 國 伐 秦
        魏 四 ‧ 周 最 善 齊
        魏 四 ‧ 周 最 入 齊
        韓 二 ‧ 齊 令 周 最 使 鄭
周 文 君   東 周 ‧ 周 文 君 免 士 工 師 藉
周 烈 王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和   子   魏 四 ‧ 八 年 謂 魏 王
奉 陽 君   見 李 兌
孟   卯   西 周 ‧ 屖 武 敗 於 伊 闕
孟   軻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孟   賁   賁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齊 五 ‧ 蘇 秦 說 齊 閔 王
        楚 三 ‧ 唐 且 見 春 申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鄭 同 北 見 趙 王
        韓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連 橫 說 韓 王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傀 相 韓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孟   嘗   見 田 文
孟 嘗 君   見 田 文
季   子   魏 一 ‧ 公 孫 衍 為 魏 將
季   梁   魏 四 ‧ 魏 王 欲 攻 邯 鄲
孤 狐 咺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宓   戲   趙 二 ‧ 武 靈 王 平 晝 間 居
尚   靳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五 月
屈   署   楚 四 ‧ 長 沙 之 難
屈   蓋   秦 二 ‧ 甘 茂 約 秦 魏 而 攻 楚
建 信 君   趙 一 ‧ 謂 皮 相 國
        趙 三 ‧ 建 信 君 貴 於 趙
        趙 三 ‧ 或 謂 建 信 君 之 所 以 事 王 者
        趙 三 ‧ 苦 成 常 謂 建 信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希 寫 見 建 信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魏 魁 謂 建 信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鼓 鐸 之 音 聞 於 北 堂
        趙 四 ‧ 翟 章 從 梁 來
        趙 四 ‧ 客 見 趙 王
        韓 三 ‧ 建 信 君 輕 韓 熙
昌   他   東 周 ‧ 昌 他 亡 西 周
昌 國 君   見 樂 毅
易   王   燕 一 ‧ 燕 文 公 時
服   子   趙 四 ‧ 馮 忌 請 見 趙 王
房   喜   韓 三 ‧ 魏 王 為 九 里 之 盟
於 陵 子 仲   齊 四 ‧ 齊 王 使 使 者 問 趙 威 后
東 門 吳   秦 三 ‧ 應 侯 失 韓 之 汝 南
武 安 子   秦 一 ‧ 秦 惠 王 謂 寒 泉 子
武 安 君   見 白 起
武 安 君   見 李 牧
武 安 君   見 蘇 秦
武 靈 王   主 父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曰 鄭 人 謂 玉 未 理 者 璞
        楚 四 ‧ 客 說 春 申 君
        趙 一 ‧ 蘇 秦 說 李 兌
        趙 二 ‧ 武 靈 王 平 晝 間 居
        趙 三 ‧ 富 丁 欲 以 趙 合 齊 魏
        趙 四 ‧ 魏 敗 楚 於 陘 山
        中 山 ‧ 主 父 欲 伐 中 山
法   章   齊 六 ‧ 齊 閔 王 之 遇 殺
泠   向   見 冷 向
知   伯   智 伯   智 氏   智 伯 瑤
        西 周 ‧ 秦 令 樗 里 疾 以 車 百 乘 入 周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說 秦 王
     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秦 四 ‧ 頃 襄 王 二 十 年
        秦 五 ‧ 謂 秦 王
        齊 五 ‧ 蘇 秦 說 齊 閔 王
        趙 一 ‧ 知 伯 從 韓 魏 兵 以 攻 趙
     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        趙 一 ‧ 晉 畢 陽 之 孫 豫 讓
        魏 一 ‧ 智 伯 索 地 於 魏 桓 子
        魏 三 ‧ 魏 將 與 秦 攻 韓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        宋 衛 ‧ 智 伯 欲 伐 衛
        宋 衛 ‧ 智 伯 欲 襲 衛
知   過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肥   義   趙 二 ‧ 武 靈 王 平 晝 間 居
芮   宋   魏 四 ‧ 芮 宋 欲 絕 秦 魏 之 交
金   投   東 周 ‧ 或 為 周 最 謂 金 投
        東 周 ‧ 周 最 謂 金 投
長 安 君   趙 四 ‧ 趙 太 后 新 用 事
長 信 侯   見 嫪 毐

 

信 安 君   魏 二 ‧ 秦 召 魏 相 信 安 君
信 陵 君   見 魏 公 子 無 忌
南   后   楚 三 ‧ 張 儀 之 楚 貧
南 文 子   宋 衛 ‧ 犀 首 伐 黃
        宋 衛 ‧ 智 伯 欲 伐 衛
        宋 衛 ‧ 智 伯 欲 襲 衛
段   產   韓 三 ‧ 段 產 謂 新 城 君
段   規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        韓 一 ‧ 三 晉 已 破 智 氏
段 干 木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讌 坐
段 干 崇   段 干 子
        魏 三 ‧ 華 軍 之 戰
段 干 綸   齊 一 ‧ 邯 鄲 之 難
段 干 越 人   韓 三 ‧ 段 干 越 人 謂 新 城 君
哀   侯   韓 二 ‧ 韓 傀 相 韓
        韓 三 ‧ 謂 鄭 王
姚   賈   秦 五 ‧ 四 國 為 一 將 以 攻 秦
        趙 四 ‧ 趙 使 姚 賈 約 韓 魏
        魏 四 ‧ 周 最 入 齊
宣   王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宣 太 后   見 秦 宣 太 后
扁   鵲   秦 二 ‧ 醫 扁 鵲 見 秦 武 王
        韓 三 ‧ 或 謂 韓 相 國
春   申   見 黃 歇
春 平 侯   趙 四 ‧ 秦 召 春 平 侯
春 申 君   見 黃 歇
昭   王   楚 一 ‧ 威 王 問 於 莫 敖 子 華
昭   忌   魏 四 ‧ 秦 攻 韓 之 管
昭   侯   韓 一 ‧ 申 子 請 仕 其 從 兄 官
昭   衍   秦 五 ‧ 樓 梧 約 秦 魏
昭   魚   魏 二 ‧ 田 需 死
        楚 四 ‧ 楚 王 后 死
昭   常   楚 二 ‧ 楚 襄 王 為 太 子 之 時
昭   陽   昭 楊   昭 子
        秦 一 ‧ 陳 軫 去 楚 之 秦
        齊 一 ‧ 靖 郭 君 善 齊 貌 辨
        齊 二 ‧ 昭 陽 為 楚 伐 魏
        楚 一 ‧ 五 國 約 以 伐 齊
        楚 三 ‧ 五 國 伐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襄 陵 之 役
昭   雎   楚 一 ‧ 張 儀 相 秦
        楚 二 ‧ 齊 秦 約 攻 楚
        楚 二 ‧ 術 視 伐 楚
        楚 二 ‧ 四 國 伐 楚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令 昭 雎 之 秦 重 張 儀
昭   鼠   楚 二 ‧ 術 視 伐 楚
昭   蓋   楚 四 ‧ 長 沙 之 難
昭   翦   東 周 ‧ 昭 翦 與 東 周 惡
昭   應   西 周 ‧ 雍 氏 之 役
        趙 四 ‧ 魏 敗 楚 於 陘 山
昭   獻   東 周 ‧ 昭 獻 在 陽 翟
        韓 一 ‧ 楚 昭 獻 相 韓
        韓 一 ‧ 鄭 彊 載 八 百 金 入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韓 令 冷 向 借 救 於 秦
昭 奚 恤   楚 一 ‧ 荊 宣 王 問 群 臣
        楚 一 ‧ 昭 奚 恤 與 彭 城 君 議 於 王 前
        楚 一 ‧ 邯 鄲 之 難
        楚 一 ‧ 江 尹 欲 惡 昭 奚 恤 於 楚 王
        楚 一 ‧ 魏 氏 惡 昭 奚 恤 於 楚 王
        楚 一 ‧ 江 乙 惡 昭 奚 恤
        楚 一 ‧ 江 乙 欲 惡 昭 奚 恤 於 楚
        楚 一 ‧ 郢 人 有 獄 三 年 不 決
昭 釐 侯   韓 三 ‧ 謂 鄭 王
盼   子   見 田 盼
紀   姬   趙 四 ‧ 客 見 趙 王
胡   衍   韓 二 ‧ 胡 衍 之 出 幾 瑟 於 楚
        宋 衛 ‧ 秦 攻 衛 之 蒲
苦 成 常   趙 三 ‧ 苦 成 常 謂 建 信 君
范   子   見 范 睢
范   氏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秦 五 ‧ 謂 秦 王
        齊 五 ‧ 蘇 秦 說 齊 閔 王
     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        趙 一 ‧ 晉 畢 陽 之 孫 豫 讓
范   座   趙 四 ‧ 虞 卿 請 趙 王
范   睢   范 子   應 侯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子 因 王 稽 入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謂 昭 王
        秦 三 ‧ 秦 攻 韓 圍 陘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曰 鄭 人 謂 玉 未 理 者 璞
        秦 三 ‧ 天 下 之 士 合 從 相 聚 於 趙
        秦 三 ‧ 謂 應 侯 曰 君 禽 馬 服 乎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失 韓 之 汝 南
        秦 三 ‧ 秦 攻 邯 鄲
     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欲 攻 趙 以 廣 河 間
     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        趙 三 ‧ 平 原 君 謂 平 陽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趙 戰 於 長 平
     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魏 王 且 入 朝 於 秦
        中 山 ‧ 昭 王 既 息 民 繕 兵
范   環   楚 一 ‧ 楚 王 問 於 范 環
郊   師   齊 一 ‧ 靖 國 君 善 齊 貌 辨
負   抵   秦 四 ‧ 薛 公 入 魏 而 出 齊 女

 

倪   侯   宋 衛 ‧ 宋 康 王 之 時 有 雀 生 鸇
剛 成 君   見 蔡 澤
荊   王   楚 四 ‧ 有 獻 不 死 之 藥 於 荊 王 者
荊   敢   趙 一 ‧ 腹 擊 為 室 而 鉅
荊   慶   趙 三 ‧ 鄭 同 北 見 趙 王
荊   軻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荊 宣 王   楚 一 ‧ 荊 宣 王 問 群 臣
城   渾   楚 一 ‧ 城 渾 出 周
夏   侯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夏 無 且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夏 侯 章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奉 夏 侯 章
孫   臣   魏 三 ‧ 華 軍 之 戰
孫   臏   孫 子
        齊 一 ‧ 田 忌 為 齊 將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取 七 十 餘 城
        楚 四 ‧ 客 說 春 申 君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惠 王 起 境 內 眾
宮   他   西 周 ‧ 宮 他 謂 周 君
        魏 四 ‧ 周 肖 謂 宮 他
        燕 一 ‧ 宮 他 為 燕 使 魏
展   子   東 周 ‧ 周 共 太 子 死
唐   且   楚 三 ‧ 唐 且 見 春 申 君
        魏 四 ‧ 秦 魏 為 與 國
        魏 四 ‧ 信 陵 君 殺 晉 鄙
        魏 四 ‧ 秦 王 使 人 謂 安 陵 君
唐   明   趙 四 ‧ 魏 敗 楚 於 陘 山
唐   客   韓 三 ‧ 公 仲 使 韓 禄 之 秦 求 武 隧
唐   雎   秦 三 ‧ 天 下 之 士 合 從 相 聚 於 趙
徐   子   齊 六 ‧ 貂 勃 常 惡 田 單
        宋 衛 ‧ 魏 太 子 自 將 過 宋 外 黃
徐   公   齊 一 ‧ 鄒 忌 脩 八 尺 有 餘
徐 夫 人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挐   薄   宋 衛 ‧ 衛 嗣 君 病
晉   鄙   齊 三 ‧ 國 子 曰 秦 破 馬 服 君 之 師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        魏 四 ‧ 信 陵 君 殺 晉 鄙
晏   首   齊 一 ‧ 鄒 忌 事 宣 王
栗   腹   燕 三 ‧ 燕 王 喜 使 栗 腹 以 百 金 為 趙 孝 成 王 壽
桓   臧   楚 二 ‧ 四 國 伐 楚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令 昭 雎 之 秦 重 張 儀
桓   齮   趙 四 ‧ 秦 使 王 翦 攻 趙
涇   陽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涇 陽 君   趙 四 ‧ 秦 攻 魏 取 寧 邑
        魏 一 ‧ 蘇 秦 拘 於 魏
        燕 一 ‧ 初 蘇 秦 弟 厲 因 燕 質 子 而 求 見 齊 王
        燕 一 ‧ 齊 伐 宋 宋 急
殷 順 且   秦 五 ‧ 樓 梧 約 秦 魏
        宋 衛 ‧ 衛 嗣 君 病
祝   弗   東 周 ‧ 謂 薛 公
        東 周 ‧ 齊 聽 祝 弗
秦 孝 公   孝 公
        秦 一 ‧ 衛 鞅 亡 魏 入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楚 四 ‧ 虞 卿 謂 春 申 君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公 叔 痤 病
秦 始 皇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楚 四 ‧ 楚 考 烈 王 無 子
秦 武 王   秦 二 ‧ 醫 扁 鵲 見 秦 武 王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齊 二 ‧ 張 儀 事 秦 惠 王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令 昭 雎 之 秦 重 張 儀
        韓 一 ‧ 或 謂 公 仲 曰 聽 者 聽 國
秦 武 陽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秦 昭 王   昭 王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子 因 王 稽 入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謂 昭 王
        秦 三 ‧ 秦 攻 韓 圍 陘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失 韓 之 汝 南
     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秦 四 ‧ 頃 襄 王 二 十 年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        中 山 ‧ 昭 王 既 息 民 繕 兵
秦 惠 王   惠 王
        秦 一 ‧ 衛 鞅 亡 魏 入 秦
        秦 一 ‧ 蘇 秦 始 將 連 橫
        秦 一 ‧ 秦 惠 王 謂 寒 泉 子
        秦 一 ‧ 司 馬 錯 與 張 儀 爭 論 於 秦 惠 王 前
        秦 一 ‧ 田 莘 之 為 陳 軫 說 秦 惠 王
        秦 二 ‧ 齊 助 楚 攻 秦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惠 王 死 公 孫 衍 欲 窮 張 儀
        齊 二 ‧ 張 儀 事 秦 惠 王
        楚 一 ‧ 楚 王 問 於 范 環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令 昭 雎 之 秦 重 張 儀
        楚 四 ‧ 虞 卿 謂 春 申 君
        韓 一 ‧ 或 謂 公 仲 曰 聽 者 聽 國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文 公 時
秦 宣 太 后   宣 太 后   秦 太 后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宣 太 后 愛 魏 醜 夫
        秦 三 ‧ 五 國 罷 成 睪
        魏 四 ‧ 芮 宋 欲 絕 秦 趙 之 交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國 雍 氏 五 月
紛   彊   秦 五 ‧ 樓 梧 約 秦 魏
起   賈   趙 四 ‧ 齊 欲 攻 宋
郗   疵   趙 一 ‧ 知 伯 從 韓 魏 兵 以 攻 趙
郢 威 王   見 楚 威 王
馬 服 君   見 趙 奢
高 陵 君   高 陵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燕 一 ‧ 齊 伐 宋 宋 急
高 陽 君   見 榮 蚡
高 漸 離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
 

商   君   見 公 孫 鞅
國   子   齊 三 ‧ 國 子 曰 秦 破 馬 服 君 之 師
國 地 君   趙 一 ‧ 張 孟 談 既 固 趙 宗
常 莊 談   中 山 ‧ 魏 文 侯 欲 殘 中 山
庸   芮   秦 二 ‧ 秦 宣 太 后 愛 魏 醜 夫
張   子   見 張 儀
張   丐   齊 一 ‧ 南 梁 之 難
        齊 一 ‧ 楚 將 伐 齊
張   丑   齊 一 ‧ 楚 威 王 戰 勝 於 徐 州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走 之 魏
        魏 二 ‧ 齊 魏 戰 於 馬 陵
        韓 三 ‧ 張 丑 之 合 齊 楚 講 於 魏
        燕 三 ‧ 張 丑 為 質 於 燕
        中 山 ‧ 犀 首 立 五 王
張   倚   魏 三 ‧ 秦 趙 約 而 伐 魏
張   唐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欲 攻 趙 以 廣 河 間
張   旄   楚 二 ‧ 楚 王 將 出 張 子
        魏 四 ‧ 魏 王 問 張 旄
張   登   韓 三 ‧ 張 登 請 費 惞?
        中 山 ‧ 犀 首 立 五 王
        中 山 ‧ 中 山 與 燕 趙 為 王
張   翠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五 月
張   儀   張 子   張 子 儀
        秦 一 ‧ 秦 惠 王 謂 寒 泉 子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說 秦 王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欲 假 秦 兵 以 救 魏
        秦 一 ‧ 司 馬 錯 與 張 儀 爭 論 於 秦 王 前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之 殘 樗 里 疾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欲 以 漢 中 與 楚
        秦 一 ‧ 楚 攻 魏 張 儀 謂 秦 王
        秦 一 ‧ 田 莘 之 為 陳 軫 說 秦 惠 王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又 惡 陳 軫 於 秦 王
        秦 一 ‧ 陳 軫 去 楚 之 秦
        秦 二 ‧ 齊 助 楚 攻 秦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惠 王 死 公 孫 衍 欲 窮 張 儀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秦 三 ‧ 魏 謂 魏 冉
        秦 三 ‧ 秦 攻 韓 圍 陘
        齊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連 橫 齊 王
        齊 二 ‧ 韓 齊 為 與 國
        齊 二 ‧ 張 儀 事 秦 惠 王
        齊 二 ‧ 犀 首 以 梁 為 齊 戰 於 承 匡 而 不 勝
        楚 一 ‧ 楚 王 問 於 范 環
        楚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破 從 連 橫
        楚 一 ‧ 張 儀 相 秦
        楚 二 ‧ 楚 懷 王 拘 張 儀
        楚 二 ‧ 楚 王 將 出 張 子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逐 張 儀 於 魏
        楚 三 ‧ 張 儀 之 楚 貧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令 昭 雎 之 秦 重 張 儀
        楚 三 ‧ 張 儀 逐 惠 施 於 魏
        楚 三 ‧ 陳 軫 告 楚 之 魏
        趙 二 ‧ 張 儀 為 秦 連 橫 說 趙 王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連 橫 說 魏 王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惡 陳 軫 於 魏 王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窮 陳 軫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走 之 魏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以 魏 合 於 秦 韓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子 儀 以 秦 相 魏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攟 相 秦 魏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王 將 相 張 儀
        魏 一 ‧ 楚 許 魏 六 城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告 公 仲
        魏 二 ‧ 史 舉 非 犀 首 於 王
        魏 二 ‧ 田 需 死
        魏 三 ‧ 魏 太 子 在 楚
        魏 四 ‧ 周 最 善 齊
        韓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連 橫 說 韓 王
        韓 一 ‧ 宣 王 謂 摎 留
        韓 一 ‧ 張 儀 謂 齊 王
        韓 一 ‧ 鄭 彊 之 走 張 儀 於 秦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韓 戰 於 濁 澤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韓 令 冷 向 借 救 於 秦
        韓 三 ‧ 客 卿 為 韓 謂 秦 王
        燕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破 從 連 橫 謂 燕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張   懃   趙 四 ‧ 趙 使 趙 莊 合 從
張 子 儀   見 張 儀
張 孟 談   秦 一 ‧ 張 儀 說 秦 王
     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        趙 一 ‧ 張 孟 談 既 固 趙 宗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        燕 二 ‧ 燕 饑 趙 將 伐 之
張 相 國   趙 三 ‧ 說 張 相 國
悼   王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教 子 欬   趙 三 ‧ 魏 因 富 丁 且 合 於 秦
望   諸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望 諸 君   見 樂 毅
梧 下 先 生   宋 衛 ‧ 衛 使 客 事 魏
淖   君   齊 六 ‧ 齊 以 淖 君 之 亂
淖   滑   卓 滑
        楚 一 ‧ 楚 王 問 於 范 環
        楚 四 ‧ 齊 明 說 卓 滑 以 伐 秦
        趙 三 ‧ 齊 破 燕 趙 欲 存 之
淖   齒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        齊 六 ‧ 王 孫 賈 年 十 五 事 閔 王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齊 破
        楚 四 ‧ 客 說 春 申 君
淳 于 髡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在 薛
        齊 三 ‧ 淳 于 髡 一 日 而 見 七 人 於 宣 王
        齊 三 ‧ 齊 欲 伐 魏
        魏 三 ‧ 齊 欲 伐 魏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燕 說 齊
畢   長   韓 二 ‧ 襄 陵 之 役
畢   陽   趙 一 ‧ 晉 畢 陽 之 孫 豫 讓
異   人   見 莊 襄 王
盛   橋   秦 四 ‧ 頃 襄 王 二 十 年
章   子   齊 一 ‧ 秦 假 道 韓 魏 以 攻 齊
        齊 六 ‧ 濮 上 之 事
        趙 四 ‧ 三 國 攻 秦 趙 攻 中 山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莊   辛   陽 陵 君
     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莊 襄 王   異 人   莊 王   子 楚   楚
     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秦 四 ‧ 頃 襄 王 二 十 年
        秦 五 ‧ 濮 陽 人 呂 不 韋 賈 於 邯 鄲
術   視   楚 二 ‧ 術 視 伐 楚
許   公   東 周 ‧ 昭 獻 在 陽 翟
許   異   韓 三 ‧ 謂 鄭 王
許   綰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魏 王 且 入 朝 於 秦
郭   任   燕 一 ‧ 權 之 難 燕 再 戰 不 勝
郭   開   趙 四 ‧ 秦 使 王 翦 攻 趙
郭   隗   燕 一 ‧ 燕 昭 王 收 破 燕 後 即 位
郭   遺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出 走
陰   姬   中 山 ‧ 陰 姬 與 姜 姬 爭 為 后
陰   簡   中 山 ‧ 司 馬 熹 三 相 中 山
陳   毛   秦 四 ‧ 或 為 六 國 說 秦 王
陳   封   東 周 ‧ 昭 獻 在 陽 翟
陳   莊   秦 一 ‧ 司 馬 錯 與 張 儀 爭 論 於 秦 惠 王 前
陳   軫   秦 一 ‧ 田 莘 之 為 陳 軫 說 秦 惠 王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又 惡 陳 軫 於 秦 王
        秦 一 ‧ 陳 軫 去 楚 之 秦
        秦 二 ‧ 齊 助 楚 攻 秦
        秦 二 ‧ 楚 絕 齊 齊 舉 兵 伐 楚
        秦 二 ‧ 義 渠 君 之 魏
        齊 一 ‧ 秦 伐 魏
        齊 二 ‧ 昭 陽 為 楚 伐 魏
        楚 一 ‧ 楚 杜 赫 說 楚 王 以 取 趙
        楚 一 ‧ 張 儀 相 秦
        楚 三 ‧ 楚 王 逐 張 儀 於 魏
        楚 三 ‧ 陳 軫 告 楚 之 魏
        楚 三 ‧ 秦 伐 宜 陽
        魏 一 ‧ 陳 軫 為 秦 使 於 齊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惡 陳 軫 於 魏 王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窮 陳 軫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攻 陘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韓 戰 於 濁 澤
        韓 三 ‧ 秦 招 楚 而 伐 齊
陳   馳   齊 六 ‧ 齊 王 建 入 朝 於 秦
陳   翠   燕 二 ‧ 陳 翠 合 齊 燕
陳   應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窮 陳 軫
陳   舉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陳 臣 思   東 周 ‧ 秦 興 師 臨 周 而 求 九 鼎
頃 襄 王   見 楚 襄 王

 

富   丁   趙 三 ‧ 富 丁 欲 以 趙 合 齊 魏
富   術   宋 衛 ‧ 衛 嗣 君 病
富   摯   楚 四 ‧ 或 謂 楚 王
寒 泉 子   秦 一 ‧ 秦 惠 王 謂 寒 泉 子
幾   瑟   韓 一 ‧ 鄭 彊 載 八 百 金 入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公 叔 與 幾 瑟 爭 國 鄭 強 為 楚 王 使 于 韓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公 叔 與 幾 瑟 爭 國 中 庶 子 強 謂 太 子
        韓 二 ‧ 齊 明 謂 公 叔
        韓 二 ‧ 公 叔 將 殺 幾 瑟
        韓 二 ‧ 公 叔 且 殺 幾 瑟
        韓 二 ‧ 謂 新 城 君 曰
        韓 二 ‧ 胡 衍 之 出 幾 瑟 於 楚
        韓 二 ‧ 幾 瑟 亡 之 楚
        韓 二 ‧ 冷 向 謂 韓 咎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令 景 鯉 入 韓
強   國   趙 一 ‧ 甘 茂 為 秦 約 魏 以 攻 韓 宜 陽
彭 城 君   楚 一 ‧ 昭 奚 恤 與 彭 城 君 議 於 王 前
復   丑   趙 四 ‧ 為 齊 獻 書 趙 王
復 塗 偵   趙 三 ‧ 衛 靈 公 近 雍 疸 彌 子 瑕
惠   子   見 惠 施
惠   公   見 惠 施
惠   王   秦 三 ‧ 秦 客 卿 造 謂 穰 侯
        燕 二 ‧ 昌 國 君 樂 毅 為 燕 昭 王 合 五 國 之 兵 而 攻齊
惠   施   惠 公   惠 子
        楚 三 ‧ 張 儀 逐 惠 施 於 魏
        楚 三 ‧ 五 國 伐 秦
        趙 三 ‧ 齊 破 燕 趙 欲 存 之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以 魏 合 於 秦 魏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惠 王 死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王 令 惠 施 之 楚
        魏 二 ‧ 齊 魏 戰 於 馬 陵
        魏 二 ‧ 惠 施 為 韓 魏 交
        魏 二 ‧ 田 需 貴 於 魏 王
智   氏   見 知 伯
智 伯 瑤   見 知 伯
景   舍   楚 一 ‧ 邯 鄲 之 難
景   陽   燕 三 ‧ 齊 韓 魏 共 攻 燕
景   翠   東 周 ‧ 秦 攻 宜 陽
        東 周 ‧ 杜 赫 欲 重 景 翠 於 周
        楚 二 ‧ 齊 秦 約 攻 楚
景   鯉   秦 四 ‧ 楚 使 者 景 鯉 在 秦
        秦 四 ‧ 楚 王 使 景 鯉 如 秦
        齊 三 ‧ 楚 王 死
        楚 二 ‧ 齊 秦 約 攻 楚
        楚 二 ‧ 楚 襄 王 為 太 子 之 時
        韓 一 ‧ 韓 公 仲 相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令 景 鯉 入 韓
勝   (上股下目)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讌 坐
椒   亦   齊 四 ‧ 魯 仲 連 謂 孟 嘗
游   騰   西 周 ‧ 秦 令 樗 里 疾 以 車 百 乘 入 周
        楚 二 ‧ 秦 敗 楚 漢 中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圍 宜 陽
犀   武   西 周 ‧ 秦 攻 魏 將 屖 武 軍 於 伊 闕
        西 周 ‧ 蘇 厲 謂 周 君
        西 周 ‧ 屖 武 敗 於 伊 闕
        西 周 ‧ 屖 武 敗
        魏 一 ‧ 秦 敗 東 周
犀   首   見 公 孫 衍
犀   首   宋 衛 ‧ 犀 首 伐 黃
        中 山 ‧ 犀 首 立 五 王
舒   祺   趙 四 ‧ 趙 太 后 新 用 事
華   陽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謂 昭 王
華 陽 太 后   秦 五 ‧ 濮 陽 人 呂 不 韋 賈 於 邯 鄲
費   惞   韓 三 ‧ 張 登 請 費 惞?
貂   勃   齊 六 ‧ 貂 勃 常 惡 田 單
陽   向   韓 二 ‧ 公 叔 使 馮 君 於 秦
陽   堅   韓 三 ‧ 謂 鄭 王
陽   豎   東 周 ‧ 嚴 氏 為 賊
陽 得 子   齊 四 ‧ 魯 仲 連 謂 孟 嘗
陽 泉 君   秦 五 ‧ 濮 陽 人 呂 不 韋 賈 於 邯 鄲
陽 城 君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陽 陵 君   見 莊 辛
都 平 君   見 田 單
順   子   秦 二 ‧ 徑 山 之 事
須   賈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走 芒 卯 而 圍 大 梁
鹿 毛 壽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馮   且   東 周 ‧ 昌 他 亡 西 周
馮   君   韓 二 ‧ 公 叔 使 馮 君 於 秦
馮   忌   趙 三 ‧ 平 原 君 請 馮 忌
        趙 四 ‧ 馮 忌 為 盧 陵 君 謂 趙 王
        趙 四 ‧ 馮 忌 請 見 趙 王
馮   亭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馮   郝   楚 三 ‧ 張 儀 逐 惠 施 於 魏
馮   章   秦 二 ‧ 宜 陽 之 役 馮 章 謂 秦 王
馮   喜   齊 二 ‧ 張 儀 事 秦 惠 王
馮   諼   齊 四 ‧ 齊 人 有 馮 諼 者
黃   齊   楚 四 ‧ 或 謂 黃 齊
黃   歇   春 申 君
        秦 四 ‧ 頃 襄 王 二 十 年
        楚 三 ‧ 唐 且 見 春 申 君
        楚 四 ‧ 客 說 春 申 君
        楚 四 ‧ 天 下 合 從
        楚 四 ‧ 汗 明 見 春 申 君
        楚 四 ‧ 楚 考 烈 王 無 子
        楚 四 ‧ 虞 卿 謂 春 申 君
        趙 一 ‧ 謂 皮 相 國
        魏 四 ‧ 八 年 謂 魏 王
        韓 一 ‧ 或 謂 魏 王 王 儆 四 彊 之 內
        韓 一 ‧ 觀 鞅 謂 春 申

 

廉   頗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藺 離 石 祁 拔
        燕 三 ‧ 燕 王 喜 使 栗 腹 以 百 金 為 趙 孝 成 王 壽
慎   子   楚 二 ‧ 楚 襄 王 為 太 子 之 時
新 城 公   楚 一 ‧ 城 渾 出 周
新 城 君   魏 四 ‧ 白 珪 謂 新 城 君
        韓 二 ‧ 謂 新 城 君 曰
        韓 三 ‧ 段 產 謂 新 城 君
        韓 三 ‧ 段 干 越 人 謂 新 城 君
楊   達   韓 一 ‧ 宜 陽 之 役
楚 威 王   威 王   郢 威 王
        秦 一 ‧ 楚 攻 魏 張 儀 謂 秦 王
        秦 四 ‧ 或 為 六 國 說 秦 王
        齊 一 ‧ 楚 威 王 戰 勝 於 徐 州
        楚 一 ‧ 蘇 秦 為 趙 合 從 說 楚 威 王
        楚 一 ‧ 威 王 問 於 莫 敖 子 華
        韓 二 ‧ 楚 圍 雍 氏 韓 令 冷 向 借 救 於 秦
楚 幽 王   楚 四 ‧ 楚 考 烈 王 無 子
楚 襄 王   頃 襄 王
        秦 四 ‧ 頃 襄 王 二 十 年
        楚 二 ‧ 楚 襄 王 為 太 子 之 時
     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楚 懷 王   懷 王
        楚 二 ‧ 楚 懷 王 拘 張 儀
        楚 二 ‧ 楚 襄 王 為 太 子 之 時
楚 太 子 橫   楚 四 ‧ 長 沙 之 難
楚 考 烈 王   考 烈 王
        楚 四 ‧ 楚 考 烈 王 無 子
義 渠 君   秦 二 ‧ 義 渠 君 之 魏
腹   擊   趙 一 ‧ 腹 擊 為 室 而 鉅
葉 陽 子   齊 四 ‧ 齊 王 使 使 者 問 趙 威 后
葉 陽 君   趙 四 ‧ 秦 攻 魏 取 寧 邑
        魏 三 ‧ 葉 陽 君 約 魏
董   慶   魏 一 ‧ 齊 魏 約 而 伐 楚
董 閼 安 子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虞   商   趙 四 ‧ 齊 欲 攻 宋
虞   卿   楚 四 ‧ 虞 卿 謂 春 申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魏 使 人 因 平 原 君 請 從 於 趙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於 長 平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平 原 君 使 人 請 救 於 魏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趙 戰 於 長 平
        趙 四 ‧ 虞 卿 請 趙 王
        趙 四 ‧ 馮 忌 為 盧 陵 君 謂 趙 王
蜀   子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達   子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鄒   忌   鄒 子   成 侯
        齊 一 ‧ 邯 鄲 之 難
        齊 一 ‧ 成 侯 鄒 忌 為 齊 相
        齊 一 ‧ 田 忌 為 齊 將
        齊 一 ‧ 田 忌 亡 齊 而 之 楚
        齊 一 ‧ 鄒 忌 事 宣 王
        齊 一 ‧ 鄒 忌 脩 八 尺 有 餘
鄒   衍   燕 一 ‧ 燕 昭 王 收 破 燕 後 即 位
雍   沮   魏 一 ‧ 張 子 儀 以 秦 相 魏
雍   疽   趙 三 ‧ 衛 靈 公 近 雍 疽 彌 子 瑕
雍 門 司 馬   齊 六 ‧ 齊 王 建 入 朝 於 秦
靖 郭 君   見 田 嬰
靳   尚   楚 二 ‧ 楚 懷 王 拘 張 儀
        楚 二 ‧ 楚 王 將 出 張 子
靳   (黃重)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頓   弱   秦 四 ‧ 秦 王 欲 見 頓 弱
睪   子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走 芒 卯 而 圍 大 梁

 

壽 陵 君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嫪   毐   長 信 侯
        楚 四 ‧ 楚 考 烈 王 無 子
     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魏 王 且 入 朝 於 秦
        魏 四 ‧ 秦 攻 魏 急
摎   留   韓 一 ‧ 宣 王 謂 摎 留
榮   蚡   趙 四 ‧ 燕 封 宋 人 榮 蚡 為 高 陽 君
臧   子   宋 衛 ‧ 齊 攻 宋 宋 使 臧 子 索 救 於 荊
管 莊 子   秦 二 ‧ 楚 絕 齊 齊 舉 兵 伐 楚
管   燕   齊 四 ‧ 管 燕 得 罪 齊 王
管   鼻   魏 四 ‧ 管 鼻 之 令 翟 強 與 秦 事
綦 母 恢   西 周 ‧ 屖 武 敗 於 伊 闕
        楚 一 ‧ 張 儀 相 秦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令 公 孫 衍 請 和 於 秦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咎 立 為 君 而 未 定
翟   強   楚 二 ‧ 魏 相 翟 強 死
        魏 三 ‧ 魏 太 子 在 楚
        魏 四 ‧ 管 鼻 之 令 翟 強 與 秦 事
        魏 四 ‧ 周 最 善 齊
翟   章   趙 四 ‧ 翟 章 從 梁 來
蒙   傲   秦 三 ‧ 應 侯 失 韓 之 汝 南
蒙   嘉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趙   文   趙 二 ‧ 武 靈 王 平 晝 間 居
趙   利   趙 一 ‧ 魏 文 侯 借 道 於 趙 攻 中 山
趙   足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趙   卓   韓 一 ‧ 魏 之 圍 邯 鄲
趙   恢   燕 二 ‧ 燕 饑 趙 將 伐 之
趙   禹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趙   郝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於 長 平
趙   敖   韓 三 ‧ 建 信 君 輕 韓 熙
趙   豹   平 陽 君
     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        趙 三 ‧ 平 原 君 謂 平 陽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趙 戰 於 長 平
        趙 四 ‧ 秦 攻 魏 取 寧 邑
趙   造   趙 二 ‧ 武 靈 王 平 晝 間 居
趙   奢   馬 服 君   馬   服
        秦 三 ‧ 謂 應 侯 曰 君 禽 馬 服 乎
        齊 三 ‧ 國 子 曰 秦 破 馬 服 君 之 師
        趙 二 ‧ 秦 攻 趙
        趙 三 ‧ 趙 惠 文 王 三 十 年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藺 離 石 祁 拔
        趙 三 ‧ 平 原 君 請 馮 忌
        趙 三 ‧ 建 信 君 貴 於 趙
        趙 四 ‧ 燕 封 宋 人 榮 蚡 為 高 陽 君
趙   累   東 周 ‧ 秦 攻 宜 陽
趙   莊   趙 四 ‧ 趙 使 趙 莊 合 從
趙   勝   平 原 君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曰 鄭 人 謂 玉 未 理 者 璞
     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        趙 三 ‧ 魏 使 人 因 平 原 君 請 從 於 趙
        趙 三 ‧ 平 原 君 請 馮 忌
        趙 三 ‧ 平 原 君 謂 平 陽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平 原 君 使 人 求 救 於 魏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        趙 四 ‧ 燕 封 宋 人 榮 蚡 為 高 陽 君
        趙 四 ‧ 秦 攻 魏 取 寧 邑
        韓 三 ‧ 或 謂 韓 相 國
        中 山 ‧ 昭 王 既 息 民 繕 兵
趙   蔥   趙 四 ‧ 秦 使 王 翦 攻 趙
趙   葭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趙   燕   趙 二 ‧ 趙 燕 後 胡 服
趙   獻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攟 相 秦 魏
趙 太 卜   東 周 ‧ 趙 取 周 之 祭 地
趙 太 后   見 趙 威 后
趙 王 遷   趙 四 ‧ 秦 使 王 翦 攻 趙
趙 威 后   趙 太 后
        齊 四 ‧ 齊 王 使 使 者 問 趙 威 后
        趙 四 ‧ 趙 太 后 新 用 事
趙 襄 主   襄   主   趙 襄 子   襄   子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說 秦 王
     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        趙 一 ‧ 張 孟 談 既 固 趙 宗
        趙 一 ‧ 晉 畢 陽 之 孫 豫 讓
        趙 二 ‧ 武 靈 王 平 晝 間 居
        趙 二 ‧ 王 破 原 陽
        魏 四 ‧ 魏 攻 管 而 不 下
        韓 二 ‧ 錡 宣 之 教 韓 王 取 秦
        中 山 ‧ 魏 文 侯 欲 殘 中 山
趙 孝 成 王   孝 成 王
        趙 三 ‧ 齊 人 李 伯 見 孝 成 王
        燕 三 ‧ 燕 王 喜 使 栗 腹 以 百 金 為 趙 孝 成 王 壽
趙 惠 文 王   惠 王
        趙 三 ‧ 趙 惠 文 王 三 十 年
        燕 二 ‧ 趙 且 伐 燕
鄢 陵 君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齊   明   東 周 ‧ 東 周 與 西 周 爭
        齊 六 ‧ 齊 以 淖 君 之 亂
        楚 四 ‧ 齊 明 說 卓 滑 以 伐 秦
        趙 四 ‧ 趙 使 趙 莊 合 從
        韓 二 ‧ 齊 明 謂 公 叔
齊 太 公   西 周 ‧ 司 寇 布 為 周 最 謂 周 君
        秦 四 ‧ 或 為 六 國 說 秦 王
齊 王 建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        齊 六 ‧ 齊 閔 王 之 遇 殺
        齊 六 ‧ 齊 王 建 入 朝 於 秦
齊 宣 王   齊 一 ‧ 鄒 忌 事 宣 王
        齊 三 ‧ 淳 于 髡 一 日 而 見 七 人 於 宣 王
        齊 四 ‧ 齊 宣 王 見 顏 斶
        齊 四 ‧ 先 生 王 斗 造 門 而 欲 見 齊 宣 王
        趙 二 ‧ 秦 攻 趙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文 公 時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齊 威 王   齊 一 ‧ 鄒 忌 脩 八 尺 有 餘
        齊 一 ‧ 秦 假 道 韓 魏 以 攻 齊
        趙 二 ‧ 秦 攻 趙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齊 湣 王   齊 閔 王   閔 王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齊 五 ‧ 蘇 秦 說 齊 閔 王
     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        齊 六 ‧ 王 孫 賈 年 十 五 事 閔 王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齊 破
        齊 六 ‧ 齊 閔 王 之 遇 殺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        楚 四 ‧ 客 說 春 申 君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昭 王 收 破 燕 後 即 位
        燕 一 ‧ 齊 伐 宋 宋 急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自 齊 使 人 謂 燕 昭 王
齊 貌 辨   齊 一 ‧ 靖 郭 君 善 齊 貌 辨

 

劇   辛   燕 一 ‧ 燕 昭 王 收 破 燕 後 即 位
墨   翟   墨 子
        宋 衛 ‧ 公 輸 般 為 楚 設 機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取 七 十 餘 城
嬰   子   見 田 嬰
慶   秦   燕 三 ‧ 燕 王 喜 使 栗 腹 以 百 金 為 趙 孝 成 王 壽
樂   羊   秦 二 ‧ 秦 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魏 一 ‧ 樂 羊 為 魏 將 而 攻 中 山
        中 山 ‧ 樂 羊 為 魏 將
樂   祚   魏 一 ‧ 魏 公 叔 痤 為 魏 將
樂   乘   燕 三 ‧ 燕 王 喜 使 栗 腹 以 百 金 為 趙 孝 成 王 壽
樂   間   燕 三 ‧ 燕 王 喜 使 栗 腹 以 百 金 為 趙 孝 成 王 壽
樂   毅   昌 國 君   望 諸 君
        趙 三 ‧ 齊 破 燕 趙 欲 存 之
     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昭 王 收 破 燕 後 即 位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自 齊 使 人 謂 燕 昭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昌 國 君 樂 毅 為 燕 昭 王 合 五 國 之 兵 而 攻齊
        燕 三 ‧ 燕 王 喜 使 栗 腹 以 百 金 為 趙 孝 成 王 壽
樊   餘   西 周 ‧ 韓 魏 易 地
樊 於 期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樓   公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魏 王 且 入 朝 於 秦
樓   昌   趙 三 ‧ 秦 趙 戰 於 長 平
樓   梧   秦 五 ‧ 樓 梧 約 秦 魏
樓   梧   魏 四 ‧ 樓 梧 約 秦 魏
樓   鼻   樓 子
        魏 三 ‧ 魏 太 子 在 楚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圍 宜 陽
樓   緩   秦 四 ‧ 三 國 攻 秦 入 函 谷
        齊 二 ‧ 秦 攻 趙
        趙 三 ‧ 趙 使 機 郝 之 秦
        趙 三 ‧ 富 丁 欲 以 趙 合 齊 魏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於 長 平
        趙 四 ‧ 樓 緩 將 使 伏 事 辭 行
        趙 四 ‧ 魏 敗 楚 於 陘 山
        魏 四 ‧ 魏 秦 伐 楚
        韓 一 ‧ 秦 圍 宜 陽
樗 里 疾   樗 里 子
        西 周 ‧ 秦 令 樗 里 疾 以 車 百 乘 入 周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之 殘 樗 里 疾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惠 王 死 公 孫 衍 欲 窮 張 儀
        秦 二 ‧ 秦 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攻 宜 陽
        秦 二 ‧ 宜 陽 未 得
        楚 二 ‧ 魏 相 翟 強 死
        楚 四 ‧ 齊 明 說 卓 滑 以 伐 秦
        趙 一 ‧ 甘 茂 為 秦 約 魏 以 攻 韓 宜 陽
        魏 二 ‧ 秦 楚 攻 魏 圍 皮 氏
        魏 三 ‧ 魏 太 子 在 楚
        韓 一 ‧ 公 仲 以 宜 陽 之 故 仇 甘 茂
        韓 三 ‧ 客 卿 為 韓 謂 秦 王
        宋 衛 ‧ 秦 攻 衛 之 蒲
蔡   澤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欲 攻 趙 以 廣 河 間
蔡 聖 侯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鄭   申   楚 一 ‧ 韓 公 叔 有 齊 魏
鄭   同   趙 三 ‧ 鄭 同 北 見 趙 王
鄭   朱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藺 離 石 祁 拔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趙 戰 於 長 平
鄭   強   韓 二 ‧ 韓 公 叔 與 幾 瑟 爭 國 鄭 強 為 楚 王 使 於 韓
鄭   朝   東 周 ‧ 趙 取 周 之 祭 地
鄭   铖   楚 二 ‧ 楚 懷 王 拘 張 儀
        楚 三 ‧ 張 儀 之 楚 貧
        楚 四 ‧ 魏 王 遺 楚 王 美 人
鄭   彊   魏 一 ‧ 張 儀 欲 窮 陳 軫
        韓 一 ‧ 鄭 彊 載 八 百 金 入 秦
        韓 一 ‧ 鄭 彊 之 走 張 儀 於 秦
鄭 安 平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監   止   韓 一 ‧ 宣 王 謂 摎 留
惞   錯   宋 衛 ‧ 衛 嗣 君 病
睹 師 贊   魏 一 ‧ 樂 羊 為 魏 將 而 攻 中 山
諒   毅   趙 四 ‧ 秦 攻 魏 取 寧 邑
魯 仲 連   魯 仲 子   魯 連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有 舍 人 而 弗 悅
        齊 四 ‧ 魯 仲 連 謂 孟 嘗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取 七 十 餘 城
        齊 六 ‧ 田 單 將 攻 狄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
 

噲   子   見 燕 王 噲
橫 門 君   秦 一 ‧ 田 莘 之 為 陳 軫 說 秦 惠 王
燕   后   趙 四 ‧ 趙 太 后 新 用 事
燕 文 公   文 公
        燕 一 ‧ 權 之 難 燕 再 戰 不 勝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文 公 時
燕 文 侯   燕 一 ‧ 蘇 秦 將 為 從 北 說 燕 文 侯
燕 王 喜   燕 三 ‧ 燕 王 喜 使 栗 腹 以 百 金 為 趙 孝 成 王 壽
     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燕 王 噲   子 噲   噲 子
        齊 二 ‧ 韓 齊 為 與 國
        燕 一 ‧ 權 之 難 燕 再 戰 不 勝
        燕 一 ‧ 蘇 秦 死 其 弟 蘇 代 欲 繼 之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        燕 一 ‧ 初 蘇 秦 弟 厲 因 燕 質 子 而 求 見 齊 王
燕 昭 王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        燕 一 ‧ 初 蘇 秦 弟 厲 因 燕 質 子 而 求 見 齊 王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昭 王 收 破 燕 後 即 位
        燕 一 ‧ 齊 伐 宋 宋 急
        燕 一 ‧ 蘇 秦 謂 燕 昭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秦 召 燕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自 齊 使 人 謂 燕 昭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燕 昭 王 且 與 天 下 伐 齊
        燕 二 ‧ 昌 國 君 樂 毅 為 燕 昭 王 合 五 國 之 兵 而 攻齊
燕 太 子 丹   太 子 丹
        秦 三 ‧ 蔡 澤 見 逐 於 趙
     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欲 攻 趙 以 廣 河 間
     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盧 陵 君   趙 四 ‧ 馮 忌 為 盧 陵 君 謂 趙 王
衛   姬   齊 一 ‧ 靖 郭 君 善 齊 貌 辨
衛   鞅   見 公 孫 鞅
衛 胡 易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藺 離 石 祁 拔
衛 嗣 君   見 公 孫 氏
衛 靈 公   趙 三 ‧ 衛 靈 公 近 雍 疸 彌 子 瑕
豫   讓   趙 一 ‧ 晉 畢 陽 之 孫 豫 讓
錡   宣   韓 二 ‧ 錡 宣 之 教 韓 王 取 秦
鮑   佞   趙 二 ‧ 秦 攻 趙
龍 陽 君   魏 四 ‧ 魏 王 與 龍 陽 君 共 船 而 釣

 

嬰   子   見 田 嬰
彌 子 瑕   趙 三 ‧ 衛 靈 公 近 雍 疸 彌 子 瑕
應   侯   見 范 睢
營   淺   秦 四 ‧ 楚 魏 戰 於 陘 山
縮   高   魏 四 ‧ 魏 攻 管 而 不 下
繁   菁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奉 夏 侯 章
臨 武 君   楚 四 ‧ 天 下 合 從
舉   茅   趙 四 ‧ 趙 使 姚 賈 約 韓 魏
薛   公   見 田 文
薛   公   見 田 嬰
襄   子   見 趙 襄 主
襄   主   見 趙 襄 主
襄 安 君   趙 四 ‧ 齊 將 攻 宋 而 秦 楚 禁 之
鍾 離 子   齊 四 ‧ 齊 王 使 使 者 問 趙 威 后
韓   他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韓   向   趙 四 ‧ 翟 章 從 梁 來
韓   辰   韓 三 ‧ 韓 相 公 仲 禄 使 韓 侈 之 秦
韓   臣   韓 二 ‧ 公 叔 使 馮 君 於 秦
韓   侈   見 公 中
韓   呡   見 公 仲 禄
韓   咎   公 子 咎
        東 周 ‧ 周 共 太 子 死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藺 離 石 祁 拔
        韓 二 ‧ 胡 衍 之 出 幾 瑟 於 楚
        韓 二 ‧ 冷 向 謂 韓 咎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咎 立 為 君 而 未 定
韓   非   秦 五 ‧ 四 國 為 一 將 以 攻 秦
韓   朋   韓 一 ‧ 張 儀 謂 齊 王
韓   春   秦 四 ‧ 薛 公 入 魏 而 出 齊 女
韓   禄   見 公 仲 禄
韓   為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韓   倉   秦 五 ‧ 文 信 侯 出 走
韓   徐   趙 四 ‧ 齊 欲 攻 宋
韓   陽   趙 一 ‧ 秦 王 謂 公 子 他
        韓 三 ‧ 韓 陽 役 於 三 川 而 欲 歸
韓   熙   韓 三 ‧ 建 信 君 輕 韓 熙
韓   傀   魏 四 ‧ 秦 王 使 人 謂 安 陵 君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傀 相 韓
韓   慶   西 周 ‧ 薛 公 以 齊 為 韓 魏 攻 楚
韓   晁   韓 一 ‧ 魏 之 圍 邯 鄲
韓   餘   魏 二 ‧ 五 國 伐 秦
韓   擾   韓 二 ‧ 齊 令 周 最 使 鄭
韓   獻   燕 一 ‧ 燕 文 公 時
韓 公 仲   見 公 仲
韓 公 叔   見 公 叔
韓 康 子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
 

儲   子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聶   政   魏 四 ‧ 秦 王 使 人 謂 安 陵 君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傀 相 韓
        韓 三 ‧ 謂 鄭 王
藍 諸 君   中 山 ‧ 中 山 與 燕 趙 為 王
贅   子   齊 六 ‧ 濮 上 之 事
鞫   武   燕 三 ‧ 燕 太 子 丹 質 於 秦 亡 歸
顏   聚   趙 四 ‧ 秦 使 王 翦 攻 趙
顏   率   東 周 ‧ 秦 興 師 臨 周 而 求 九 鼎
        韓 一 ‧ 顏 率 見 公 仲
顏   斶   齊 四 ‧ 齊 宣 王 見 顏 斶
騎   劫   齊 六 ‧ 齊 負 郭 之 民 有 孤 狐 咺 者
        齊 六 ‧ 燕 攻 齊 取 七 十 餘 城
        燕 二 ‧ 昌 國 君 樂 毅 為 燕 昭 王 合 五 國 之 兵 而 攻齊
魏   冉   穰 侯
        秦 一 ‧ 張 儀 說 秦 王
        秦 二 ‧ 徑 山 之 事
        秦 三 ‧ 薛 公 為 魏 謂 魏 冉
        秦 三 ‧ 秦 客 卿 造 謂 穰 侯
        秦 三 ‧ 魏 謂 魏 冉
        秦 三 ‧ 謂 魏 冉 曰 和 不 成
        秦 三 ‧ 謂 穰 侯
        秦 三 ‧ 謂 魏 冉 曰 楚 破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五 國 罷 成 睪
        秦 三 ‧ 范 睢 至 秦
        秦 三 ‧ 應 侯 謂 昭 王
        秦 三 ‧ 秦 攻 韓 圍 陘
        齊 二 ‧ 權 之 難 齊 燕 戰
        齊 四 ‧ 蘇 秦 自 燕 之 齊
        楚 四 ‧ 莊 辛 謂 楚 襄 王
        趙 三 ‧ 趙 使 機 郝 之 秦
     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        魏 一 ‧ 秦 敗 東 周
        魏 三 ‧ 秦 敗 魏 於 華 走 芒 卯 而 圍 大 梁
        魏 三 ‧ 魏 將 與 秦 攻 韓
        魏 四 ‧ 穰 侯 攻 大 梁
        韓 三 ‧ 趙 魏 攻 華 陽
        燕 二 ‧ 秦 召 燕 王
魏   加   楚 四 ‧ 天 下 合 從
魏   牟   趙 三 ‧ 建 信 君 貴 於 趙
魏   信   魏 二 ‧ 秦 召 魏 相 信 安 君
魏   處   齊 二 ‧ 權 之 難 齊 燕 戰
魏   順   韓 一 ‧ 五 國 約 而 攻 秦
魏   魁   趙 三 ‧ 魏 魁 謂 建 信 君
魏   齊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魏   懷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魏   嬰   魏 二 ‧ 梁 王 魏 嬰 觴 諸 侯 於 范 臺
魏 文 子   魏 二 ‧ 魏 文 子 田 需 周 霄 相 善
魏 文 侯   秦 二 ‧ 秦 王 謂 甘 茂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讌 坐
        趙 一 ‧ 魏 文 侯 借 道 於 趙 攻 中 山
        魏 一 ‧ 韓 趙 相 難
        魏 一 ‧ 樂 羊 為 魏 將 而 攻 中 山
        魏 一 ‧ 西 門 豹 為 鄴 令
        魏 一 ‧ 文 侯 與 虞 人 期 獵
        魏 一 ‧ 魏 文 侯 與 田 子 方 飲 酒 而 稱 樂
        中 山 ‧ 魏 文 侯 欲 殘 中 山
魏 武 侯   魏 一 ‧ 魏 武 侯 與 諸 大 夫 浮 於 西 河
魏 昭 王   趙 三 ‧ 鄭 同 北 見 趙 王
魏 宣 子   趙 一 ‧ 知 伯 帥 趙 韓 魏 而 伐 范 中 行 氏
魏 桓 子   秦 四 ‧ 秦 昭 王 謂 左 右
        魏 一 ‧ 智 伯 索 地 於 魏 桓 子
魏 惠 王   魏 二 ‧ 魏 惠 王 死
        魏 二 ‧ 魏 惠 王 起 境 內 眾
魏 醜 夫   秦 二 ‧ 秦 宣 太 后 愛 魏 醜 夫
魏 安 釐 王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魏 公 子 無 忌   公 子 無 忌   信 陵 君
        齊 三 ‧ 國 子 曰 秦 破 馬 服 君 之 師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攻 趙 平 原 君 使 人 請 救 於 魏
        趙 三 ‧ 秦 圍 趙 之 邯 鄲
        趙 四 ‧ 虞 卿 請 趙 王
        魏 四 ‧ 信 陵 君 殺 晉 鄙
        魏 四 ‧ 魏 攻 管 而 不 下

 

譚 拾 子   齊 四 ‧ 孟 嘗 君 逐 於 齊 而 復 反
龐   涓   齊 一 ‧ 田 忌 為 齊 將
龐   蔥   魏 二 ‧ 龐 蔥 與 太 子 質 於 邯 鄲

 

嚴   遂   嚴 氏   嚴 仲 子
        東 周 ‧ 嚴 氏 為 賊
        韓 二 ‧ 韓 傀 相 韓
獻   則   秦 五 ‧ 獻 則 謂 公 孫 消
竇   屢   魏 一 ‧ 秦 敗 東 周
蘇   子   楚 二 ‧ 女 阿 謂 蘇 子
蘇   代   蘇 子
        西 周 ‧ 雍 氏 之 役
        秦 二 ‧ 甘 茂 亡 秦 且 之 齊
        秦 二 ‧ 徑 山 之 事
        趙 四 ‧ 五 國 伐 秦 無 功
        魏 二 ‧ 蘇 代 為 田 需 說 魏 王
        魏 二 ‧ 田 需 死
        魏 二 ‧ 秦 召 魏 相 信 安 君
        韓 一 ‧ 公 仲 數 不 信 於 諸 侯
        燕 一 ‧ 蘇 秦 死 其 弟 蘇 代 欲 繼 之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        燕 一 ‧ 初 蘇 秦 弟 厲 因 燕 質 子 而 求 見 齊 王
        燕 一 ‧ 齊 伐 宋 宋 急
        燕 一 ‧ 蘇 秦 謂 燕 昭 王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王 謂 蘇 代
        燕 二 ‧ 秦 召 燕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奉 陽 君 說 燕 於 趙 以 伐 齊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為 燕 說 齊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自 齊 使 人 謂 燕 昭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蘇 秦 自 齊 獻 書 於 燕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客 謂 燕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趙 且 伐 燕
        燕 二 ‧ 齊 魏 爭 燕
蘇   脩   魏 二 ‧ 五 國 伐 秦
蘇   涓   齊 六 ‧ 齊 以 淖 君 之 亂
蘇   秦   蘇 子   武 安 君
        東 周 ‧ 蘇 厲 為 周 最 謂 蘇 秦
        西 周 ‧ 楚 請 道 於 二 周 之 間
        秦 一 ‧ 蘇 秦 始 將 連 橫
        秦 一 ‧ 秦 惠 王 謂 寒 泉 子
        齊 一 ‧ 蘇 秦 為 趙 合 從 說 齊 宣 王
        齊 二 ‧ 秦 攻 趙 長 平
        齊 三 ‧ 楚 王 死
        齊 三 ‧ 孟 嘗 君 將 入 秦
        齊 四 ‧ 蘇 秦 自 燕 之 齊
        齊 四 ‧ 蘇 秦 謂 齊 王
        齊 五 ‧ 蘇 秦 說 齊 閔 王
        楚 一 ‧ 蘇 秦 為 趙 合 從 說 楚 威 王
        楚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破 從 連 橫
        楚 三 ‧ 蘇 子 謂 楚 王
        楚 三 ‧ 蘇 秦 之 楚 三 日
        趙 一 ‧ 蘇 秦 說 李 兌
        趙 一 ‧ 趙 收 天 下 且 以 伐 齊
        趙 一 ‧ 蘇 秦 為 趙 王 使 於 秦
        趙 二 ‧ 蘇 秦 從 燕 之 趙 始 合 從
        趙 二 ‧ 秦 攻 趙
        趙 二 ‧ 張 儀 為 秦 連 橫 說 趙 王
        魏 一 ‧ 蘇 子 為 趙 合 從 說 魏 王
        魏 一 ‧ 張 儀 為 秦 連 橫 說 魏 王
        魏 一 ‧ 蘇 秦 拘 於 魏
        韓 一 ‧ 蘇 秦 為 楚 合 從 說 韓 王
        韓 三 ‧ 韓 人 攻 宋
        燕 一 ‧ 蘇 秦 將 為 從 北 說 燕 文 侯
        燕 一 ‧ 奉 陽 君 李 兌 甚 不 取 於 蘇 秦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文 公 時
        燕 一 ‧ 人 有 惡 蘇 秦 於 燕 王 者
        燕 一 ‧ 蘇 秦 死 其 弟 蘇 代 欲 繼 之
        燕 一 ‧ 燕 王 噲 既 立
        燕 一 ‧ 初 蘇 秦 弟 厲 因 燕 質 子 而 求 見 齊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秦 召 燕 王
        宋 衛 ‧ 宋 與 楚 為 兄 弟
        中 山 ‧ 昭 王 既 息 民 繕 兵
蘇   厲   厲
        東 周 ‧ 昭 獻 在 陽 翟
        東 周 ‧ 蘇 厲 為 周 最 謂 蘇 秦
        西 周 ‧ 蘇 厲 謂 周 君
        楚 二 ‧ 齊 秦 約 攻 楚
        楚 二 ‧ 術 視 伐 楚
        魏 一 ‧ 蘇 秦 拘 於 魏
        燕 一 ‧ 初 蘇 秦 弟 厲 因 燕 質 子 而 求 見 齊 王
        燕 二 ‧ 秦 召 燕 王
觸   讋   左 師 公
        趙 四 ‧ 趙 太 后 新 用 事

 

穰   侯   見 魏 冉

 

觀   鞅   韓 一 ‧ 觀 鞅 謂 春 申

 

爨   襄   魏 一 ‧ 魏 公 叔 痤 為 魏 將